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儿女多奇志

 12345csdms 2023-05-06 发布于湖南

原创 奚仁德 群学书院 2022-08-28 08:57 发表于江苏

收录于合集#主席诗词鉴赏29个

图片

图片

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一九六一年二月

毛泽东

飒爽英姿五尺枪,

曙光初照演兵场。

中华儿女多奇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绝,仄起平收式: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仄仄平平仄,

中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水韵,下平七阳。

图片

中华儿女多奇志

文 | 奚仁德

图片



01




这是一首题照诗。

题照诗,和古代的题画诗一样,是一种艺术形式。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做题画诗。

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高情逸思,画之不足,题以发之。”以诗情,发画意。诗是画的补充、诠释和升华。清代沈德潜《说诗碎语》卷下:“其法全不在彩画上发论,如题画马、画鹰,必须说到真马、真鹰。复从真马、真鹰开出议论,后人可以为式。”因此,在“说到真马、真鹰”的基础上“开出议论”,被看着是题画诗的一种方法,一种模式,一种体式特点。

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39首诗词中,有两首题照诗,都是七绝。一首,就是《为女民兵题照》。一首,就是《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

《为女民兵题照》的诗是这样产生的:

1959年10月1日,国庆十周年,民兵方队接受检阅。作为中央直属机关的民兵,中央办公厅的机要员李原慧参加方队,接受了检阅。这是无上光荣的事,为了留念,李原慧特地拍了一张手持钢枪的武装照,并将照片珍藏在自己的公文包里。

1960年12月,毛泽东去浙江、广东等地调查研究。李原慧等,作为工作人员随行。李原慧在给毛泽东送文件的间隙,由于李原慧是湖南人,毛泽东不由得就和这个小老乡攀谈起来。

“小李,听说你参加了去年的国庆阅兵民兵方阵,很好啊。”

“是的主席,我还特意拍了张照片留念呢。给您看看!”

说着,李原慧就打开公文包,把照片拿出来给毛泽东看。

毛泽东看了看照片说:“将这张照片留给我做纪念,可以吗?”李原慧自然不会拒绝,就把照片送给了毛泽东。

1961年2月的一天,李原慧来菊香书屋送文件。毛泽东沉思片刻,就顺手拿起一本自己读过了的介绍地理常识的小册子。翻到有空白的地方,用铅笔龙飞凤舞地写下了一首诗,连同照片,一起送(还)给李原慧。并对她说:“你们年轻人要有志气,不要学林黛玉,要学花木兰,穆桂英噢!”

这首诗,毛泽东留有的手迹,目前见到的共有五种,还有人说七种。其中一幅的落款时间为1960年12月。这个时间 正是李原慧把照片送给毛泽东的时间。毛泽东可能是在当时,或当天就写了。这个手迹中有两句和后来发表的不一样。一句是“飙爽英姿五尺枪”,一句是“不重红妆重武妆”。另外一幅手迹,把“飙”改成了“飒” ,估计这是第二手迹。另外一幅手迹,把“重”改成了“爱”。估计这是第三手迹。另外一幅手迹,把“红妆”和“武妆”改成了“红装”和“武装”。估计这是第四手迹。毛泽东送给李原慧的,加了落款:1961年2月。估计这是第五手迹,也是最后的修定稿。

1963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加题为《为女民兵题照》。

图片

此后,这首诗就流传开了。后来,还有人为这首诗谱了曲,于是乎,这首诗就传唱于田间地头,传遍于大街小巷。再后来,这首诗又变成了载歌载舞的歌舞表演。

不过,宣传的时候,用的不是李原慧的照片,而是女民兵的集体照片,而且,不同的宣传,用的还是不同的照片。所以,当时人们并不知道这张照片的原型或主人是谁。

图片



02




民兵制是列宁创建的。列宁在《军队和革命》一文中指出:“军队科学已经证明民兵制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民兵制无论在防御战或者进攻战中都能够胜利地完成军事任务。”“只有全民武装才能彻底打倒反动势力。”列宁还号召:“把一切能够拿起武装的公民变成士兵”。

毛泽东一贯重视民兵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作用。

早在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就提出“建立农民武装”,赞扬“梭标队”的革命威力。

在“工农武装割据”的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组织赤卫队,配合红军作战。

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论持久战》他中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在《论联合政府》中他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还由于有人民自卫军和民兵这样广大的群众武装组织,和它一道配合作战。……没有这些群众武装力量的配合,要战胜敌人是不可能的。”

1922年,毛泽东在组织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时,就组织了工人武装纠察队,维持了大罢工的秩序和保卫大罢工领导人的安全,使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成为了在全国一百多次大罢工中唯一全胜的大罢工。

土地革命时期,各革命根据地的赤卫队、少先队、工农暴动队等群众武装组织发展到256万人,有力地配合红军主力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残酷的“围剿”,并随时补充主力红军。如1932年鄂豫皖苏区地方赤卫队,一次就将三万人升编为主力。

抗战时期,各解放区民兵发展到22万,人民自卫军发展到1000多万。八年间,参战人次达170多万,作战近30万次,歼灭日伪军10多万人。

解放战争时期,民兵猛增到550万,几千万人民自卫军。参战人次达280万,作战11万次,歼敌20多万。解放战争头三个月,就有30万民兵补充到主力中。三大战役时,出动民兵和群众539万多人次。有人说,淮海战役是民办用独轮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是民兵用木船、竹排送过去的。

民兵,不但有男民兵,还有女民兵。土地革命时期,就有女民兵。海南岛有著名的红色娘子军。广东东部有妇女赤卫队。渡江第一英雄,就是一个女民兵。

1939年,毛泽东写到:“妇女解放,突起异军,两万万众,奋发为雄。男女并驾,如日东方,以此制敌,何敌不倾。”(康克清《毛主席率领我们走妇女彻底解放的道路》)

