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雷州博物馆-我是石狗大爷,雷州半岛守护神

 那个老撕机 2023-05-05 发布于广东

湛江区域19世纪叫做广州湾,1898年被法国租借99年,1943年法国投降后,广州湾被法国转让给日本,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才回归祖国,设立湛江市。所以湛江博物馆没有古代陈列,有看头的东西都在雷州博物馆。

雷州博物馆虽然东西也不算多,但尤其宋代的瓷馆,神煞俑,雷州窑的瓷瓶都很有特色,这些我以前都介绍过。

河南的南阳博物馆有一个陶狗馆,以汉代陶狗为专题在国内独树一帜,雷州博物馆则以石狗园与其遥相呼应。

石狗顾名思义,就是用石头雕刻的狗,多呈坐姿,广泛存在于雷州半岛区域,以及海口,北海,越南等地。

石狗对于当地人似乎是万能的神,适应面极其广泛,通常摆放在村头、巷口、祠堂、家门、河口、海岸、桥栏、墓前等地,建新房还会把石狗嵌入墙里或者安置在家门口。

其功能性也五花八门,一般分为文相和武相两大类。文相多为坐式,又分为生育,司天,丰收,福禄寿等神灵。武相多为蹲式,脚踩各种东西如八卦,乌龟,蛇等。神态威武,属于守护神,功能大多是镇邪护法,司风雨雷电,主正义等。

从形象看。可辨认的种类有土狗、野狗、猎狗、沙皮狗、卷毛狗、哈巴狗等,还有与人脸,兽面等多方面结合的样式。

至于石狗的年代有些难以定论,一般认为石狗持续的时间超过两千年有的说法甚至说始于西周,但石雕很难准确断代,过去的一些断代方法主观性太强,毕竟石狗都裸露在室外,无法和地下出土的陶器相对应。馆方目前贴了标签有年代的除了个别隋唐时期,绝大多数都为明清时期。

狗和人的亲近有些广泛且悠久的历史,但是以狗为神并且几乎涵盖生活所有方面的情况确实不常见,因为断代的困难,已经无法追溯这样的信仰始于何时,但雷州地区作为古代汉越等民族杂居之地,千年来多民族的不断融合使得石狗从早期的单一信仰逐渐分裂。

这种变化也能够看出这样的融合更多的是内部互相之间融合,是一种在相对稳定的的环境中产生的变化,而不像中原地区在长达数百年的动荡融合交流中不断吸收外部元素加上自身裂变形成了复杂的信仰体系。

其实我们的目标不是读懂石狗是什么,而是知道一个博物馆的好坏不在于大小和展品是否精彩,而是和自己的知识储备成正比。只有自己懂得越多,博物馆才会变得更立体,哪怕它的陈列再糟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