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是詹青云: 世俗的成功给人以自由

 若歌sweet 2023-05-05 发布于山东
















最近读了詹青云的成长自传,虽然书名《趁着年轻 我偏要勉强》,让人有一种鸡汤类的书籍的感受,让人并不想着手阅读。

但是大概是源于我的研究旨趣,我对人是如何成长的这个话题,目前有着强烈的兴趣。所以我也好奇,网上一些公众号文章写詹青云,从贵州小地方出来成为哈佛大学的博士,到底中间发生了什么。

看完之后也是我有了新的体会,大部分的阶层旅行者在跨越自身阶层的时候,也许都会有程猛笔下的“读书的料”的一些感悟。而相比于我们相比詹青云更为普通而又平凡的家庭来说,诚然在年轻的时候,我们没有见到更大的世界,也没能因着父母的广阔的知识体系和文学功底,承袭一些独特的文化资本,尤其是一路土硕土博上来,更容易活在自己的认知框架里,殊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真的是需要走出去,看看外界的世界但同时,我们想出去看看不代表我们要去诋毁不想出去看看的人。正如阿詹所提到的支教的故事,贵州乡下的孩子对知识的毫无渴望以及他们的贫穷的不可想象,也让我们看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接受知识的能力和求学上进的能力。

我欣赏詹青云为了寻找自己真正的喜爱和志向,而一次次换地方换方向重新开始的勇气。这种勇气只在年轻的时候才会迸发出这种勇气。我有共鸣,是因为我现在想来,高中大学选择理科对我来说好像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但我在经过几年的志愿者服务以及自我探索之后,我还是选择了教育学这个专业。直到今天,我深深觉得自己找对了方向。我想,再年长一些,可能就丧失了这种勇气。

我更欣赏她在任何一种环境下,即便是沉浸在痛苦之中,沉浸在周围更优秀的人比较之中时,还能坚持日复一日地读《庄子》,读诗词,日积月累的爱好给予自己一些不一样的底气。她始终都在追求一种精神和灵魂的救赎,找寻更大的世界。我如果要做一件什么事情,总是希望丢弃外界的一切,甚至生活的一切,全心全意只做一件事情,但其实这样的方式往往让自己背负着巨大的压力。阿詹这种细水长流的方式,是很值得借鉴的。

她对于成长的感悟让人共鸣,并且她的知行合一,她有能力摆脱那个到了30岁就一定要结婚生子的世俗的环境,让大部分曾经说她不可以的人都闭嘴的能力,却也让大多数普通人望尘莫及。但终究,此刻的心境再读此书,我也是内心平和,不过是欣赏他人,但不限于新一轮的痛苦之中,沉浸在他人划定的世俗框架下,而是清晰自己的使命和人生的价值。

在詹青云的身上,我看到了读书的力量。看她对于诗词的信手拈来,和满腹的理想主义对抗现实的勇气,让我重新燃起了读书的渴望。我初中的时候开始读书,那个时候哪是什么爱好,不过是硬读,但后来学了理科我再也没有读书。直到读研读博,我才开始读社会学人类学的书籍,大多是充实了我对社会生活的理解。理解的社会残酷,经受了很多痛苦,我还是准备拾起那些填充人的闲情和生活旨趣的书籍,比如是野史,或者一些经典著作。

成功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并非必然。有一颗打开世界的心灵,有日积月累的努力,也有时势造英雄的运气。因而,面对成功学,也要有理智理性的态度。

关于她的应试教育体系下的学习方法,坚持以及时间的安排,我觉得值得借鉴,毕竟我还有一年才能结束这种应试教育。于是贴到这里来。

关于学习方法:

但学习并没有捷径,所谓对的方法大都是废话,道理人人都懂,但只有一些人真的在认真听课、每天刷题、不懂就问。

高考成绩不是从某种魔法里来的,而是从坐在课桌前那一小时又一小时的全情投入里来的。

这种方法是如此地平平无奇,但如果你最终没能成功,应该只是因为没有坚持下去。

 只有两件事,一是计划,二是时间。

读博的时候,唯一重要的事是写论文。我导师的观点是,不能以“每天写几小时”做目标,而要以“每天写多少字”定目标。这样才不会对着电脑拖延,才不会最终被关于进度的焦虑压垮。

时间是有质量的。

这质量包括,头脑有多清晰,注意力有多集中,记忆力有多强,以及你对这段时间有多自主,不会被他人左右或打扰。

质量最高的时间应当用来做最难的事,否则就是未尽全力的浪费;质量一般的时间应该用来做难度平平的事,否则就是徒劳无功的勉强。

可是对时间按需分配这个方法,一直让我受益无穷。一是真的更有希望把事做好,二是不会因为时间逝去而有焦虑感或负罪感。有一种很奇怪的,即我对得起这些时间的快乐。

我妈监督我的方式,是为每一天设定需要完成的任务,奖励是任务完成之后分配时间的绝对自由。


 关于日复一日的坚持:

我很少沉迷于任何事,但能一天天、一点点坚持做许多事,还每天读诗、练字,读先秦诸子,读大部头的学术书,都是拜心里那张表格所赐

因为有心里的表格,所以我不容易在任何事情上消耗太长的时间,也不容易拖延。每一天都是一个重新开始的多元平衡的排列组合。这个组合规划下的生活,确实比“自由”更让我快乐。

我不知道该如何评价“生活表格”。也许有人觉得可悲,也许有人觉得受启发,可它就是我的生活方式和最重要的方法。


最后,在此引用“詹青云成功式的人生”且多次在公众面前表达的“世俗的成功给人以自由”结束。但,我并不完全认同。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是詹青云,我们有时候会面临一些失败。但也许这是一个小的木目标。

希望我们都能在还可以选择的时候,在不违背自我道德的情况下,去追求世俗意义的成功;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束缚在这种世俗的评价体系中,如果事与愿违,不必过于懊恼。我们还可以读书、识人让我们的世界更为广阔。然后尽力地享受生活,以及人生。






每一次,我爸跟我聊一个新想法、新可能的时候,我都觉得太远了,根本轮不到我,根本不可能够到,他就提醒我,想想五年前你在干吗,那时候你会想到今天吗?

那就等等看吧,人生的每一个五年,最后都不是我曾想象过的样子,但又仿佛都是。

我说世俗的成功给人自由,那种不被他人的说教干涉的自由,这个想法是发自内心的。

我开始考年级第一的时候,来教我该怎样生活的人就少了一半;当我考上哈佛以后,我妈身边就没有人给我介绍相亲对象了。但我接受很多不同意,以及各种不同意的理由。

对我来说,我没有什么更好的选择,我想要离开的地方不是故乡,是那种人们都觉得可以对三十岁不结婚的我指指点点的境遇。

我下定决心要到离它很远的地方,活得精彩纷呈、玄妙莫测,一时律政圈,一时娱乐圈,让所有想要对我指点人生的人无从下嘴。

世俗的成功是路径,但不是答案,要用这份自由,去追寻更多的自由、更丰富的人生、更大的世界才是。但在这长长的旅途里,仍要每一天、每一天地过,尽力享受,尽力学习,尽力玩、爱和快乐。

喜欢出发/喜欢离开/喜欢一生中都能有新的梦想

千山万水/随意行去/不管星辰指引的是什么方向

我喜欢停留/喜欢长久

喜欢在园里种下千棵果树/静待冬雷夏雨/春华秋实

喜欢生命里只有单纯的盼望/只有一种安定和缓慢的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