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造成渝经济圈第三极,新建“绵阳大学'能否让绵阳再上台阶

 Loading69 2023-05-06 发布于四川

打造成渝副中心,在绵阳市的交通要道和大街随处可见,人人皆知。关心绵阳建设的有识之士提出新建绵阳大学,本号得到了这份建议,现在发出来,供网友们参考。

文中图片由凌弘拍摄,均为绵阳城市建设,绵阳教育部分学校图片。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一、新建绵阳大学十分重要,是形势所迫

1、成渝经济圈的设立,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战略布局。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研究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问题,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强化重庆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其中,《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建设成渝西部科技城,提升重庆科学城、成都科学城建设水平,支持绵阳科技城探索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特区的科学路径。成渝经济圈是我国第四个经济圈,绵阳科技优势明显,经济尚可,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较弱,与四川第二大城市不配,更不说成渝经济圈第三极,新建一所综合性的绵阳大学是形势所迫。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2、国家政策支持,大学创新改革需要。在我国,大学城建设是20世纪90年代继高校合并、高校扩招之后高教领域的又一大手笔。2000年8月,廊坊东方大学城拉开序幕,其后上海松江、北京昌平等大学城相继拔地而起,仅两年时间,全国规划建设的大学城达50多座,涉及21个省、市。2002年投入325.89亿元,校园建筑总面积达1436.97万平方米,容纳高校134所,在校学生59.7万人。教育强,科技强,才是国家强。

四川省内的宜宾市建大学城已经初露端倪。宜宾大学城现在已经有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白酒学院、西华大学·产业研究院、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宜宾学院临港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成都理工大学产业技术学院、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高等职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产业研发中心。

遵义、宜宾这些城市都在建大学城,可见重视教育的程度。绵阳暂时没有建大学城,建一所综合性的高质量的综合大学很有必要,其社会、经济等效果会强于大学城的设立。

文章图片8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3、绵阳科技城建设需要储备人才,急需增强软实力。科技城这块金字招牌在绵阳手上已经21年了,这是很多城市梦寐以求的愿望。但是,绵阳科技城建设到现在,离人民的期望,离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本地人才留不住,外地人才又吸引不来。这两年,绵阳经济有所回暖,在西部的排名有所回升,之前拿到了军转民、军民融合的多项牌子,最近又批准了绵阳科技城新区、成渝西部科技城绵阳科技城科技创新特区等多项金字招牌。这对绵阳发展是极大的推动!但是,绵阳最大的短板是缺乏人才!稍微像样的人才,不是跑到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就是奔向了北上广深沿海的地区。绵阳急需引进和储备人才!

4、新建绵阳大学可承接中物院等科研单位的成果转化,为科技城建设探索产、学、研、用绵阳经验。大学是研究、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出智慧出成果的源泉,是储备人才的人才库。绵阳现有的科研院所资源不少,但是没有形成产学研用良性链接。与之配套的大专院校非常少,都是单打独斗甚至可以说是资源浪费。缺乏新项目,缺乏创新点,缺乏好的产业链。如果有好的大学在绵阳,就会有一批学术科研人才,他们会根据市场,进行学术研究,源源不断的出科研成果。同时,绵阳大学可以对绵阳的中小企业的生产引领作用,创新发展的强力技术支撑。

5、可共享实验室,节约成本,优势互补。一般的大学要具备中心实验室,大型设备,大型图书馆,大型广场,大型学术报告厅等,这些都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可以共享、利用现有驻绵科研机构的科学实验设施设备。这样,学校无需去建大型设施,节约很多成本,把钱用在刀刃上,达到费省效宏的作用。

5、提升绵阳知名度,促进绵阳第三产业发展。一个城市知名度高不高,有没有品位,有没有文化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就要看这这座城市有多少学校,尤其是带地名的综合性院校更加重要。在国外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知名度远比它所在的城市还高,城市因名校增辉,因名校吸纳人才和产业。

如果绵阳建一所综合性大学,就会提高绵阳的知名度,绵阳科技城也就有了城市的内涵,就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才来绵阳读书创业,为绵阳就地培养人才。同时,更有拉动消费的效应,一个大学少则几万人,多则数十万人。他们在此生活消费,就会大大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绵阳初、高中教育这些年火爆发展,拉动了绵阳三产、消费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二、新建绵阳大学的有利条件

1、有国家唯一科技城牌子,具有特殊性和唯一性,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知名度。绵阳还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西南自动化研究所、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27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2家,两院院士27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万余人,“十一五”以来累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8项,位居全国地级市第1位。这些为绵阳新建大学提供了强力支撑。尤其是院士,是大学的灵魂人物、对外招牌。新建大学我们不需要在外地去聘请院士,就把绵阳的院士、研究员请一部分作为大学的顾问、专家团队就分量十足,傲视同类学校,而这些是其他城市没有的。

