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5年蒋介石临终前,对蒋经国说出不放张学良的原因,张哭笑不得

 昵称14934981 2023-05-06 发布于辽宁

文、编辑丨张溥杰


引言

1975年4月6日凌晨两点钟,暗夜沉沉,雨声哗哗。

正在沉睡的张学良突然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时年74岁的张学良拿起了电话,是张群打来的。

电话那头告知,几个小时前,老头子死了。

张学良“啊”了一声,便不再言语,挂了电话。只听得雨声点滴在心头。

文章图片1

4月5日晚上11时,蒋介石在中国台湾士林官邸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享年89岁。

张学良最后一次见到蒋介石,是8个月前在做礼拜的时候。

彼时蒋介石面无血色,身体十分孱弱,只能依赖宋美龄和侍卫搀扶才能行动。

张学良注视了蒋介石良久,但是蒋介石始终未看他一眼。

张学良也曾让蒋经国代为向蒋介石请安,得到的都是 “'总统’虽有小恙,但精神尚好”。

突然听闻蒋介石辞世,张学良心中难免有所波澜。

回想自己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由蒋介石支配,而如今他终于撒手人寰,张学良如释重负却又怅然若失。

文章图片2

张学良想了三天的时间,为蒋介石写了一幅挽联:

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雏。

在张学良看来,蒋介石对其十分讨厌,这也是为什么一直将其幽禁的原因。

而且张学良自认为是蒋介石的政敌,差一点抢了抗日的风头。

但是在生活上,张学良认为蒋介石对其关怀备至,甚至将蒋介石视为“白粉知已”。

在自己生病时,别人盼着他死,而蒋介石却专门派医生看护。出门时,蒋介石也是找最好的地方给他住。

文章图片3

总而言之,政治问题是政治,私人感情是私人。这也正是为什么张学良会写出上述挽联。

然而时隔多日后,张学良得知蒋介石在临终前,曾与蒋经国有过一番谈话。

其中谈到张学良的问题,蒋介石的意见是不能放,并且用了一个比喻作为强调。张学良听闻后是哭笑不得。

那么蒋介石究竟说了什么,又是什么原因不让蒋经国放了张学良呢?且听我娓娓道来。

这不是国法问题,而是家法问题

1928年12月29日,东北少帅张学良选择“易帜”,国民政府得到形式上的全国统一。

但是白山黑水的“变幻大王旗”背后,其实是暗流涌动。

文章图片4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常荫槐试图与张学良一较高低,取而代之,成为“东北王”。如果东北易帜,则置于南京国民政府领导之下,杨、常二人自然是不愿意。

然而年轻的张学良凭借着果断和勇气,完成了易帜。蒋介石欣慰之余也不得不对张学良这个年轻的小伙儿刮目相看。

更出乎蒋介石意料的是,1936年,这位东北少帅竟然敢发动“西安事变”

此事让蒋介石在全国丢尽了面子,从也让蒋介石对张学良心生忌惮,不晓得他还能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1936年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在宋子文和宋美龄的照护下,拖着受伤的身体经洛阳飞回南京。

张学良不顾众人劝阻,更不顾个人安危,选择陪蒋介石同机去南京。

文章图片5

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就把张学良软禁在南京鸡鸣寺宋子文的公馆内,以消腰背之痛、临潼之羞。

这还不算,为了让张学良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罪行”,同时彰显自己的大肚能容。蒋介石编排了一出“审判”大剧。

12月31日(一说30日)上午10时,在审判长李烈钧的主持下,军事委员会军事法庭在南京开庭,审判张学良 “西安事变”一案。

最终张学良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但蒋介石隆恩浩荡,决定对其进行赦免。不过却又让人严加管束,其实也就是幽禁。

文章图片6

蒋介石之所以如此拧巴,原因有多方面。

一方面张学良有恩于他。

1930年中原大战时,原本坐山观虎斗的张学良,决定投靠蒋介石,使得蒋介石大获全胜。

1933年,全权负责华北军政事务的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张学良被迫辞职,代蒋受过,身负“不抵抗日本”的重谤,而下野出洋。

文章图片7

与此同时,也与宋美龄的呵护不无关系。

1930年底张学良到南京,蒋介石请他喝茶。宋美龄见状先问了句“汉卿你好!”

蒋介石很是惊讶,为何自己的夫人认识张学良。宋美龄淡然地回说,自己认识张学良比认识蒋介石还要早。

原来1925年张学良在上海的一次饭局上,结识了当时人称“孙中山小姨子”的宋美龄。

据张学良后来回忆,西安事变后,他是抱着赴死的决心跟着蒋介石一块去南京的。

当时蒋介石余怒未消,也是准备枪毙张学良,但是所幸有宋美龄的保护,她对蒋介石说:“如果你对那个小家伙有不利的地方,我立刻离开台湾,还要把你的事情全都公布出去。

这才让蒋介石没有下狠手。而且张学良后来自己也承认“宋美龄活着一天,我也能活一天。”“夫人是我的保护神。”“我没死,关键是蒋夫人帮我。”

