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笔下徐达为何能击退元军,只因元军太愚蠢,错失学神功的机会

 耳东话史 2023-05-06 发布于湖南

武侠的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而只要是虚构出来的东西都会存在难以自圆其说的部分,即便金庸作为武侠小说界的大师,也只能说是尽可能的让故事尽善尽美,所以他才会先后两次修改自己的作品,但修改也只是针对细节设定,对于主线剧情的走向则很少有颠覆性的改动,所以一些难以被解释清楚的主线剧情“漏洞”直至新修版中依旧存在。

(郭靖剧照)

比如郭靖身怀神功,手持《武穆遗书》,最终却没能抵挡住蒙古大军,后来的徐达得到《武穆遗书》就驱逐了元军,这事被多数人诟病为漏洞,其实在笔者看来,这事完全是可以被解释清楚的。

一、郭靖守襄阳

现实历史中一个将领在打仗的时候对于战局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也仅仅只是“有一定影响力”而已,因为现实中几乎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万人敌”,若真能做到以一敌万,那只怕是非常人,所以即便是史书中也难免有对某些将领进行夸张化的描述。

而武侠的世界中,这种“个人英雄主义”会被无限放大,毕竟武林高手们都身怀各种神功,所以郭靖才会被世人仰视,认为由他来守卫的襄阳不应该会陷落。

(蒙古大军剧照)

然而结合实际情况来看,就算郭靖有一身神功,又有《武穆遗书》的加持又如何?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时的襄阳城已经是一座孤城,大宋几乎已经是到了灭亡的边缘,郭靖守卫襄阳在蒙古大军看来不过是负隅顽抗罢了,即便蒙古大军围而不攻,用不了多久襄阳也注定会陷落,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郭靖都是毫无胜算的,就算他身怀绝技与岳飞留下的兵书也毫无意义。

郭靖战死襄阳是注定的,除非他本人有意要从襄阳脱身,倒还有一丝保命的可能,要击退元军,那是痴人说梦。

二、徐达驱逐元军

从武功配置的角度来看,徐达和郭靖完全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他在书中只不过是个小配角而已,甚至连武林高手的门槛都没有踏入,他和郭靖唯一的相同点就在于他也得到了《武穆遗书》。

(徐达剧照)

书中提到:“徐达汗流浃背,说道:'属下谨遵教主令旨。’心想:'教主将《武穆遗书》赠我,我自当凛遵教主之教,好好使用此书。’将《武穆遗书》供在桌上,对着恭恭敬敬地磕了四个头,又拜谢张无忌赠书之德。此后徐达果然用兵如神,连败元军,最后统兵北伐,直将蒙古人赶至塞外,威震漠北,建立一代功业。”

这里等于是将徐达驱逐元军的功劳与“得到《武穆遗书》”联系在一起,其实从客观来看,徐达面对的情况和郭靖完全不同,此时的大元已经是处于衰败之势,他才能够成功。

三、错失神功的元军

不过既然是武侠故事的话就应该更多的从武侠的层面来分析,元军被徐达驱逐这事原本是否存在转机呢?其实他们的失败还真不赖徐达太强,而是他们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段智兴剧照)

在《神雕侠侣》中有提到过这么一番描述,原著道:“当蒙古南路大军进逼大理之时,郭靖知道此番局势紧急,委实非同小可,于是撒下英雄帖,遍请天下英雄齐集襄阳,会商抗敌御侮大计。但蒙古军行神速,没多久便灭了大理。其时大理国国王段兴智,是一灯大师的曾孙,号称'定天贤王’,年方稚幼,立后未及两年而国亡,国亡时段兴智由武三通、朱子柳、点苍渔隐等救出,逃奔在外。大理既灭得早,进攻襄樊之期也提早了。”

这里元军已经灭了大理,其实完全可以抓几个大理段氏的人,向他们索要六脉神剑和一阳指的武功秘籍,再交给蒙古的高手修炼,如果蒙古高手得到这些神功,再加上原本的强大兵力,又怎么可能在后来输给徐达呢?

所以抛开“历史必然结果”这一点,仅从武侠的角度来看,郭靖的失败和徐达的成功其实都是合情合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