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话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十)——竹篱茅舍自甘心

 微观大千世界 2023-05-05 发布于江苏

咱今天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十)——竹篱茅舍自甘心。咏梅诗词万万千,佳作名篇千千万,为何作者只引用这一平常的诗句?原因有两个:一、李纨住稻香村,竹篱茅舍正合环境,二、反话正说,反讽李纨心有不甘。一好理解,二有何根据?答案文中找。

原文:李氏……笑道:“好极。……这劳什子竟有些意思。”众人瞧那签上,画着一枝老梅,是写着“霜晓寒姿”四字,那一面旧诗是:竹篱茅舍自甘心。注云:“自饮一杯,下家掷骰。” 李纨笑道:“真有趣……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第六十三回》

“竹篱茅舍自甘心”出自南宋王淇的《梅》。全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诗虽浅显易懂,但林和靖此人可能成为理解障碍,因为他诗红人不红。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出自他手。

他本名林逋,字君复,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是北宋隐逸诗人。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爱恬淡,不趋利,终生不仕不娶,惟喜种梅养鹤,自谓“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王淇诗中的梅与林和靖的共同点是淡泊名利。可李纨偏是个追名逐利之人。我这么说并无批评她之意,因为追求名利本无可厚非,只要取之有道就行。而她的名利心就深藏在她的第二次哭声中。

全书前八十回有三次写她哭。头一次为丧夫,“禁不住也放声哭了”。第二次为缺像平儿一样能干的膀臂,“滴下泪来”。第三次为同情探春,“不免流下泪来”。只有第二次的哭很不合常情。

一个寡妇,又没资格管家,要帮手干嘛?常言道:酒后吐真言。她这次微醉后所说的话就是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做当家人。在丈夫活着时,她肯定当过荣国府的家,但丈夫一死,一切都变了。

她的位置被王熙凤迅速取代,从此“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她愿过这种日子?若真愿意,又哭什么?好在她身边还有贾兰这个独子。

她将希望都寄托在贾兰身上,而贾兰在她的教导下十分热心于功名,“这会子不念书,闲著作什么?所以演习演习骑射”。这样上进的小孩,宁荣二府已稀缺,难怪作者感慨“到头谁似一盆兰”。

再说回到她抽的花签。老梅寓意梅花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这带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霜晓寒姿”的意思是在有霜的清晨“凌寒独自开”,与签注的“自饮一杯”相符。而她那句“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则颇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之意。

她虽爱梅,“要折一枝来插瓶”,但却不像梅那样“不受尘埃半点侵”,反倒把钱看得很重,重到不近人情的程度。作者批评她: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她到底干了啥缺德事,以致于作者这么说她?怕是跟她不肯出钱赎那被卖到青楼的巧姐有关。

她爱名利,可造化弄人,名利于她如过眼云烟,到头来不过是“枉与他人作笑谈”。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直教人万念俱灰。

咱下次开说红楼梦之人物命运与历史典故(十一)——连理枝头花正开。

本人在晋江文学城网站上发表了38万多字的唐朝历史言情小说《大唐超大龄剩女信安县主》,全文讲述了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信安县主的传奇一生。信安县主有着高贵的血统,她祖父是唐太宗李世民,她祖母是隋炀帝之女杨淑妃,她父亲是集两朝天子的血脉于一体的吴王李恪。她6岁时父亲含冤而死,年仅6岁的她被幽禁于桂苑之中,直到42岁时才奉旨出嫁并生子。她被禁锢了整整36年,从一个懵懂小孩到豆蔻年华再到人老珠黄,她在桂苑浪费了她生命里最美好最宝贵的时光,可她却依然活得充实而精彩,最终凭借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足智多谋的头脑成功地华丽转身,并两次实现了家族的复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