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传:从“卖煤炭的女孩”到新时代女性:一个不服输90后的奋斗史

 胃窦Elaine作家 2023-05-06 发布于上海

都说女孩的一生有两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一是出生时投胎到一个好人家;二是成年后找到一个好老公。

作为一个出生在普通庭,家里没有矿的女孩,我改变命运的两次机会,全是靠自己争取得来。

第一次是高考那年,通过读书,从农村走到城里求学,见到一个不一样的是世界。

第二次是毕业进入体制内一年后,放弃所有的安全感,背井离乡选择独自沪漂。

靠着读书,我一路从农村到县城,到省会城市,再到北上广,甚至未来走到更远的世界。每努力踏上一个台阶,就是为了站得更高一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们无法决定人生的起跑线,但不能因为起跑线太靠后,就将它视为终点。既然命运已经给了我们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我们就要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梦想、关于勇气、关于坚韧。

1992年5月4日,随着一声啼哭,一个新生命呱呱坠地。

我出生福建闽南地区一个多子女的普通家庭里,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在别人家小孩还在嗷嗷待哺时,我七八岁就开始帮着家里干活,干过的活,按照闽南人的话来说,“用一双手都算不过来”。

早些几年,为了谋生,父母还做起了卖煤球的生意。没错,就是大家认识的蜂窝煤球,7个孔,后来变成12个孔,家里烧饭做菜使用,最早是靠纯手工制作的,直到这几年才变成机器制造。

小时候的我,年纪小不会打扮,也没钱打扮,基本都是穿着姐姐们淘汰的衣服去上学,加上经常跟着父母给乡亲们送煤球,经常被同学嘲笑为“卖煤球的女孩”。

为此,我没少跟很多男孩子打过架。甚至上小学时,老师当着同学的面直接批评,“她写的字,比他们家卖的煤炭还要黑。”

我的手上也都布满劳动的痕迹,左手小拇指的指甲是裂开了一道缝,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就跟着妈妈到田地里割水稻。

当时因为人太小,水稻长得都比我人还要高,我下地里没干多长时间,就把自己的手给割伤。

当时一家人都在忙着收割,谁也没空带我去包扎。我妈就从口袋里掏出几毛钱,指了指旁边的小店。于是,我一个人忍着鲜血直流的疼痛,上了田地,到旁边的小店买了一个创口贴给自己贴上。

我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两个指头,是我在16岁初三毕业,为了贴补家用,到家附近的一家鞋厂打零工,不小心被作业的机器压到。所幸送往医院急救及时,没有造成太多功能性的损伤,还能继续拿得起笔。

那时候,贫穷滋生了我心底最深处的自卑感,只是我一直不甘心,像身边同龄女孩一样初中一毕业,到附近工厂做一个普通蓝领工人,然后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孩子地过一辈子。

在当时现实生活极度贫瘠的情况下,我唯一的情感寄托就是阅读各种小人书、名著等,来排遣现实世界的苦闷。

尤其是作家三毛,我跟随过她的文字去到不同的国家,西班牙,摩洛哥,意大利……她为一个当年困在0.5平米课桌上的自卑农村女孩,第一次打开了视野,原来世界很大很美好,生活要真挚要热爱,哪怕只是透过玻璃球,也能看见彩色的世界。

也正是通过读书,让我知道原来在我从小生活的小地方之外,还有一个更为精彩,更为浩渺繁华和神奇的世界。在这些书中,我也找到奋斗的力量,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走出小地方,闯荡大世界。

后来好不容易考上大学,高考毕业有三个月的假期,我到家附近一家超市的做临时工,三个月没有一天缺席,挣到了6000多元。开学交完5000元的学费,900多元买了人生第一台诺基亚手机,手上基本就没剩下多少钱。

我爸妈不希望我太辛苦,想给我一些生活费,有一次还偷偷把钱塞到我的书包里。被我发现后,又把钱原封不动放回柜子里。

我骨子里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念完大学。

于是,刚上大学,当其他人都松了一口气,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我就已经在为下个月的生活费发愁。

在大学里,我当过家教,因为学校在郊区,每次到学生家里做一次家教,来回基本上要花上大半天的时间,能挣到80块;

