分享

中学阅读理解答题资料 《我们去唱歌》

 科学营造 2023-05-05 发布于广东

中学阅读理解答题资料 《我们去唱歌》

[本资料由组合句工作室整理与回答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我们去唱歌》台湾 陈列

01 朋友说,我们去唱歌吧。我说,这样的郷下怎么会有唱歌的地方。他说有啦,有一家小杂货店,在路口连接县道的三角窗那里,里面设有投币式的卡拉OK。我曾好几次听过他唱歌,歌喉很好,而且都唱得很投入很开怀,那种快乐的表情和模样平常难以看到。我因此说好啊。他于是把龙眼树下大木块上的两个咖啡杯和一本书收拾人屋里去,然后锁门,向蹲坐在屋檐下的一只小黑狗挥手说再见。(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02 我们沿着村中唯一的一条直路走,路的尽头就是朋友所说的路口了,距离约有一公里多吧,但这时整条路上看不到任何人或车。路边沟渠裹的水一直咕噜咕噜看,急速往前流。我们走过接连好几片野草密长的废耕地、一个池塘、两处花生田、两户独立在田园乡间的住家,其中一户以七里香作树篱,另一户四周都是高高直立的槟榔树,树下有几丛九重葛,纷纷盛开的花分两色:橘黄与粉红。天色却是一概的浅灰,但全没有会下雨的意思。斑鸠在不远的某处频频叫唤。我们继续走过住屋较密集的路段。门户有的关闭有的半掩着。几次听见应是电视裹的声音在屋内隐约回响。一个男子向壁侧躺在屋廊下的一张长藤椅上。一位妇女在小巷子裹收晾晒的衣服。一些苍蝇在已收摊的肉砧上飞舞。(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03 朋友曾跟我说过这个小村子的历史:最初只是少数几问茅屋工寮,然后逐渐集结成村的都是糖厂会社的工人,都是从他地四处跋涉远来讨生活的人,他们从早到晚辛苦劳动,八十年过去了,也遇过好几次严重的火灾、水患和地震,但也都熬过来了,如今蔗糖产业式微……(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04 我们走入路口的那一家小店时,一个奥妈桑从幽暗中的座椅裹站起来,对看我的朋友问说要唱歌是吗,然后开亮日光灯。原来这一问铁皮屋子,靠路旁的角落,用来卖香菸槟榔饮料和面食)其他部分则放了两套塑胶桌椅。朋友跟她换了两百块铜币。我们开始唱歌。(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05 大都是一些台语老歌,旋律沧桑,歌词裹常有命运奔波艰辛等待漂泊寂寞哀愁之类的字眼,咏叹人世遭遇,也提醒无奈中不可丧失的意志勇气。我们尽情地唱,唱得好像很欢乐。歌声飘出屋外,可能还越过马路,飘入路另一边象是连绵无尽的糖厂甘蔗园。朋友说,唱啊尽量唱啊,既然来了就高高兴兴唱啊。是啊,唱啊,唱给自己听,唱给寂寞无声的村子听,唱给没落的甘蔗听。(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中心思想:

答:全文讲述了作者和朋友去乡村简陋卡拉ok唱歌的小故事。村庄是旧时糖厂工人聚集形成的普通生活区,街道人气清寡,临时搭建的建筑极致残破。在这种严苛的生活环境中,需要的反而是一种忘却消极的情绪激励。文章的最后正是出于这样的一种主观意识,希望用自己的歌声驱赶恶劣环境的入侵,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让歌声感染自己,感染世界,感染大自然。(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写作手法:

本文运用了普通故事的叙述式手法,从相约唱歌开始,沿途细致地叙述了一路上的田野、村庄、动物等普通且又简陋的环境,直至文章最后,才以抛开一切地放声歌唱突出主人公用自己的歌声驱赶恶劣环境的入侵,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让歌声感染自己,感染大自然的主题。文章显然于《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一脉相承,即:极其平凡的事件、极其平常的叙述、几乎不能忍受絮叨,直至最后才出现的大反差的行为,让人混沌的头脑陡然精神,方得显现藏在水面之下的最有分量的核心。(回答来自组合句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