文章图片8

当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蒋介石也没有让张学良好过。

事情过去没多久,东北军和西北军就向蒋介石要求还张学良带兵的自由,但蒋介石一副无奈加无赖的口吻:“张学良自己要求读书,我怎么办?”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东北军再次要求蒋介石让张学良带兵杀敌,蒋介石置之不理。

直到十年以后,1946年全国政协会上,诸多委员再次呼吁给张学良自由,蒋介石直接派邵力子传话:张的问题不是国法问题,而是家法问题,你们不要管。

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也曾主张过释放张学良。蒋介石不断做宋美龄的思想工作,使宋美龄明白一旦放出张学良,将危及自身统治和利益。

文章图片9

宋美龄最终选择了与蒋介石站到一起,不再提释放张学良的事情。遇到别人提及时,反而会主动帮着蒋介石去做一些说服工作。

1946年,张学良就被辗转押解至了台湾省。随着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的接连失利,蒋介石对张学良的看管更加严格,甚至往来信件也要严格审查。

蒋介石在担心什么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地区之后,张学良的境况并没有好转。尽管宋美龄一句“我们对不起张汉卿”的话,曾在国民党上层人物中广为流传。

如果是有所变化,那就是看管人由戴笠、郑介民、毛人凤,变成了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

文章图片10

相较于蒋介石,蒋经国其实应该与张学良有更多的话题,毕竟他只比张学良小了9岁。而张学良却比蒋介石小了14岁,蒋介石完全是把张学良当成“儿子”一样看待,处处指教。

如果从资历上来看,那蒋经国则算是张学良的晚辈了,毕竟张学良曾经是与蒋介石共事之人。但蒋经国还是对其以平辈视之,以“汉卿”相称。

对于张学良,蒋经国没有那么重的历史包袱,甚至希望两人能够成为朋友。1950年夏,时任“总政战部主任”的蒋经国,在阳明山正式见到了张学良。

两人一见如故,聊起了许多往事,说到开心处,开怀大笑。末了,两人相约经常见上一见。自此以后,蒋经国基本上每月都会来看望张学良。

1962年4月,蒋经国不顾被媒体曝光的风险,邀请张学良观看美国溜冰团的演出。

张学良自从1936年底被软禁以后,都是在南方度过,很少再见溜冰,他带着赵一荻欣然赴约,而蒋经国则带着他的苏联妻子陪同前往。

文章图片11

当时蒋经国已经公务非常繁忙,还能忙里偷闲,可见对张学良的重视。后来蒋经国官越做越大,张学良多次提出蒋经国要减少来访频次。

与蒋经国一样对张学良关怀备至的,当属宋美龄了。

1947年,宋美龄从美国飞往台湾省看望张学良,并不远万里带给他许多东西,这让张学良非常感动。自此两人时常书信往来。

1950年4月,张学良接连收到两封宋美龄的信。宋美龄在信中说“但我向你保证我没有忘记你。”

1951年春节前夕,当时台湾省货物短缺,张学良却收到了宋美龄专门派人送来的肉类食品等年货,张学良感动不已,便挑选了几件从大陆带过来的珍藏品回赠给她。

文章图片12

宋美龄对于张学良的关怀不胜枚举。

相较于儿子和妻子对张学良的热情,蒋介石还是一贯的拧巴。尽管他嘱咐宋美龄要对张学良勤看望,也十分关注张学良的健康,但对于完全释放张学良,蒋介石向来是讳莫如深。

1954年,到台湾省之后的蒋介石第一次会见张学良。让他作为历史当事人,写下西安事变的经过。

当年蒋介石曾经让文胆陈布雷捉刀《西安半月记》,估计是怕世人不信,于是又希望张学良能够转变态度,站在他蒋介石的立场上写一些相关文字。

但是当张学良交稿以后,蒋介石看完大失所望,感叹“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随之扔到一旁。

文章图片13

1956年,在西安事变过去二十年之后,张学良趁着蒋介石七十寿辰,送上名表作为礼物,暗示蒋介石,到时间了,该把我放了。

蒋介石不是看不明白,回赠了手杖,意思是说好好安度晚年吧,别抱有幻想啦。

尽管1959年,名义上对张学良进行了解禁,但张学良仍未获得真正的自由。他的一举一动,都由“警备处”送到蒋经国案头。

在蒋介石临终前几天,蒋介石还在告诫蒋经国“不要放虎归山。”在他心目中,张学良就是一头东北虎。

文章图片14

时隔多日,张学良听闻后哭笑不得,自己早已经不是当年的东北少帅,手无一兵一卒,能掀起什么波澜。

当然,张学良也深知蒋介石担心之处。

有次,史学家唐德刚问张学良为何蒋介石不肯放他。张学良说:

张岳公(张群)曾告诉我,他说,你是个宝贝谁把你抓住,对谁就有用。你明白这句话吗?那意思就是怕共产党抓住我,怕我跑到共产党那边去。

结语

蒋介石去世后第四天,张学良带着赵一荻前来悼念。

文章图片15

看着蒋介石的遗体,张学良想必思绪万千,他人生中的大好年华,都在严密的幽禁中度过,直至垂垂老矣。

但是张学良在中国历史上所做出的贡献,却依然散发着光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