做过电话销售,从早上开始被关进“小黑屋”,按照提供的名单也别人打电话发邀约,一天下来,嗓子都哑了,能挣到80元;

甚至在学校门口发过传单,在烈日下发过传单,顾不上同学的眼光,只为了一个小时挣10元。

不过,我最开心的就是通过写稿挣钱,虽然可能好几天写好的一篇稿子,最后到手的稿费不过一两百元,但看到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体,出现在报刊杂志上,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读的书。这些年里,我的心里一直有一个声音提醒着我,“别抱怨读书苦,那是你去看世界的路。”

也正是曾经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帮我认识这个世界,悄悄帮我擦去脸上的无知和肤浅。这也是我始终相信文字是有力量的原因,它确确实实温暖过我,成为我的精神支柱,帮我走出了人生绝境。

泉州是有名的鞋业轻工业生产胜地,我们那里流行一句话,“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都是要到工厂“车鞋子”。

初中毕业,我身边没有读高中的同龄女孩子,基本都没有逃过这样的命运。等着帮家里干几年活,爸妈就会帮忙物色相亲,找一个同村或隔壁村看起来踏实勤劳的对象结婚。就此以后的人生,都将整日整夜和那些带着浓浓胶水味的鞋子为伴。

因为早期家里的经济并不好,我有两个姐姐,为了贴补家用,在完成了义务教育后,十几岁就去鞋厂里当了车间女工,并且这一做就是近20年。

我有一段时间暑假,也到鞋厂流水线做过帮工,每天机械化地重复同一个动作,承接上游传来的鞋材面料,给这些材料刷胶水,上扣子,三班倒,像一台“不知疲倦”机器不停地工作。

身边来往的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工友,大家讨论的话题不是张家长就是李家短,那一双双空洞的眼神让我无比恐惧。当时,我就暗下决定,一定不要过这样的人生。

庆幸的是,我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还算“一视同仁”,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无论是谁,只要你们想读,能考得上,我们就算再苦再难也会供出来的”。

对于家里没有矿的孩子来说,高考读书或许就是唯一改变命运的机会。

2008年,我三姐算是当时第一个从农村老家考到省会城市211高校的大学生,这让我爸扬眉吐气了很久。

那时候,我第一次见证到什么叫做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我姐去到省会城市读书,她见识了很多我没有见识过的东西,回家后特别兴奋地讲给我们听。

后来,我和弟弟也都以姐姐为榜样,纷纷考上省会城市一本院校。在几年前,大学教育并未完全普及的时候,这件事几乎成为村里大人们教育他们家孩子用功读书的“模范”。

上了大学,发现身边有从小练习跆拳道,拿到黑带的同学,有人把英语讲得和母语一样流利,甚至别人一口标准的普通话都能让带着地瓜腔的口音的我羡慕不已。

那时候,我就在心底里暗暗下决心:我不想再回十八线农村去面对鸡毛蒜皮,我想见世面,我想去看更大的世界。所以,我就必须比别人加倍努力,才有可能追上别人的水平。

于是,5年的大学生涯,我像是一棵干渴的小树苗,拼命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不曾荒废,也不敢荒废。除了自力更生之外,就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图书馆里,学习医学、法律双专业知识,阅读各式各样的书籍,一度被图书馆老师调侃“你这是把图书馆当家了吧”。

大学时代,我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实习和兼职上。因为我人生所有的起点,都是要靠自己争取的。

现实就像一个泥潭,有人选择沉沦苟且,也有人跨过泥潭面向远方。你想要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全都由你决定。作为家里没有矿的孩子,当决定逃离泥潭,就必须全力以赴,努力让自己变得足够的优秀。

一个人的视野和格局一旦被打开,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状态。

我记得在大学期间,第一次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就被书中少安和少平的命运深深吸引住,我当时觉得我们一家不就是当代版的“少平”一家的命运。

