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音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一种重要的润腔手法,对旋律起到修饰、美化的作用。不同地域或民族中的民间音乐,由于受到自然地理环境、语言习惯以及人文习俗等方面的因素,在滑音的表现上也有着十分明显的区别。本文试以陕西戏曲风格葫芦丝音乐实践为例。 一、上行四度滑音与下行六度滑音上行四度,指的是在音乐进行中出现的四度旋律音程,这与陕西地域自然环境、方言声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由于陕西地域地形多样,如陕北高原、关中平原、陕南山地等,地势起伏较大,因反映在音乐上以四度、六度及其跳进音程居多;其次陕西地方戏曲多是在关中平原及其周边上兴起,如秦腔、碗碗腔、迷胡调等,因此其语言受关中方言声调音响较深,关中方言特点是“阴声低降、阳声高扬、上声高降、去声高平”,这成为上行四度滑音和下行六度滑音形成的关键因素。在音乐中,这种上行四度和下行六度体现的最为明显的就是在调式中,陕西戏曲多商调式、徵调式、羽调式,这也是为什么在葫芦丝乐曲中经常见到re-sol-re、mi-la-mi、la-re-la、sol-dol-sol进行的原因;在下行六度滑音上如dol-低mi、re-低fa的进行。 二、轻头重尾滑音所谓轻头重尾,就是在秦腔的演唱中,遇到升调字的时候,在上行四度的进行上,即使在记谱上两个音时值相同,如re-sol,在实际演唱中,前音re经常唱的稍短一些,后面的sol则稍长一些,也就是强调了re对sol的修饰,反映在音乐上,可视弱音位sol为重音, 三、调式主音负重下滑所谓负重下滑,在吹管乐器中,也就是经常说的后气滑音、压指滑音、气后滑音、下滑收音等,其实都是一个意思。为什么在陕西地方戏曲中会存在负重下滑,一方面受方言降调因素影响,另一方面则是有助于突出情感的表现。这种下滑音多是在乐句、乐段的结尾处运用,尤其是在调式主音上运用的刘健:山西风格居多。 四、四度、二度连滑音在陕西戏曲风格的葫芦丝作品中,四度、二度连滑音技巧的运用实际上是对戏曲板胡同指上下滑音技法的模仿,是从戏曲唱腔-胡琴伴奏-葫芦丝吹奏的一种进化。在四度滑音进行上,多表现为la-re-la-re、re-sol-re-sol的进行;在二度上多表现为la-si-la-si、dol-re-dol-re、↓si-dol-↓si-dol的进行。 五、四度甩滑音甩滑音是一种上滑音形式,一般出现在乐句、乐段末尾的长音上,在长音进行到最后时以四度上行的滑音结束,如同山歌和戏曲中的甩腔 以上便是对陕西戏曲风格葫芦丝五种滑音技巧的介绍,实际上在具体的应用中并不限于以上五种,说明在葫芦丝音乐的创作中,要体现出具体地域的风格特征,仍然不断地要向民间学习和取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