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丝绸之路今何在(中国篇)05
2023-05-05 | 阅:  转:  |  分享 
  
丝绸之路今何在(中国篇)▲河西走廊中部的张掖市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之间,有面积广阔的丹霞和彩丘地貌景观。祁连山像头戴白纱的圣女,在碧蓝的
天空下若隐若现,清凉的雪水汇集成涓涓细流,穿越五彩斑斓的丹霞山群,勤劳的人民在山谷间开辟出整齐的农田。摄影/?李勇俊▲由玉门关出发
,向丝绸之路北道行走必须经过的黑山口戈壁滩。摄影/孙志军▲敦煌是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段的终点,境内人文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形成著名的敦
煌八景,鸣沙山与月牙泉即其一。鸣沙山为纯沙聚起,峰危似削,山脊如刃,每当流沙滑落便发出声响,轻若丝竹,重如雷鸣。摄影/?王金大汉帝
国,很快认识到这条如咽喉般的走廊的重要性。“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经过数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当被
汉军打败的匈奴人唱着惆怅的歌谣离开河西走廊时,汉帝国迅速地实施了它挺进河西走廊的政策,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一字排开,其间驿站
相连,烽燧相望,牢牢地铆住这条命脉。▲为抗击匈奴、经营西域,汉代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两关即阳关、玉门关。两关皆在敦煌郡
以西,是河西走廊的终点,出关即为西域。昔日象征边陲的关城早已荡然无存,一座汉代烽燧寂寞地耸立在墩墩山上。摄影/王金▲玉门关 ?摄影
/王金更重要的是,戍兵屯田,在吹至玉门关的春风里,利用祁连山雪水灌溉耕作,在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空间争夺战中,成功地占据了要地,为
帝国张开了翼膀。唐朝军队向西方凯歌直进,再度打通丝绸之路,使河西走廊上的汉朝景象,重现于唐:难以统计的西域人、波斯人、粟特人、大食
人、天竺人,行走其间;难以计数的珍宝物产,流转于途。河西走廊过往的画面,也被人们留在了石窟里。在莫高窟4.5?万平方米的壁画上,除
了挥洒对佛国乐土的想象之外,当时的人们还将自己的形象、日常和梦想描绘于兹。▲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在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前临宕泉河,
东向三危山。据说前秦时,僧人乐尊行至此处,忽见金光,状有千佛,遂开窟造像,自此直至元代,营造不断。其中第96?窟唐代大佛,高30?
余米,气势雄伟,窟前有民国时期所建的九层楼阁,飞檐翘角、红木青瓦,成为敦煌的标志性建筑。摄影/?王金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