书中,少安作为家里的长子,自幼担起了繁重劳动,以及供弟妹读书的责任,他没有机会走出家乡,去接触不同的人,他着眼的世界仅在双水村,在他家的破烂窑洞里。

而少平在县城读完高中回到双水村当小学老师,他在黑板上写下“世界”二字,不但是写给孩子们,也是写给他自己。

路遥在书中写的那句话,“谁让你读了这么多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个大世界……”,见过世界的少平的心不再安于眼前狭小,他觉得自己属于外面更广阔的世界。

不同时代,却是相似的命运,这像极了我姐和我的命运,虽然我姐也是到省会城市上大学读研究生,但她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专业学习上,对外面的世界知识甚少。研究生毕业后,她进入一家国企单位,很快就开始相夫教子的生活。

我在大学时期,机缘巧合下结识写作路上的启蒙老师,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借由中青报的校媒平台,去到北京、贵州、江西等多个地方,开拓了我的视野,让我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见到不一样的人和事,不一样的人文和生活习惯。

后来我就爱上了行走,在大学期间,就通过做义工、住青旅等方式,足迹遍布小半个中国。有一年,我独自去云南大理旅行了一个多月,那次旅行颠覆我传统的认知,燃起了很多思维火花,对我后来的人生有很大的启发。

当时我在青旅碰到一个35岁的青旅老板,在体制内一家医院上班的他,有时候疯狂加班只为了换取每个月可以连续休几天的假期,然后就是一张到了火车站才决定去哪里的火车票。后来,他果断放弃在老家体制内朝九晚五的工作,和喜欢的姑娘在大理开了一家青年旅舍。

在他身上,我第一次意识,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过的生活,既可以朝九晚五,又能够浪迹天涯。

“我喜欢这里的生活,就要努力追求,三十几岁正是追求梦想的年纪”,那一句话,对于当时大学刚毕业迷茫的我,真的很有力量,我才二十几岁,为什么不能成为任何我想成为的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2016年大学毕业那年,没有人脉没有背景的我,凭借着医学和法律的双专业优势,考上一家500强国企单位,原以为我也会像我姐那样,过上朝九晚五的安逸生活。

结果,上班两个月以后,国企按部就班、压抑的生活,就让我逐渐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变得越来越压抑、颓废。

尤其是看到身边同事眼睛里失去了光芒,一成不变的生活,谈论的不是老公孩子就是房子车子,甚至有人勤勤恳恳在一个岗位整整干了20年,最后却患上癌症。

“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就是无法言语的。”那时候的我特别惶恐,因为他们的现在,也就是我可以预见的5年、10年、20年……

“到远方去,到远方去,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在国企工作那段时间,心底里一直有个声音在提醒着我。

最后,我和少平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即使碰的头破血流,也要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当一个人只能长期被被封闭在某个小圈子里,就会把这个圈子当成自己人生唯一的参考系。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这个小圈子里获得认可。

相反,如果你的世界一直在变,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太多了,有那么多有意思的书要读,那么多有趣的人要见,那么多好玩的事要做,那么多没去过的地方要去,你根本不需要在乎外事外物外人对你的评价。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你要做的是不活在任何人设定的框架里,不追随任何人的脚步,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至今,我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个世界的探索,足迹遍布全球11个国家,72座城市。毕竟这个世界有太多的美好,值得我们去发现和追随,就看你敢不敢做更大的梦呢?

当勇敢走出去的那一刻,也就是冒险的开始。

为了再次改变命运,我选择考研“曲线救国”,开始我的人生探索之旅。

只是后来国企裸辞,接连两次考研的失败,血淋淋的事实,把我最后一丝希望也浇灭了。

前无进路,后无退路,我在老家过了一个最不像年的春节,大年初六,独自揣着800块钱,拉着一个20寸的行李,单枪匹马就踏上沪漂之路。

天知道,作为一个从小在小地方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我当时是鼓足了多大的勇气,离开生活了二十几年的土地,离开了所有的亲人朋友,独自去到一个不知道会待多久,能待多久的陌生城市漂泊。

初到上海那会,我住过80元一晚的床位房,吃过一天20块钱的快餐,从上海西边挤过高峰地铁到东边去面试过……幸运的是,凭借着在大学积攒的文字功底,进入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

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时候,就是他失去安全感的时候,他必须克服恐惧依赖和失望,然后从伤痕累累的皮肤上长出刺长出铠甲。

刚开始那几年,作为互联网小白,我开始拼命去学习,拼命去成长,曾一个人跑到天寒地冻的大东北去出差,经常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到出租屋,为写不出10W+文章焦虑到彻夜难眠,也面临过“被失业”……

在知乎上有一个帖子,为什么那么多人宁愿月薪几千,上下班挤地铁,除去杂七杂八不剩几个钱,也要去大城市生活呢?

