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危泵密封冲洗系统运行与维护

 福州电校焊接班 2023-05-05 发布于福建
一、隔离液的选择与更换

1.什么情况加白油

介质温度低于176℃设备的隔离液或缓冲液都可以选用白油。(由于白油在高于60℃时会结焦,因此在选用白油时,要考虑这个因素。在应用中如果发现白油作为隔离液或缓冲液超过这个温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更换为导热油。)

2.什么情况加导热油
介质温度高于176℃设备的隔离液或缓冲液都要求选用导热油。

3.隔离液的循环
为了将密封腔内的热量带走,避免隔离液超温导致密封面疱疤和结焦,隔离液必须在封闭的管路系统中循环。
循环方式:泵效环,热虹吸和独立的循环泵,石化公司现场循环方式基本都采用泵效环结构。

4.隔离液的补充方法
在正常的运转情况下,隔离液也需周期性的补充,典型的补充方法有:对于带压的P53B方案,通过专用的带储罐的手动补液泵进行补液;对于不带压的P52方案,采用人工油壶补液方法。

5.隔离液的更换周期
在初次运转100 小时后和正常运转时每隔6 个月更换隔离液,若运行中发现隔离液明显变色,应及时更换隔离液,查找原因并解决。

二、隔离液循环温度测量与标准

1.测点分布图

串联密封系统温度测点说明与分布图(7点):

(1)隔离液或缓冲液入机封端盖处的管路温度,测点T-Bi。

(2)隔离液或缓冲液出机封端盖处的管路温度,测点T-Bo。

(3)机封内端盖的温度,测点T-Gld。

(4)隔离液或缓冲液入换热器处的管路温度,测点T-Ri。

(5)隔离液或缓冲液出换热器处的管路温度, 测点T-Ro。

(6)冷却水入口的管路温度,测点T-Ci。

(7)冷却水出口的管路温度,测点T-Co。


图片


2. 176℃以上泵的温度标准(判定为高温泵标准)

(1)缓冲液或隔离液的平衡温度(密封出入口温度平均值)不超过80℃为优良状态,100℃以下可以运行,110℃以上必须关注或处理。

(2)按API682的标准,当缓冲液或隔离液为白油或导热油时,缓冲液或隔离液出入端盖的管路温差不能高于16℃。

(3)按API682的标准,当缓冲液或隔离液为水时,缓冲液或隔离液出入端盖的管路温差不能高于8℃。

(4)按API682的标准,PLAN52或53方案冷却水的入罐体的温度不能超过32℃,出罐体的温度不能超过49℃。

3. 176℃以下泵的温度标准

(1)隔离液或缓冲液的工作温度通常低于80℃。一些热介质的系统可能需要的工作温度高于这个值,需要提供适当的警告和保护。


三、冷却水系统排气

冷却水初次运行时需排气。运行过程中,现排气口比排液口热时,需要再次进行气。

图片


四、密封补液与泄漏判定标准
1.压力报警
对于PLAN52,PLAN53A及PLAN53B系统的压力报警基本上都是由密封供应商根据设备的密封腔压力予以设定。这些系统上的报警装置在隔离液泄漏达到压力报警值时,就会触发报警。提醒我们更换机封或维护系统,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系统上的压力表,来判断机封的液漏情况。
密封腔压力计算表
(1)对于采用单级双吸式叶轮的双支撑泵,两侧密封腔中的压力均等于泵入口压力
(2)对于两级双支撑泵:入口端密封腔压力=泵入口压力
出口端密封腔压力=一级叶轮出口压力=(泵入口压力+出口压力)/ 2
(3)对于多级双支撑泵:入口侧密封腔压力=泵入口压力
出口密封腔压力,根据平衡盘和平衡管布置分析:密封腔压力有时等于入口压力,有时只是一中间级出口压力,有时是泵的出口压力
(4)悬臂式单级泵,与轴向力平衡方法及叶轮和泵体的口环向间隙有关,叶轮带平衡孔的悬臂泵,当口环间隙不大时,密封腔压力基本等于泵入口压力,口环间隙大时比泵的入口压力高0.05~0.1MPa
(5)悬臂式两级离心泵:密封腔压力等于泵的入口压力
(6)悬臂式单级泵经验算法:密封腔压力=进口压力+扬程/3

