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建议学习民乐的琴童都使用五线谱

 菩提树下思如泉 2023-05-05 发布于浙江

妞儿四岁跟着我学钢琴,那时候刚入门不久,遇到稍有难度的谱子就会问:“妈妈,五线谱是不是上帝发明的呀,要不怎么这么难啊”……

后来到了小学五年级,学校举行歌唱比赛,老师让她担任钢琴伴奏,给了她几首简谱的曲目,她一时居然不知所措,说“怎么是简谱啊,时间很紧,过两天就要演出了,妈妈你还是帮我全部翻译成五线谱吧,这样我伴奏起来才会顺畅”……

再后来,妞儿由小提琴再改大提琴,一路走来都是学习西方乐器,也就很少接触简谱了。但我从来不觉得遗憾。孩子从小之所以就能流畅视奏各种大型曲目,五线谱的功劳不言而喻。

相对于简谱,五线谱的音高与节奏可构成基础音乐,对于音符的表达则又十分直观、简洁,不同的音高在谱面上有着图像上差异,一目了然。越高的音,在五线谱上位于越高的位置。而针对不同的音区,为了识谱的快速,还有高音谱号、中音谱号、低音谱号的设计。如此一来,音高在乐谱上便可以快速地被识别出来。节奏在五线谱上则更容易区分,一般情况下在符尾越多,时值越短,也就意味着节奏越紧凑。而将调号明确的标识在谱面上,不论如何转调,那些谱面上的固定音高是不会改变的,只需随着谱号的变化进行升降即可。对于琴童而言,没有什么比五线谱更直观更适合即兴视奏的了。

中国民族器乐的传承,在简谱和五线谱进入中国之前,主要采用的是文字记谱法。比如工尺谱、减字谱,即用记录音高和位置的方法来记录乐谱。一般情况下不记录节奏与节拍。节奏和节拍则由老师的口传心授来完成。

简谱只适合记录单声部音乐,加上中国音乐一般不转调且以旋律为第一要素,故而还有那些从来没有接受过西方音乐教育的人,也基本上都用首调唱名法演奏或聆听音乐。况且,民族器乐若是遇到多调性或多声部音乐的记录,以及没有量化过的戏曲音乐、地方乐种而言,五线谱可就帮了大忙了。

正是因为有了五线谱这种科学的记谱方式,西方古典音乐才得以流传到东方。然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却因为在过去没有这样一个成熟的体系,才使得很多经典乐曲都散遗在历史的潮流里了。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音乐家刘天华先生将梅兰芳唱的戏曲用五线谱记录下来,出版了“梅兰芳歌曲谱”。刘天华先生可谓是开创了我国用科学记谱法记录和整理戏曲音乐的先河,且对日后民族民间音乐以及戏曲音乐科学记谱法的运用、推广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

据说梅兰芳在美国演出十分成功、尤其是在纽约百老汇大剧院演出更为轰动,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老外可以一边看着五线谱一边听演唱,这样大大提高了中国京剧在国外的知名度,而《梅兰芳歌曲谱》在美国亦很快被抢购一空,带去的数量远远供不应求。

也难怪梅先生在《梅兰芳歌曲谱》序言中曾感叹道:“天华为谱歌曲十余出,因得旦夕承教。先生秉德温懿,于音律析究,尤能入微。每自按梵乌林,以代胡琴。试辨工尺,常至夜分。反复推求,不厌其屑,凡百余日,始得竣事。”

可见中国民族音乐要想更完美地传承、更好的推向全世界,而不至于让其遗落在历史的潮流中,采用五线谱与其它记谱法并轨,实在太重要了。

对于演奏民乐的孩子们而言,使用简谱就意味着每一个音符都要经过思考转换过程才能演奏,而对于记录和声和弦、多声部织体也实在麻烦,过多的阿拉伯数字罗列让人眼花缭乱,各种符号要经过大脑的转换才能阅读,使得演奏远远不如五线谱流畅。

尤其当民乐的演奏到达较高难度等级时(譬如很多现代作品),作曲家均采用的是五线谱记谱。如果孩子们等到那时再学习五线谱,恐怕就要承受乐器演奏难度与识谱困难的双重考验了。

值得高兴的是,各大音乐学院一直都在使用五线谱教学(包括民乐)。学习民乐的孩子从小开始使用五线谱作为学习音乐的工具,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我的建议是,民族器乐的琴童,五线谱更要从娃娃抓起。至于两会期间,某音乐家“取消简谱”的建议, 我认为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表现。在中国普及五线谱,必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谭冰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