2、绵阳基础教育雄厚。绵阳市在全省已经连续20年高考上线率、高考人数等指标获得第1名。绵阳的基础教育在全省、中国西部鹤立鸡群。绵阳中学、南山中学、东辰国际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绵阳中学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实验高中、科技城中学、富乐中学、绵阳七中、绵阳实验小学、警钟街小学、富乐实验小学等组成“绵阳教育军团”在全省叱诧风云,勇立潮头,从小学到高中,形成了良性循环,每年有数万优秀毕业生上大学,成为清华、北大等全国名校优质生源基地。绵阳办大学生源有保证,学生毕业就在家门口读大学,解决了高考学子上好大学的困难。绵阳好的基础教育,变成了原材料、劳动力,贱卖给了全中国的各所大学,这些大学生毕业后很少回到绵阳,导致绵阳自己拿着金碗在要饭吃。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3、绵阳科技城建设、军民融合未来市场潜力大。近年来,绵阳重振雄风,引进了一大批如京东方、惠科等优质科技、工业项目。绵阳科技城新区、经开区、科教创业园区、涪城临港经济区、游仙经济开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激光产业园、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许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科技城建设步入了快车道,以军民融合,军转民为特色的科研、制造业正在稳步推进。这些建设和产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做支撑。

四川省政府每年举办的三大展会之一——中国科技城博览会,每年在绵阳举行,吸引了国内乃至国外市场的许多专家、企业家。因此,绵阳市场潜力巨大,基础设施完善,对人才的需求巨大。绵阳急需建一所综合大学作为经济增长点。

4、绵阳政府办教育经验丰富。位于园艺山的五方校园区,是绵阳市政府主导建设的教育集中区,里面新建和引进了中学、大学,有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外国语实验学校,四川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高等专科学校等学校。来自四川各地甚至外省的几万学子在这里学习。每年这里高考都是全省的重点,很多学子从这里走向了清华、北大和985、211等全国名校。教育园区的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模式等独树一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和模式为绵阳新办大学城提供了很好的样本,为新办大学积累了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5、绵阳有人才的大量需求。这两年绵阳招大引强,取得了成效。中物院、空气动力中心、长虹、九州、京东方、惠科等科研院所、企业,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人才需求旺盛,为大学城学生的就业找到了出路。这些年社会上老是在呼喊北京、上海、天津等因为有很多大学,当地本地户口占先,轻松上重点大学,而其他省市优秀学子上名校难。

5、基础设施较完善。绵阳民航、高铁、高速路、医疗等发达。这几年绵阳的交通建设,尤其是交通大会战,对绵阳的交通提速不少,有成绵高速,成绵高速复线,绵西高速,绵遂高速和在建的九绵高速、成绵第三条高速、绵(阳)泸(州)高铁;绵阳南郊机场第二航站楼正在建设中,2019年绵阳机场开通了50个城市,年运送旅客415万人次,绵阳南郊机场是全国三个没有开通国际航线的大中机场之一;富临运业绵阳到成都的教育交通专线开通,到绵阳读书的学生和家长更为便捷。交通发达为外市、外省的学生到绵阳读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医疗、商业的设施也很发达,万达、沃尔玛、红旗连锁等遍布城区,万达在绵阳城的第三个万达商业体中心和核医疗中心也即将开建,这些硬件基础设施都在催生绵阳大学的尽早诞生。

三、新建绵阳大学的建议

1、绵阳大学运行模式。实行联合办学股份制结构,由政府主导,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参与。今年福耀玻璃、华为都投资上百亿元办大学。绵阳可以引进国内大企业进行投资办学。在绵阳的中物院、空气动力中心等深度参与。绵阳政府主要是提供政策支持、各方协调、优质服务等。

2、整合现有绵阳的教育资源。比如将中物院职工工学院、四川中医专、四川幼专、绵阳职业技术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等进行整合,作为绵阳大学的二级学院。中物院职工工学院可以利用中物院的优势,进行换挡升级,这样可以盘活这个学院,又为创造一个理工类的学院奠定基础。四川中医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九洲技师学院、中物院职工工学院等专科学校有非常强烈的升级为本科院校的愿望,如果顺势而为,进行整合后,既使这些学院升级,又为新办的绵阳大学增加学科门类。真是一举两得,费省效宏。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3、出台教育创新改革优惠政策,筑巢引凤。科技城有扩权后的许多审批权限,这是绵阳的优势。我们要探索股份制办学管理模式,以北京某大集团与绵阳市政府组成融资平台,解决建校资金问题。中国科技城已经享有与北京中关村相等的政策和优惠条件,绵阳的胆子可以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敢为天下先,突破体制,理顺关系,可以借鉴深圳新办南方科技大学的理念和模式,吸引企业家来绵阳新办大学。

4、绵阳大学校区设在科技城新区。绵阳科技城新区规划面积396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绵阳市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所辖的9个乡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在适当地方划出2000亩以上的土地建绵阳大学。其好处有:一是离五方校园区近,连成一片,五方校园区作为基础教育区,绵阳大学作为高等教育区,相辅相成,形成宏大规模,在全国都是独具特色。二是科技城新区基础设施完备,交通方便,减少大学基础设施投入。三是科技城新区有科研院所、科技企业,信息畅通,可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人才、资源共享、强强联合。

5、作为绵阳重大项目实施。市委、市政府牵头,主要领导挂帅,包括引进企业投资、规划、申报、建设等。成立坚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和工作机构,保证工作高效运转。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成渝经济圈建设已经是四川、重庆今后相当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两点一线需要第三极来呼应和支撑,绵阳从历史地位、现在经济状况和地里区位优势都是成渝城市群第三极(城)最佳选择,我们要敢为天下先,敢于吃螃蟹,以壮士断腕的精神奋力拼搏,甩开宜宾、南充等追兵,向成都靠拢,向重庆靠拢,最终形成成,渝,绵中国西部强有力的经济发展大格局。真正形成成,渝,绵实体大布局,绵阳大学的申办和建立就势在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