2.液位报警
开机前按照系统上刻录的标准液位指示加注隔离液或缓冲液,在此基础上,液位开关会在介质、隔离液或缓冲液液漏到一定程度时进行报警,提醒我们更换机封或维护系统。也可以通过定期检查系统上的液位视镜,来判断机封的液漏情况。

3.补液周期判断内密隔离液漏标准
通过补液周期对P53B或52系统的液漏量判断。隔离液的补液周期:3天以内关注与维修,3-7天可以运行,7天以上状态良好。

4.介质漏到外部环境中判定为密封泄漏,必须进行检修。

五、P32系统(密封油外冲洗)
1.投用前的检查
(1)注意单向阀的安装方向,连接处是否有松动。
(2)工作液与工作介质相容。

2. P32系统流量压力控制
(1)所需冲洗流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泵内的衬套间隙,但一般冲洗液流量不低于8L/min,通过系统中的流量调节阀进行调节;
(2)当系统中没有流量计时,通过控制冲洗压力来保证冲洗量,一般控制在高于密封腔压力0.05~0.1MPa。

3.注意事项
(1)启泵前先打开P32冲洗系统,然后再开阀门引入介质。
(2)停泵后当密封腔温度低于80度后再关闭冲洗系统。

六、P52系统
1.投用前的检查
(1)检查缓冲液循环系统管路、隔离液罐、冷却器内部是否畅通,是否残留高粘度介质,影响系统循环,如有要清理干净。
(2)检查所有的连接点是否有松动。
(3)打开冷却水循环回路使冷却水循环起来。
(4)检查系统的所有阀门的阀位是否在正确位置上。

2.添加隔离液与排气
第一步:向隔离液罐中加缓冲液时,先打开罐底排液阀和罐侧面的补液阀上方的仪表阀、拧松仪表阀上的排气螺钉,手动对补液口进行加油,观察排液口流出的缓冲液是否干净,确认缓冲液干净后关闭排液阀。
第二步:加隔离液时,对于接火炬系统的P52方案,补液同时查看液位计视镜,在看到液位之前,要缓慢加油,同时按照泵旋转方向进行缓慢盘车不少于5圈,让气体自行排出管路。
第三步:在液位计见到液位后,可以停止盘车,快速加油到规定液位。
第四步:关闭加油排气阀,打开火炬排空阀。
第五步:补液完成后,各个阀恢复原工作状态。

七、P53B系统
1.投用前的检查
(1)检查确认密封系统管路畅通,洁净无杂质。
(2)检查蓄能器气囊的预充压力值正常,必要时可以向气囊再次充气达到规定值。
(3)检查所有的连接点是否有松动。
(4)打开冷却水循环回路使冷却水循环起来。
(5)检查系统的所有阀门的阀位是否在正确位置上。

2.添加隔离液与排气
第一步:添加隔离液前,将系统第一排气点、系统中间压力表针阀下方外六方丝堵(第二排气点)、系统顶部排凝阀(第三排气点)全部打开。
第二步:开始添加隔离液,第一排气点有液体流出即可关闭,如流出液体有杂质需将杂质流净关闭。
第三步:继续添加隔离液,直至第二排气点有隔离液流出,关闭第二排气点后盘车至少5圈。
第四步:盘车后继续添加隔离液,直至第三排气点有隔离液流出,之后关闭第三排气点,密封隔离也排气结束。
第五步:根据密封系统压力要求进行加压操作,达到规定数值。

3.日常补压
日常密封正常运行过程中隔离液压力会逐渐下降,在标准范围内是正常现象,需要定期对隔离液进行补压。打开加压泵隔离阀,根据系统设定压力,通过手动加压泵缓慢进行加压,在加压过程中注意油压的变化,防止超压,加压完成后关闭隔离阀。

4.注意事项
(1)先对蓄能器充气,再加隔离液达到规定压力后,才能进介质,否则容易造成密封等部件损坏。
(2)蓄能器胶囊内只允许充装大于或等于99.8%的氮气,严禁充装空气或氧气。
(3)检修密封前,需要将系统内的压力释放。
(4)维修蓄能器时,应先卸去蓄能器中的液压油,并用充气工具排尽胶囊中的气体,然后才能拆卸蓄能器及各零件。

编辑:嘉嘉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