解放后,毛泽东十分重视民兵建设。1952年,他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1958年8月29日,他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必须在全国范围内把能拿武器的男女公民武装起来,以民兵组织的形式,实行全民皆兵。

1958年9月29日,毛泽东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说:“民兵师的组织很好,应当推广。这是军事组织,又是劳动组织,又是教育组织,又是体育组织。帝国主义者如此欺负我们,这是需要认真对付的。我们不但要有强大的正规军,我们还要大办民兵师。这样,在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时候,就会使他们寸步难行。”1962年,他指示:“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

1964年7月19日,江苏省海安县的角斜民兵团被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和省军区授予“红旗民兵团”称号。1966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和南京军区授予江苏省海安县角斜民兵团“红旗民兵团”称号。角斜民兵团,是全国迄今唯一的团级建制的民兵标兵单位。

全国各地的民兵组织受各地政府人武部直接领导。各公社(乡)、镇,都设有人武部部长职位。各公社设民兵团,各大队设民兵营,各小队设民兵排。民兵分两种性质:普通民兵和机械民兵,机械民兵也叫持枪民兵。机械民兵,每年都要进行军事训练,打靶。每个乡镇都有打靶场。

1978年,我考上大学时,我是我们原来生产小队的民兵排长,我们班的我们小组的组长是他们原来生产大队的民兵营长。

图片



03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飒爽:豪迈而矫健的神采。

英姿:英俊而威武的姿态。杜甫《丹青引》:“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五尺枪:五尺长的钢枪,指步枪、马枪一类的武器。

曙光:天刚亮时的阳光,即晨光、朝阳。

初照:开始照耀,刚刚照射。

演兵场:演兵练武的操场。此联,从照片的画面写起。以赞美的口气,就照片所显示的女民兵操练时的英姿,加以刻画。

第一句,写人,是英雄群像。第二句,写景,以景衬托人。“英姿”在“曙光”照映之下,满身光彩闪耀,分外动人。手持五尺钢枪,在演兵场上操练,这就把静物照片上的人写活了。“曙光初照”,不仅反映出女民兵只争朝夕,苦练杀敌本领的革命精神,常备不懈的战斗风貌,而且寄托着毛泽东对青年民兵的殷切期望。

此联,仅仅两句,便点明人物、器物、时间、和地点。人、枪、光和场,同框出现。近景,远景,同一画面。是照片拍得好,是诗歌写得更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诗出于画,而胜于画。毛泽东的诗,出于照片,而胜于照片。

此联,是题画诗的基础,题画马、画鹰,必须说到真马、真鹰。题女民兵照,必须说到真女民兵——人、枪、光和场。这是题画诗的标准写法,规范写法,符合模式,符合体式。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中华:中华民族。

儿女:偏义复合词,指女儿,妇女。白居易:“洛阳儿女面如花”。

多:充满了,富有。

奇志:奇特崇高的志向,远大的革命理想。

不爱红装:不爱浓艳华美的服饰。

爱武装:热爱革命的武装。武装,原意是打仗的装束,引申为武器和军队。

关于“中华儿女”的解说,根据标题“为女民兵题照”,“红装”,以及“儿女”作偏义复合词用这三点来看,应该作“中华民族青年妇女”理解。这是诗的本义。当然,也可以引申发挥,由女民兵想到男民兵,由女青年想到整个青年一代,甚至想到整个中华民族,全体中国人民,都是可以的。这是诗的典型意境所启发的想像空间。

“中华儿女”是诗的语言,能表达“英雄儿女”的意味。从“多奇志”的赞许,可以联想到毛泽东对青年的号召:“我们这一代青年人,将亲手把我们一穷二白的祖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将亲手参加埋葬帝国主义的战斗,任重而道远。有志气有抱负的中国青年,一定要为完成我们伟大的历史使命而奋斗终身。”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不是联合复句中的连贯式补充句,而是因果式偏正复句——因为“中华儿女多奇志”,所以“不爱红装爱武装”。

上两句,是对女民兵外在形象的描绘,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这两句,是对女民兵精神世界的刻画,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

上两句,是题照诗的基础。这两句,是题照诗的升华,是在“说到真马、真鹰”的基础上“开出议论”。毛泽东是反对在诗中“直说”的。他曾经说过,诗歌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但是,作为题照诗,与古代的题画诗一样,不仅允许这样的直说,而且这样的直说,还可以成为该诗的某种特色。

毛泽东采用议论这一特殊方法,由景入情,由情入理。既符合题画诗的模式,又使意象得到升华。从外在形象美,升华到内在精神美。从旧时代的美,升华到新时代的美。感情愈见浓烈,境界愈发拓展。其议论,既自然流畅,明白如话,又韵味悠长,内涵深厚。

“中华儿女多奇志”,毛泽东把艺术的视野,从照片上单个的,具体的女民兵,上升到更为众多,更为普遍的“中华儿女”的整体形象上。这也许就是宣传时,照片不用李原慧个人原照片的原因之一吧。

“不爱红装爱武装”,中华儿女所爱的不是传统的“红装”打扮,而是与中华民族的自立与腾飞息息相关的战士“武装”。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高度,高瞻远瞩,热情赞颂了中华儿女尚武的壮志。

“不爱红装爱武装”,是毛泽东时代中华儿女的精神风貌和引以为荣,引以自豪的爱好!是毛泽东对他那个时代的真实的历史写照

作者简介

奚仁德,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会员,江苏省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原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南通市诗词协会会员,海安市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海安市诗联书画研究会原副会长、顾问,海安市老干部诗书画研究会理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