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寡妇借牛

 蔓萝花 2023-05-06 发布于安徽

很久以前,林县有个叫余庄的镇子,镇西住着个三口之家,家主叫范大春,妻子宋氏过门后,接连生下四个孩子,都夭折了,直到三十五岁这年生下幼子,才活下来。

范大春不识字,干脆按孩子的顺序,给幼子取了范五这个名字。

范大春是个农民,靠着六亩田过生活,农闲时给人打打杂工,宋氏在院子种些菜,也能贴补家用,两口子勤快能吃苦,日子也能过得去。

范五四岁这年,有个过路商客病倒在镇上,恰好被路过的范大春看到,范大春心善,就把这人背回家里,好生照顾。

这人名叫蔡元,大名府人,是个药材贩子,病愈后感激不尽,拿出钱财酬谢,范大春坚决不收。

蔡元心里过意不去,就对范大春说:“范大哥,您懂得识别药材吗?”

“小时候跟镇上郎中葛三叔学过几年,可惜除了识别药材,其他都没学到。”范大春说到这儿,不由叹息两声,若是自己有悟性,现在可能做了郎中,日子会好过许多。

蔡元道:“那就好,镇子挨着山这么近,山里珍贵药材不少,农闲时您就去采,或者跟山里人收一些,我定期会过来一趟,把药材带走,照价付钱,您救了我的命,又不肯收钱,这样做我心里踏实一些。”

范大春见他这样,就同意了,从此以后,农闲时就进山采药收药,菜元定时来收,就这样,范家的日子慢慢富裕起来。

十年后,菜元不幸病故,范大春的身体也不好,便不再进山采药,他花钱买了头耕牛,专一伺候那几亩田,这几年靠着菜元挣了些钱,也不用再外出奔波。

日子富裕,本应享受,怎奈范大春福薄,两年后又生一场大病,半年后撒手人寰,宋氏身体本就不太好,丈夫亡故对她打击很大,也病倒了,在床上躺了三个多月才痊愈,但身体虚弱,大不如前。

儿子范五已经十七岁,宋氏想着,过上一两年给他成个家,自己就算去世,也能瞑目了。

可宋氏万万没有想到,自从丈夫过世后,儿子范五仿佛变了个人,他辞去当铺差事,整日和几个无赖混在一起,喝酒赌钱、遛鸟走狗,正事不干。

宋氏为此训斥过儿子,可范五是块滚刀肉,油盐不进,照样我行我素,经常不着家,他好逸恶劳,懒得种地,就把那六亩田让给别人耕种,每年收些租子了事。

纵使家财万贯,也要精打细算,何况是出了个败家子,可怜范大春辛苦攒下的家业,三年不到被儿子挥霍了一半儿。

镇上人都讨厌范五,背后数落,自然也就无人愿将女儿嫁给他,眼见二十岁了,依旧光棍一条,宋氏忧心不已。

范家隔壁住着个年轻寡妇,姓郭,二十多岁年纪,丈夫五年前去世,她没有改嫁,抚养周岁的儿子李尚,照顾年迈的婆婆赵氏。

因郭寡妇美艳,不少无赖和登徒子垂涎她的美色,经常骚扰,所以镇上许多妇人都讨厌她,背地里说坏话,不让自家男人接触,还传出一些流言蜚语,说她是个狐狸精。

这天下午,郭寡妇来找宋氏,对她说:“范大婶儿,您家现在也不种地了,大叔当年买的那头牛,也无事可做,我家有五亩田,都是我亲自耕种,很是辛苦,不如把牛借给我,收多少租子,婶子您说了算。”

宋氏心肠好,再说两家关系也不错,就笑着对她说:“什么租子不租子的,尽管牵过去用,哎,我家不用它干活儿了,整天闲着。”

自从这天开始,郭寡妇经常过来借东西,有时候还借钱,宋氏知道她一个人过日子很艰苦,能借就借,虽说家业被儿子败得差不多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总还是有一些。