当时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在这里,人人都有一种英雄主义,他们什么都没有,但愿意去拼,去努力,只为了赌那点改变人生的可能性。

尽管未来,我也不知道能否在这片寸土寸金的土地一直待下去,但我很感谢这里教会我独立思考的能力,赋予我追求卓越和自由的精神,更给了我接触世界最优秀思维和顶尖人才的机会。

现在回顾起来,真心感觉年轻的时候,其实没什么好犹豫的,人生本就是一场豪赌,怕输就永远赢不了。

今年是我来上海第5个年头,不敢说自己有多优秀,但我至少逐渐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我喜欢我的事业,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养活自己;

我喜欢我的生活,没有太多应酬,规律吃饭睡觉,偶尔和志同道合朋友小聚;

我喜欢我的脸蛋,虽然并不迷人,不过笑起来露八颗牙还是很灿烂。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无需在意别人的眼光,遇事从容,做事坚定,举止大方,成为自己想要的光,这就是我能想象自己这个年龄阶段最好的状态。

前段时间回家探亲,爸妈也不止一次劝我,“女孩子,还是要收收心,安稳一点比较好。

可能跟大多数同事的父母一样,我爸妈一辈子都生活在农村小地方,靠双手养活一家老小。他们一直都希望我能听他们的话,回到家乡,去找份稳定的工作,然后相夫教子,安稳地过一生。

我只是笑笑回应,“还年轻,要那么稳定干什么,大不了过几年,混不下去再回去嘛。”其实早在我放弃体制内工作的那一刻,我心里就知道,这辈子恐怕再难回去了。

回顾这几年的成长,我没有过人的天赋,没有躺赢的家庭背景,也没有所谓的高学历,有的只是想一颗尘埃,守着自己的光芒,一点点去照亮更大的世界的野心。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孙少平那样,大哥孙少安在家创业烧窑砖曾让他回村里,哥俩一起经营村里的事业。

可是少平没有答应和大哥回去,而是选择了继续留在城里,做一个煤矿工人。因为离开家乡,经历那么多事情以后,他认识到:也许自己一辈子都是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不平常的事情中,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

在北上广深这些城市里,有太多像你,像我,像“少平”这样平凡小人物的存在,我们都在为各自的人生奋斗着,渴望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和少平所处的时代不同,我们是这个时代的幸运儿。因为如果一个时代,一个国家能够让更多像你我这样的平凡人看到,只要付出聪明勤奋,就能有机会改变命运,而且确实有不少人实现了大规模财富的增长,这是时代的幸运。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的背景,而当下的时代和国家,就是我们最牛的背景。

这个时代,既有挑战,也有机遇,每个有梦想的人,都有机会创造他想要的明天,就像路遥先生说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个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为他生活的那个世界而奋斗。

现在我坚定自己的目标,就是能走出去,站在更高的视角去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文字。

可能尽管当下还在为着五斗米而折腰,但内心深处比任何时候都清楚自己未来想要的方向——我可以不优秀,不漂亮,未来成为一名知名作家的概率可能也微乎其微,但我还是愿意无怨无悔为这个目标奋斗。

唯愿出走半生,我们都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注:以上内容,选自胃窦Elaine新书《30岁之前,活成你想要的样子》第一章【定位篇】。


12月7日-12月27日1
当当网新书上市
一本5折34.5元即可到手
两本即可包邮
欢迎扫描二维码
一起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
▼▼▼


只花一杯奶茶的钱
帮你找到成长方法
拉开与同龄人的差距

拒绝迷茫,是一种可以逆袭的能力;
找对方向,你可以重新把握人生主动权!
27日-12月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