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松”时说练的对,但谈到“紧”有些人觉得是练错了,其实?

 道家微笑 2023-05-05 发布于辽宁

安哥论拳:——“真神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

这是太极拳的三个层次的境界。

1.真神无形——是通过意念的螺旋旋转,上联通天至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属于意念磁场,想到即到,超光速。与三层意识合起来,即下意识,本意识,潜意识是“真神无形”的意识。

2.真性无体——与外界阴阳之气合二为一的气叫真气,即人的气场,是由本意识的引领来完成真气螺旋转动。联通人体奇经八脉和十二正经。只有意念,没有形体。解剖学找不到它。因为真气是无体的,怎么能够找到呢。谁能找到风雨雷电的通道吗?当我们收功了,五气(心肝脾肺肾)就归位了。

3.真法无相——是潜意识的本能反应。就像千千万万台动力机器一样,在下盘螺旋转动。他没有感情色彩,没有目标。只有力量。必须通过下意识(宇宙意识)和主观意识来掌控。所以前辈说过。“心无心,意无意,无心无意出真意。式无式,招无招,无招无式出真招。”这三层次的功夫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师傅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文章图片1




【传说】
在盘拳转腰胯时,不要把松沉与圆活分开,要一边沉一边转,同步进行运势。脚要乘沉而出,乘沉而回;腰胯要沉着转,手要亦随沉而动。从始至终,势势松沉。比如拳架中的云手动作,右实脚下沉时,左虚脚同时乘沉而出去;左脚变实下沉时,右脚变虚同时乘沉而收回。


只有松腰塌胯,才能使身体中正的沉到脚底地面;只有沉到脚底,才能产生地面反座力;只有地面反座力,才能驱使身体由后坐势变为前弓势或由前弓势变为后坐势。与其说实脚是蹬地而起,倒不如说实脚是借助地面反座力而起。



松得好不好在推手和散手中可以得到考验,但不能从推手、散手中去作主要锻炼,基本的训练是要从拳架、功法中去练松。

文章图片2


练拳开始,坐腿下蹲,这个高度定下后,这一套拳打下来基本上都在这个高度上做纵向和横向的进退,除了“下势”、“金鸡独立”、“蹬脚”等少数拳式之外。这种平送腰胯的练法,不能有较明显的起伏,要靠腰胯带领四肢,凭着两腿前后、左右的虚实变化来行拳。这样的练法长功较快。


各派太极拳的最大的特点是讲求松柔,谈“松”是人人说练对的,但谈到“紧”就有些人觉得是练错了,其实这些人不懂真正的“松”是啥东西。松在太极拳中不是为松而松,松的目的是为了用,紧的用途就是一触即发,是刚劲。“松”在外表可以看见,“紧”在外不明显,主要是在内的意会。正所谓“柔中求刚,刚柔相济”。有练家子说:“松紧本是一根绳,松紧紧松刚柔用。找到这根绳子,功夫也就快练成了。”不错,很贴切,松紧本是一根绳,还是个有弹性的绳,这个绳要有意念虚领两个绳头,不然就丢了,找不到绳了。再如马车上鞭杆的鞭绳闲放时是柔的,打到马的身体就变成刚的了。

文章图片3


拳论日:“腰如车轮。” “腰如纛。”前者言其松活,后者言其正直。松活就是松腰松胯,使腰部肌肉自然放松,提高腰部活动的灵活性。正直就是腰脊竖起、伸直。有人以为左右扭腰是松腰转动、前晃后摇胯骨是松胯灵活,其实腰是崁在胯骨中点而随着松胯转动的,换句话说,不是转腰,而是转腰胯,不要分开腰和胯。腰和胯是连在一起的,如果转腰不转胯,势必造成拧腰,腰的转动范围也很小,因为腰脊椎旋转,胯关节随之开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