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或是工作中,我相信大家都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某个场合中,突然间被邀请说两句,而在前面是没有任何提示准备的。比如公司开会,领导突然间让你发表一下你的想法;比如公司月度总结,本来是在底下听下属上去总结,结果助理要让你发一下言;比如年会,突然被主持人邀请上台讲两句;比如参加同学会……如何说得出色,如何说得出彩?这时候考验的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反应能力和表达的水平了,综合来说,就是即兴发言能力。 即兴发言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做出快速反应,即现场准备的程序;二是内容如何贴合情境,即话题的确定;三是如何迅速组织内容,即材料的选择;四是如何起承转合,即结构的艺术。 即兴发言是事先未经充分酝酿、思辨的演讲,但并非无一丝一毫的准备,需要演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对演讲现场进行综合思考。毫无准备的信口开河不是即兴发言的正道。成熟的发言者能够现场完成准备,即兴发言需准确把握下列要素: 1、环境信息。明确发言的场合、时间、对象。 2.主题信息。明确发言的主题和别人已经讲过的内容。 3.遗漏信息。别人未讲的关联话题或需要补充强调的事项。 4.个人信息。自己所持立场和演讲的预期目标。 只有迅速、明确、全面地解答上述四方面内容,发言者才能“心里有谱”,以恰当的语言方式,简洁到位地讲出该讲的话。 首先要确定话题,顺利切入。对即兴发言的环境信息、主题信息、遗漏信息和个人信息把握到位后,便可迅速锁定发言的话题。发言话题聚焦性越强,即兴发言的效果越明显。话题选择的切入点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共识为切入 分析观众,找到观众的共同经历或情感,在演讲中提供并升华相似的生活体验。例如,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发言者以老同学们共同的情感体验为切入口,使彼此的友谊更加亲密。
发言者迅速提炼了两点共鸣一一感恩和感动,并重现了过往的集体生活,使观众沉浸于昔日的美好回忆,加快了情感的进一步同化,既表白了自己的心情,也使这种温情持续扩散。 二、以利害为切入 利害问题是观众最关注的信息,在即兴发言中,以大家关心的利害问为切人口,能迅速集中观众的注意力,观众也乐于听到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话题。 1994年,曼德拉就职南非总统,在这个组织松散、矛盾复杂的民族面前,曼德拉呼吁全国人民“团结成为一个民族,共同行动”,描绘了团结奋斗的美好前景:
用细腻的描绘式语言呈现民族和解的“大好处”,站在民族利益的制道高点分析现实生活的迫切需求,所描述的无疑是全场观众所关心、所追求的境界。 在即兴发言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利弊。在一次控烟活动中,某位同学“单刀直入”,不讲太多的关于“戒烟”的道理和规矩,而是列举了他所了解的吸烟的危害:
在简短的即兴发言中,发言者集中精力具体“揭发”吸烟的危害,有利于观众自觉抵制吸烟行为,从爱护身体健康的角度思考吸烟的危害和控烟的必要。 三、以环境为切入 以环境为切入口,是指充分考虑会场的布置和氛围、所处的季节时令、与会议有关的人物事物,使即兴发言的话题因贴合现场,形成“感同身受”的氛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1948年,香港南方学院艺术系教师在香港浅水湾萧红墓前纪念这位优秀的作家,郭沫若做了一次即兴演讲。在这个环境中,郭沫若抓住了现场的几个信息:一是纪念的对象是一位永远定格在“年轻”岁月的作家,二是演讲的对象大部分是现代年轻人,三是在之前有位教师已经做了呼呼年轻人继续奋斗的演讲。由此,郭沫若在简短的开头后锁定了“年轻”的话题,阐述对“年轻精神”的看法,主体部分是回答“什么是年轻精神的品质”:
徐小平说,我投资从不看PPT,我只看创业者和他的合伙人。能打动我的,不管多少钱我都愿意投资! 孙正义说,我当初投资马云只用了5分钟,因为我看到马云在介绍阿里巴巴的时候,眼里闪着的光。 这是一个不发声就沉寂的时代,懂得展示个人魅力,传递个人信念的人,比别人多更多成功机会。如何提高个人影响力,如何制造更大范围的影响?是每个CEO都应该思考的方向。演说是传递知名度、影响力最快速的途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