借去东西,郭寡妇会送回来,可钱和牛,却从未说过归还。

时间又过去两年,范五还是那样游手好闲,家里的钱已经花光了,能卖的家具也卖了,除了偏屋存下的那些粮食,已经空空如也。

宋氏老迈,无力管教,再说管了也没用,她干脆对儿子说:“我都快六十的人了,没两年活头儿,你现在这个样子,我也无脸去见你爹,爱咋咋地吧,你好自为之。”

“哎呀!有福之人不用急,到哪天算哪天,娘,你就别操心了,反正偏屋还存着些粮食,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吧。”范五倒是想得开,说完这话,又出去了。

宋氏看着儿子背影,不由得摇头叹息。

范大春在世时,与人为善,发迹后,借出去的钱和物也不少,他都当做接济,自然是不要了,范五现在败了家,手里缺钱,自然就想起这些,于是登门讨要。

这些人都是实诚人,即便范大春说过不要,也不能欠着不还,等范五登门时,如数退还。

与这些人不同,郭寡妇坚决不还,这几年她从宋氏手里借了不少,包括那头牛,说起那头牛还真是可怜,自从到了郭寡妇家,日渐消瘦,现在已经皮包骨。

依照范五的性子,若欠他的东西不还,定会强行索要,什么事都做得出,可是对郭寡妇却没了招。

原来范五这人有个短处,就是怕别人说他好色,在他眼里,喝酒、赌钱、贪财,好逸恶劳等,都不是事儿,唯独对贪色深恶痛绝,认为这样有损德行。

郭氏是个寡妇,人又貌美,本来名声就不好,范五担心和她纠缠,会让乡亲们疑心自己与她有染,所以郭寡妇不还,他也不敢过分造次。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随着日子越来越难,范五有些撑不住了,他要回那六亩田,准备亲自耕种,虽说粮食卖不了多少钱,但起码能吃饱饭啊!

可种田太辛苦,范五受不了,这天晚上,他对母亲说:“娘,种田没有牛可不行,隔壁嫂子是个寡妇,我不好讨要,还是您去要牛吧,那老牛以前挺健壮的,现在瘦得不成样子,赶紧要回来。”

宋氏道:“我年纪大了,不管这些,活到哪天算哪天。”

见母亲这样,范五生气道:“哼,明天找两个朋友帮我去要,包括她借咱家的钱,这女人太可恶,有她好看的。”

话音刚落,宋氏突然变了脸色,压着声音说道:“五儿,你可不能这样,这郭氏命硬,镇上有些人说她是天煞孤星,也有人说她是狐狸精,你看她过门后不久,她公公老李头就死了,后来丈夫李旺也死了,她婆婆赵氏身体那么好,两年不到就垮了,李尚才七岁,就体弱多病,你说这不是被她给克的吗?这种人千万不要得罪,否则会有噩运的,那老牛八成也是被她克的,我看你还是别要了。”

范五多少相信神鬼之说,听完母亲的话也害了怕,打消了索要的念头,可日子清苦,怎样恢复当年富足,这事儿头疼得很。

宋氏看出儿子心中所想,说道:“我刚嫁给你爹时,日子比现在还苦呢,不是照样过吗,后来还能富足,你小的时候,经常跟你爹进山采药收药,懂得药材比你爹还多,为何不学你爹那样,收药贩药呢,虽说蔡元兄弟不在了,可其他地方的药材商,经常来镇子上收药,卖给他们不行吗?只要肯受累,害怕挣不来钱。”

当天晚上,范五翻来覆去睡不着,若是放在以往,母亲的那番话,他会很排斥,可现在情况不同,眼见无米下锅,自己二十好几了还是光棍一条,继续这样下去可不行,临近五更时分,他终于下了决心。

次日一大早,范五就挑上担子进了山,虽说对药材很懂,可闲散好几年,那份苦有些吃不消,刚开始的两个月,没多少收货,累了就躺在林中睡大觉。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为了糊口,范五也只得咬牙坚持,累了也不休息。半年后屯了一些药材,这时府城的药商也来了,见他的药材成色很好,高价收走。

