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城之始 | 三晋名邑,魏赵故都之(一)

 天下孝义人 2023-05-05 发布于北京

往期回顾 

·  孝义的第一个清华生郭庆棻

·  镌刻在铜牌和磁器上的抗日战争史

孝义建城历史悠久,经专家学者、孝义籍文化工作者研究考证,综合多方成果,可认定:孝义公元前655年建虢城、虞城,后称瓜衍之县,至今2700多年。春秋战国时代曾为魏国国都(魏献子〔公元前514〕至魏文侯〔公元前403〕共111年),赵国国都(赵肃侯〔公元前341〕至赵惠文王〔公元前282〕计59年)。下面分建城之始、魏之立国、魏赵史鉴、县置沿革、史志钩沉、文物佐证、魏都咏唱和民间传闻等八部分论述如次。

建城之始

孝义建城,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虢国、虞国灭亡之时。虢国和虞国是同姓邻国,且又结盟。当时作为强国的晋国与虞国相邻有吞并其之心,只是碍于虢、虞两国结盟难以下手。晋献公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国用“屈产之乘”和“垂棘之璧”送给虞君,请求借道伐虢。虞国政治家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所以宫之奇极力劝谏虞君,绝对不可借道给晋军。但虞君好利贪财,接受馈赠,借道给晋国。就在这年夏天,晋国派里克、荀息率军攻打下虢国宗庙社稷所在地下阳。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左传》如是记述:《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为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后来虞君不听,结局为“灭虢。师返,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意思是说晋献公再次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后,部队返回来住在了虞国,趁其不备将虞国也灭了。这就是宫之奇谏虞假道“唇亡齿寒”典故的来历。
宫之奇是虞国的贤臣,在此三年前,晋国来借道他就不同意,这一次来借道更是反对,一再向虞国国君苦谏,说,虢国和虞国就像嘴唇和牙床一样,如果没有了嘴唇,牙床就要受到寒冷。但是虞国国君却昏庸不听。宫之奇说虞国人过不成年了,于是携妻儿老小逃离虞国。
事情果然不出宫之奇所料,晋国灭掉虢国后,返回来把虞国也灭了。这个典故和孝义的关系是:
当时虢国、虞国在今河南三门峡、山西平陆县一带,灭掉这两个国后晋献公派大将里克,迁其民于今孝义所属大虢城一带,筑虢城、虞城,置瓜衍县。《左传、宣公十五年》:“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所讲即为此处。《春秋传说汇纂》:瓜衍之县,即山西孝义县北十里之瓜城。《太平寰宇记》谈到虞城、虢城的得名时这样写道:虞虢二城,相传晋灭虞虢,迁其民于此,筑城以居之。当时这一带还是没有多少人烟的游牧区。为什么叫瓜衍县?这已很难稽考,但顾名思义是晋国灭掉虢国后主要是把贵族迁于此,起县名时用了很隐蔽的字,瓜衍,意即虢国的延续。虢城后来由于人口的增加,又建了一个小虢城。这公元前655年的虞虢二城一带,只是一个迁散亡国之民的居住地,这里也就是一个既非国王都城也非诸侯采邑的行政区划。《左传》中记有县名的仅有十一,第一个就是瓜衍县,瓜衍县以孝义为中心,地域包括今:孝义、汾阳、灵石、介休以及文水(部分)、离石(部分)、中阳(部分)、交口(部分)等(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把小虢城、虞城划归了汾阳,大虢城仍属孝义)。至于《左传·宣公十五年》载:“赏士伯以瓜衍之县”,是晋景公时他的大臣士伯立了功,把瓜衍县赏给了他。这是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即建城71年以后的事。而此前城、县已经存在了。据此,瓜衍县即孝义,其建城、置县的时间是公元前655年,至今2700多年了。1992年版《孝义县志》把公元前594年晋景公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定为置县时间应当纠正。


未完待续



更多人在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