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的人都具备的一个顶级思维”

 七七姑娘 2023-05-05 发布于湖南

我喜欢的博主小郁儿曾经写了一篇文章《优秀的人都在做乘除法》。

在文章里,她说加法就是不断尝试各种新事物,直到找到最喜欢且最适合自己的那件事。

减法就是在确定事业的发展方向后,开始减掉一些与核心发展方向无关的事情。加法是成长,减法是成熟。

而乘法则是有了总目标以后,每天为此倾注大量心血,然后坚持,等到复利的作用出现。

除法则是把目标进行拆解,细分成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然后一点点去完成它。

总而言之,加法是寻找探索学习提升,减法是掉熬夜刷手机等坏习惯。

而乘法是确定目标与拼搏,除法是细分目标与坚持。乘法是复利,除法是精细。

就在上几天我参加了我喜欢的一位朋友喵姐的2天密训,喵姐在训练营里也提到了一个四则运算思维。

所谓四则运算指的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简单的加减法,而是通过思考,去拆解问题,它不仅仅只是加法和减法,也有乘法和除法。

1.加法是成长

上周我在我的年度陪伴社群里提到做加法,灵感来源于我的女儿。

我女儿还不到4岁,她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烈的女孩,她的兴趣爱好很广泛。

由于她的喜欢,我们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让她在学习画画,小主持人,舞蹈还有幼儿园里的轮滑。

(根据孩子自己的选择和爱好选择,而不是我自己决定让她学什么)。

很多人觉得我女儿会不会觉得很累很辛苦,其实并不会。

对我女儿而言,这些就是一些日常的活动,她很享受画画,舞蹈和学小主持人的时间。

除了学习这些,我也会带我女儿去玩耍,陪她玩游戏,陪她阅读,做手工。

我觉得这是我对女儿做的加法,从小耳濡目染。

我们常常说,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会白走,其实对于孩子而言,也是一样。

不要觉得小孩子小,学习这些对她们并没什么效果,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上的每一堂课,接触的每一个兴趣爱好都化作种子在她们心里生根发芽。

总有一天会开出她自己的花,而这些对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专注力也都很有帮助。

我们成年人也是一样,如果要学习,就应该做加法,进入不同的场景,接触不同的人,看更多的书。

不断地给自己的人生迭加,拓展你的人生维度,垫高你的人生高度。

我记得在《2021毕业礼》中,杨天真为毕业生做了一段演讲,并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态度。

演讲中讲到,在校期间的她,就开始各种兼职,两年时间做了五份不同的工作,但杨天真最后发现:“这些工作,我统统都不喜欢。”

我理解为这就是在为自己做加法,不断尝试各种职业,最终发现了最适合自己的职业理想和目标,那就是成为一名经纪人。

2.减法是成熟

依然拿我女儿来举例,之所以愿意让我女儿去接触这么多,是因为她现在没有课业压力,她喜欢我便让她去尝试。

因为我知道等到她越长大,她需要自己去探索和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等我女儿上小学,我就会开始给她做减法,因为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在学业和阅读上。

《向上生长》里提到,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读写算。如果有额外的精力和条件,再学点舞蹈、奥数、演讲、琴棋书画,以及各种小语种。

而这两年学习的这些东西,她会慢慢知道自己最喜欢的是什么,到时候我们就开始做减法,只留一个她真正喜欢的深耕下去。

如果说她发现这些她都不再喜欢,那我也尊重她,保留阅读的习惯就好了。

因为越长大就会明白有一个可以终身陪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没想过要我女儿是一个全能且完美的孩子,我们只是尽父母最大的努力去让她感受,体验,并且在她现在有足够多时间的时候。

对于成年人而言,减法是成熟,是聚焦,是断舍离,是定期格式化清理。

让你腾出更多的空间储存对你现阶段更有用更有针对性的内容。

喵姐说,如果你想去掌握浓缩的智慧要义,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减法,直到你没有可以减少的东西。

就像杨天真两年时间做了五份不同的工作,最终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做了一名经纪人。

就是因为有之前的加法,有那么多的经验,她才能最终确定自己不喜欢什么,从而更好的做了减法,更快的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3.乘法是放大

当我们减掉各种累赘之后,只剩下关键的人和事。

所谓乘法,就是我们要拿出所有的精力时间,用在这些人和事的“要点”上。

就像我的爷爷,在确定中医这个领域之后,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医学上。

先后成为我们当地卫校的校长,中医院的副院长,退休之后又建立了自己的医院,他是我们当地很有名的老中医。

并且创办了自己的中医班,如今已经发表了两本中医相关的书籍。

乘法就是放大,放大自己的优势放大自己的内驱力和热情。

这是我们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我们在蓄力的过程。

每一个写作的我们都是在做乘法,从正反馈中获取能量。

提高自信的同时去优化迭代升级自己。

4.除法是拓展

小郁儿的文章里提到除法是细分目标。

我深表认同,与此同时,在另一个方面,我觉得除法是除去固有的惯性思维,拓展认知边界,

培养自己的成长型思维。

除法是可以接受新的观点和事物。

就像喵姐所言,看待事物的角度并不是只有非黑即白,更要有阴阳思维,看到事物的AB面。

如果20多岁的你没有拥有这个思维,那么30岁的你要开始做点什么了,运用这个四则运算思维,给自己的人生做规划,让自己后面的生活相对更加顺利。

那些看起来生活有条不紊岁月静好的人,就是比我们早开始规划和付出努力。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和写下这篇文章的我从此刻开始培养四则运算思维也依然来得及。

以上,共勉。

--THE END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