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因,元代大文学家、大思想家。河北容城沟市人,因出生时其父梦见白马载小儿奔家来,故名梦骥。后改今名因。因崇尚诸葛亮的“宁静致远”,故号静修先生。刘因三岁识书,过目成诵。“八龄书草字,观者如堵墙,九龄与《太玄》,十二能文章。”他先学经学,后潜心攻读理学,为人性格不苟合,不妄交。他生于1249年,享年45岁,在不算长的生命历程中,竟在安新县三台镇隐居授徒达25年之久。其原因是古三台当时也属容城县,它距现安新县城、容城县城各9公里。 元仁宗皇庆元年曾御赐扁额《静修书院》,足见当年书院的兴盛和高格。刘因安贫乐道,淡泊名利,敦品力学,旷达高远,“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他的理学著作有收入“四库全书”的《四书精要》、《四书语录》、诗文总集《静修文集》十余卷,以上皆门生故友所录。唯《易繁辞说》乃本人病中亲笔。 刘因是元代著作宏丽的大文豪,元三大儒之一。一介书生,教授乡里,名声远扬。元世祖曾诏征刘因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一跃而为朝官,且成为大学士。但入朝不久以母病重,刘因辞归。元29年朝廷又“以集贤学士、嘉算大夫征因”,但此次他又“不能扶病而行”,成为“不召之臣”。 他去世20载后,被朝廷追认翰林学士,追封容城郡公,封赠谥文靖,刘因的品格与元世祖的礼贤都堪称后世楷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