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温暖的手掌心

 望风见影 2023-05-05 发布于四川
(左二为父亲)

父亲在62岁之际,被评为第八届县级道德模范,这是一种无上的荣光,是对他一生品行最好的褒奖。

01

父亲是典型的农民工,从记事起他就跟建筑打交道,农忙时才回村摆弄庄稼,大部分时间不是盖房就是建院,小时候家庭经济条件略好主要得益于他的这门手艺,在小县城是被称为“泥瓦匠”那群人。

父亲是和平时期的工程兵,退役后一直保持着部队的作息习惯,早晨从不睡懒觉,即使是隆冬天气,也按时起床清扫院子里的积雪或尘土,把炕头烧得热乎乎的,我们才起床吃早饭。

下午黄昏,他有小憩的习惯,醒来后就去村里转一圈,或者去他的好友家聊会村里的“新闻”,却从不凑“热闹”,更不愿搬弄江湖那点是非,逞一时口舌之快,惹一身呱噪之烦,男人的精力应该集中在发家致富上,这是他的使命。

他不好饮酒,酒量有限,不打赌牌,血汗钱来得不容易,不抽烟,腾云驾雾解决不了真忧愁,人勤地不懒,这也是山西人勤俭持家的基本操守。

02

父亲年轻时很帅气,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现在穿衣依然是端庄整洁,却从未主动给自己买过一件新衣服,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是时代留下的固化思维,吃穿都是母亲一手操办。他在出门前都要擦拭一下皮鞋,对着镜子梳理一遍头发,作为乡下人,生活的仪式感纯属是他个人的风格追求。

父亲与人为善,从未骄横跋扈,是这块黄土地滋养的秉性,也是世代家风接续的表现,总是能带着换位思考去体谅他人的不容易。

借钱在农村是件很为难的事情,庄稼人本来都穷,可在借钱事宜上都有“侠者”的骨气,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开口,确实遇到了难事跨不过那道门槛,只能厚着脸皮去求人,但还不一定能借到钱,不是没钱,而是没有深交之谊,岂能轻易“散财”,毕竟农村人的血汗钱是要存到信用社“下蛋”的。

娃娃开学、老人生病、儿子结婚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他们”总是最后在父亲这里解决了燃眉之急,生活不易,能帮则帮,乡里乡亲的命运共同体在他身上得到了朴素诠释,一个“帮”字胜过了很多苍白的说教。

03

父亲作为“匠人”,是有着技术性的身份,却也是体力劳动的践行者,常年的弯腰拿砖块,腰肌劳损,指关节变大,受苦人的磨难一样也少不了,特别是培养三个子女上学,生活艰辛的程度可想而知,却没有在金钱的横流中迷失自我,更没有抱怨过谁。

底层人是弱势群体,却不是善良群体,也照样充斥着尔虞我诈的习气,道德比起生存变得无足轻重,肆意践踏才能显示出“厉害”的气势。

父亲因信任一位工友,没有及时对账签字,导致对方耍赖不认账,走法律渠道调解无果后,最后选择了撤诉。在子女们的义愤填膺中,他说他还有三个光棍儿,不想把他逼迫到人性的死角,从道义的维度与自己达成了和解,有时不计较,是为了成全自己。

04

等整个事件都落下了帷幕,我们才知道父亲出了车祸,庆幸的是他并无大碍,在医院检查过拿了药就回家了,让肇事的司机虚惊一场,因为没有向他提出高额的赔偿款。事后,父亲还是说,开车的也不容易,不能让一个车祸彻底毁掉一个家庭的幸福,得饶人处且饶人,看着他们可怜巴巴的神情,都是受苦人,他不能昧着良心狮子大开口,有些钱不能随便拿,花着心里不安稳。

农民有农民的春秋大义,过日子是不容易,可精神却从不缺钙,甚至是他们在自觉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比起那些不劳而获、假公济私、道貌岸让的“高官”“教授”“专家”“明星”等等“精英”,父亲才活得坦荡、踏实、高尚,有人格追求,有自立尊严,有为善教养,是我们干事创业对标的榜样。跟随父亲的脚印,我们更要走好走稳每一步,活出一份属于自我的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