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第三课: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人”

 火岩山 2023-05-05 发布于浙江

各位同学晚上好

从表象看,大人是替君王治理天下的高级官员,是身份的尊贵,但这只是结果,并不是推动一个普通人跃升为“高级管理阶层的”源动力。

在孔子所在的那个时代里,其最向往的是大周及其之前的圣贤治国,换句话说,只有圣贤才有资格去管理天下百姓,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圣贤呢?

圣,一般代指君王

贤,一般代指臣民

但是不是成为君王,成为大臣就能等同于圣贤呢?

Image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

圣,是指掌握宇宙大道,知晓天下至理的人。

贤,是指对国家和民族有重大杰出贡献的人。

这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点,那就是天下为公。

用老人家的话说,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时刻想着如何多捉老鼠,让他人摸着石头过河,以996,007为幸福做标准的,甚至于还掏空了六个口袋,最后让大部分人被迫背上“祖宗十八贷”的人,哪怕有如何至高无上的权利,也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种人只能是小人,是不能称之为“大人”的。

Image

只有时刻想着让人民当家做主,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人,才能称之为大人。

所以,要想成为这样的“大人”,就得进行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事的“格物以致知”的操作,进而掌握天下大道。

只有掌握天下大道的人,才有资格坐上治理天下这个“高级管理”的宝座

上古君王,通过对天文地理的观察,发展出来了一整套极其复杂的天文学,因为有了天文气候的全面把握,进而发展出来了一个远超越其他区域的超级农耕文明,通过对于人类社会及其万事万物的治理,进而出现了以礼仪之邦著称的文明国家

所有的这些成果,都得益于上古圣贤对于天下大道的洞察和掌握,而后领导着族群繁衍生息,发展壮大。

如果没有天下为公的初心使命,显然是不可能如此枉费心思,旷日持久地进行天地人的格物操作的。

如果没有进行从上往下的格物以致知,显然也是不可能掌握天下大道的,掌握不了天下大道,也就带领不了家人,乡邻,以及整体族群的发展与幸福,自然也就成为不了真正的“大人”。

Image

所以,大人之学也即大道之学,也即圣贤之学。

这在《学记》的开篇里,也是重点强调的,只不过《学记》所侧重的,是通过教育的路径而进行的化民以成俗。而《大学》所侧重的,是通过自我成长的“修身”进而去参与天下邦国的治理。

这两篇文章,都是孔门弟子在学习完孔子所讲授的大学之道后而写就的毕业论文,乐正克和曾参也是如此去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的。

那么,我们作为一个玩出生2000多年的后来人,又如何在这样闪耀千余年的经典中吸取精华,去为个人与家庭,国家与社会而成为一个真正的“大人”,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社群,接下来进行下一讲“明明德”的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