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干裂脱皮的嘴唇 ,从脾胃入手,事半功倍。

 文库asd 2023-05-06 发布于黑龙江

赵某,女,35岁,2023年3月17日初诊。患唇炎一年余。唇部肿痛、皴裂、糜烂渗出较多,黄褐色结痴,口角潮红。伴口臭,口渴不欲饮胃脘胀满,便秘,小便赤热。舌红,苔黄厚腻。证属湿热阻滞,脾胃失调,治宜清湿热,和脾胃。方拟五苓散合清胃散加减。

处方:桂枝10g,茯苓15g,炒白术15g,泽泻20g,黄连3g,生地15g,白鲜皮10g,丹皮10g,当归10g,升麻6g,车前子15g,布包,防风10g,生甘草6g。7剂,水煎服。

外用:栀子油(栀子15g,芝麻油100g),炸枯滤渣待凉,不拘时涂抹。  

一周后复诊,患者口渴不欲饮,胃脘胀满等症状大减,唇部皮损基本消退,二便正常,续进5剂后,诸症告瘥。

体会: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记载:“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破裂流水,不疼难愈。”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足阳明胃经环口唇,口唇属脾胃之外候。正如《诸病源候论》云:“脾与胃合足阳明之经,胃之脉也,其经起于鼻,环于唇,其支脉入络于脾,脾胃有风热邪气乘之,而肿发于唇。”笔者临床观察,反复不愈之唇炎最多见者为湿证,故五苓散最为多用;其中若兼脾胃困阻不运者,常合平胃散;兼脾虚明显而湿盛者,常合参苓白术散;兼湿热明显者,常合清胃散;本案脾运失健,湿从内生,湿困日久则郁而生热,热腐肌膜则唇肿、糜烂渗出、脓痴,胃热则口臭、口渴,湿热互结则见渴不欲饮,小便赤热,便秘,舌红,苔黄厚腻,脉濡数,均为脾胃湿热内蕴之象。故方选五苓散合清胃散加减,方证相宜,故获良效。

此外患者平时应戒烟限酒,少吃酸、辣、油炸食物,多饮水、吃新鲜蔬菜水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