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三)——千古风流说寿阳

 微观大千世界 2023-05-05 发布于江苏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三)——千古风流说寿阳。若缀寿阳公主额,六宫争肯学梅妆。这是五代诗人牛峤所作《红蔷薇》一诗中的两句话。寿阳公主是南朝宋武帝之女,也是今日此文要细说的主角。

原文:上面设着寿昌公主于含章殿下卧的榻。——《第五回》

首先说明一点,很多版本中均为寿昌公主,实为寿阳公主。原因有二:

一、史上可考的寿昌公主共四位,分别是唐睿宗之女、唐代宗之女、宋太宗之女和后梁末帝之女,但这四位公主没有一位能跟含章殿的卧榻联系起来。

二、史上可考的含章殿分别为汉代宫殿名、唐代宫殿名和南朝宋宫殿名。

据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渭水》的记载,未央殿东有宣室、玉堂、麒麟、含章、白虎、凤皇、朱雀、鵷鸾、昭阳诸殿。众所周知,未央殿是汉代皇帝处理朝政之所,位于其东的含章殿显然不大可能为公主的卧室。

据《新唐书·裴寂传》云:“(裴寂)迁左仆射。帝置酒含章殿,欢甚。”李渊在含章殿中摆酒庆贺他的宠臣裴寂升任宰相。很显然,唐代的含章殿绝不会是公主的卧室。

据南宋文学家程大昌所著的《演繁露·含章梅妆》云:“寿阳公主在含章殿,梅花飘著其额。”又据成书于北宋的《太平御览》云:“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竟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由此可见,只有南朝宋武帝之女寿阳公主能与含章殿的卧榻相关联。

那作者为何要在秦可卿的卧室中安上寿阳公主的卧榻呢?我猜这里大概有两层寓意。

第一,以公主之美明喻可卿之美。公主因美美哒的梅花妆而闻名于后世。梅花拂之不去,颇有留恋公主美貌之意,正所谓花倚人美,人凭花美,人面梅花相映红。而可卿之美与公主之美正有异曲同工之妙。

公主额上有梅花妆,可卿眉心有美人痣。书中说“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的香菱“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由此可推测,可卿眉心很可能也有胭脂色的胎记。

第二,以公主之妆暗喻贾府之衰。南宋末年的诗人胡仲弓曾作诗《含章殿》云:千古风流说寿阳,梅花飘落粉犹香。寄言长信宫中女,莫学当时亡国妆。长信宫是汉代太后的住所,寿阳公主是汉代以后的南朝人,没有叫前人不要学后人的理,所以此处是借汉讽宋,借长信宫讽南宋皇帝的后妃们。

然而梅花妆本是极美的妆扮,又何以会被称为亡国妆呢?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大概弄清楚了个中原委。

原来梅花妆发展到宋代时,画在或贴在额头的花钿不再仅限于梅花形的,还有动物形的。材料除金箔外,也还有纸片、玉片、翠羽等。一些追求时髦的美眉更是在额前贴上一颗小珍珠,以此来提亮肌肤。

若仅仅如此,那梅花妆又何至于背上亡国妆这口黑锅呢?要背也该让喜欢翻陈出新的北宋后妃们背啊。她们对始于唐代的三白妆,也就是将脑门、鼻子、下巴用白粉涂成白色的妆容和梅花妆一起进行大胆创新,将额头贴俩珍珠,面颊贴俩珍珠,太阳穴贴一串珍珠。如下对比图所示:

那两颗珍珠面靥乍看上去像不像挂在脸颊上的泪珠?等到胡仲弓生活的南宋末期,兴于汉代的啼妆又在后妃中流行开来,据《宋史·五行志》记载:“理宗朝宫妃……粉点眼角,名泪妆。

弄一头一脸的珍珠不算外,南宋的后妃们还要在眼角涂白粉作哭泣状。这是在为南宋朝廷哭丧的节奏吗?也难怪胡仲弓要把好看无比的梅花妆说成是亡国妆了。真替梅花妆感到冤呐!而书中的贾府也早就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走上了如同南宋亡国一般亡家的绝路。

    咱下次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四)——千古宠绝话同昌。

本人在晋江文学城网站上发表了38万多字的唐朝历史言情小说《大唐超大龄剩女信安县主》,全文讲述了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信安县主的传奇一生。信安县主有着高贵的血统,她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她祖母是隋炀帝之女杨淑妃,她父亲是集两朝天子的血脉于一体的吴王李恪。她6岁时父亲含冤而死,年仅6岁的她被幽禁于桂苑之中,直到42岁时才奉旨出嫁并生子。她被禁锢了整整36年,从一个懵懂小孩到豆蔻年华再到人老珠黄,她在桂苑浪费了她生命里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可她却依然活得充实而精彩,最终凭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足智多谋的头脑成功地华丽转身,并两次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