收获人生第一笔钱,范五很开心,他跑去酒家豪饮一番,还给母亲买了上好的糕点。

看着母亲吃着糕点,脸上露出欣慰之色,范五突然找到人生目标,从这天开始,他慢慢改头换面。

农忙时,人们看到范五在田间忙碌的身影,农闲时,看到他进山出山的身影,大家也慢慢改变看法,不再背后数落。

有一天,西街孙大娘来了范家,她是个媒婆,此次前来,是要给范五说亲,女子叫秀秀,样貌不错,心肠也好,是邻村周铁匠的女儿。

范五对婚姻之事没有想法,一切由母亲做主,宋氏自然愿意,周家是厚道人,也没多要彩礼,当年冬上,秀秀就嫁了过来。

自成家以后,范五瞬间长大了,以往的那些坏习气,一扫而空,宋氏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次年春上,秀秀有了身孕,宋氏开心得不得了,范五也很高兴。

这天临近傍晚,郭寡妇来了,她左手抱着个罐子,右手拿着根草绳,进门就喊:“婶子,五兄弟,我来还钱了。”

这个妇人主动还钱,让范五很是吃惊,他转眼看向母亲,发现母亲并不惊讶,心中疑惑。

郭寡妇进屋后,笑着对范五说:“五兄弟,这个罐子里,是我这几年从你家借走的钱,我不识字,也不会记账,只好用草绳做标记,每借一次,就打个结,应该不会记错。”

“嫂子,您这是......?”范五确实很意外,当初自己去要钱,被她赶出门,今天主动送还,确实让人摸不到头脑。

郭寡妇看出他的疑惑,说道:“哎!若不是婶子担心你品行不改,何故用这个法子呀,她知道我这人泼辣,镇上人都不敢靠近,所以才让我假装借钱,实则是给你存着呀!现在你踏实过日子,不再好逸恶劳,我还放着有何用?”

短短两句话,让范五瞬间明白所有,他既感激又愧疚,跪在母亲跟前流下眼泪,看到这一幕,宋氏也哭了。

郭寡妇爽朗性子,对二人道:“哎呀!母子俩就别这样了,总不能让我抱着罐子傻站着吧。”

这话一出,缓解气氛,几人破涕为笑,范五接过钱罐儿,宋氏则拉着郭寡妇坐下,秀秀倒了碗糖水过来。

郭寡妇喝了口糖水,笑道:“这水真甜,不过还有更甜的事情呢,五兄弟,你要发大财了。”

这话令几人愣住了,郭寡妇继续道:“那老牛自从去了我家,就一直消瘦,吃什么都不管用,我舅舅是个牛医,去年请他来看过,舅舅说牛身上有宝,说叫什么牛黄,说那东西非常贵重,她以为牛是我的,就叮嘱我一直养着,等瘦弱不堪时,杀掉取出,不过在杀牛之前,要先去衙门报个备,现在那牛眼看不行了,五兄弟改日去趟衙门说一声,然后找个屠夫,若是真如我舅舅所说,那就不是发大财了。”

范五倒腾药材,自然知道牛黄贵重,他看着郭寡妇,突然对这个妇人由衷敬佩。

次日上午,范五去衙门报备,在征得衙门同意后,找屠夫回来杀牛,果不出郭寡妇舅舅所言,老牛身上真的有牛黄,足有小孩儿拳头那么大。

药商的鼻子很灵,余庄镇出现特大牛黄的事情,将他们引来,纷纷出高价想要得到,到最后,被府城王掌柜以三百五十两买走。

范五感激郭寡妇,拿出一百两送给她,可郭寡妇不肯接受。

当年年底,秀秀生下一子,次年开春儿,范五在镇上开了家布庄,他知道郭寡妇会裁缝,就在布庄隔出两个房间,当做成衣铺,让郭寡妇负责,这一次,郭寡妇没有拒绝。

转眼多年过去,秀秀又生了一子两女,宋氏已年近七旬,身体还算可以,布庄生意非常好,范五也像父亲那样,积德行善。

成衣铺的生意也很好,郭寡妇忙不过来,早已请了两个婆子帮忙,儿子李尚已经成家,郭寡妇也做了祖母,很是幸福。(故事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