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唐实盘周记2023年4月29日

 仇宝廷图书馆 2023-05-07 发布于黑龙江

要提示:

认真奉献有价值的内容,被读者直率地用真金白银认可,无需去打造无私人设,再曲线变现。这是我心目中公众号该有的样子,也是我一直想尝试和探索的事情。

②本文收费是因为适逢月底,而不是因为含有重要内容或神秘代码,请不要因为好奇心而浪费自己的金钱。更何况,即使是老唐认为重要的内容,也不一定就是对的或有价值的。

③本文不付费,不会影响对书房免费文章的阅读。且本文会在下周五晚上放出免费版,内容一模一样。

读完上面三条提示后,依然坚持付费阅读的朋友,老唐表示诚挚的感谢。完全是因为有你的认可、支持和鼓励,老唐才实现了持续不断的产出。

谢谢你采用如此优雅而体面的方式鼓励老唐。我相信你的人生道路上会因为你体面的做人方式,常常遇到有人相助的「好运气」。谢谢你图片

图片


本周交易





目前持仓



目前持仓:腾讯43%,茅台21%,洋河15%,分众12%,古B9%。

下表除「当前股价」和百分比之外,其他科目单位为人民币亿元。



图片




上期数据





图片


注:①采用席勒市盈率估值的企业,不估算三年后估值;

②持股比例=持股市值/账户总值。在无交易状态下,该比例也可能因每只个股股价波动幅度不同,而发生小幅变化;

③仓位加总偶尔可能为99%或101%,原因是持股比例为四舍五入数据,例如10%代表实际仓位在9.50%~10.49%之间。



收 益



本周沪深300指数微跌0.09%,老唐实盘净值微涨0.2%



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





图片


2023年内沪深300指数上涨4.07%,老唐实盘净值上涨2%(四舍五入),年内收益率连续第三周跑输指数。



老唐实盘滚动三年

及滚动五年收益率





图片


注①:老唐实盘年度收益率,按基金净值法收益率和资金加权收益率孰低取值,均不含新股收益。



老唐实盘vs沪深300指数





图片


注②:沪深300指数收益未包含成分股现金分红,年化收益率数据略有低估。

加回现金分红的沪深300全收益指数,2013年末收盘为2610.75点,今天收盘5470.07点,9.33年年化收益率8.25%;同期老唐实盘年化收益率24%。



强烈声明



本文为老唐个人投资记录,文中任何操作或看法,均可能充满老唐个人的偏见和错误

文中提及的任何个股或基金,都有腰斩的风险。请坚持独立思考,万万不可依赖老唐的判断或行为作出买卖决策。切记切记。



重要事项



1.茅台发布2023年一季报

2.洋河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3.古井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4.分众发布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

5.本月阅读及好书推荐

本周旗下非控股子公司集中交出成绩单,这是一年里最让人开心和期盼的日子。

旗下这些小家伙们也都还争气,各个都有超预期的成绩单提交,想忍住不表扬他们实在很难。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看成绩单之前,首先要回忆几个事实:

①你持有的是一家企业,企业的经营是要靠日常一箱一箱的产品,或一项一项的服务,去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

②2022年从上海3月封城开始,全国经济基本就是瞎扯淡状态,包括你我他在内的大部分人,都有一段时间行动受限。

整个国家的产业链不是这儿卡起了,就是那儿斩断了。人流、物流基本处于时断时续的拼运气状态,你我旗下这些子公司的员工和产品,享受的待遇也是如此;

③自去年12月初,决策层「果断」调整方向后,12月至今年2月的这三个月时间怎么度过的,朋友们还有记忆吗?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都是在犹豫、彷徨和观望。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期望自家企业应该取得多好多好的成绩,那感觉就好像学校已经停课、老师已经请假、孩子正在发烧,然后你却因为孩子没考到满分,逮住娃娃一顿暴揍图片

这可不是为自家娃找借口。我们看看国统局刚刚发布的一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的经营数据,就知道自家娃已经有多优秀了。

本周四,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


    今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167.4亿元,同比下降21.4%。

    1—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6.9%;股份制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4.9%;私营企业利润总额下降23.0%。


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上企业,指的是年营业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就是报表上的税前利润,扣了企业所得税之后就是企业的报表净利润。

看见没?今年股份制规上企业的利润同比下降20.6%——上市公司除个别等死的僵尸壳之外,其他几乎全部属于规上企业统计范围。

这种整体环境下,还能有增长的,如果不是生产和销售与疫情相关产品或服务的,就有很大概率是某方面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优质企业。

优质企业的特质就是,由于其本身具备的强大竞争优势或优秀管理层,在遇到同样的系统性困境时,能够比其他企业更能抗打击、耐折腾,因而具备了更强的投资确定性。

所以,其实去年年报和今年一季报数据,是天赐礼物,是各种机缘巧合下创造出来的企业品质试金石,忽略就可惜啦。



1.茅台发布一季报



茅台之前已经预告过一季报数据:营业总收入391.6亿元左右,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5.2亿元左右。

实际结果:营业总收入393.8亿,归母净利207.9亿,均略高于预告。

茅台的财报比较简单,只需要看一张小表,公司整个季度的工作情况就跃然眼前了。



图片


一季报第2页最下面这张表,给我们这些老板汇报了打工仔们忙了些啥:

A.茅台酒营收,从去年一季度的289亿到今年一季度的337亿,同比增长16.8%;系列酒营收,从去年一季度的34亿到今年一季度的50亿,飙升46%。

这是第一个角度的工作:大力推系列酒,营收飙升,同比+46%;有意压制茅台酒的供应节奏,避免整体增速过高。

所以一季度营收增幅和净利润增幅几乎一致,背后的原因就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系列酒增速更快。

B.直销渠道收入飙升,从去年的单季度109亿飙升至178亿,增长63%。69亿增长金额里,i茅台独家奉献49亿。i茅台去年3月30日上线,去年一季度i茅台渠道销售额为0。

批发渠道同比微跌。很显然,今年的新增增量全部投放了直销,批发渠道维持既有利益群体不动,减少改革阻力。

一季度只减少了一家经销商,按照以往的披露习惯(见下面截图),今年减少的这家应该是茅台酒经销商。



图片


如果减少的是系列酒经销商,财报里会注明。



图片


没有标注,可以推测干掉的这个经销商是茅台酒经销商。

这也说明,清理违法违规茅台酒经销商,降低批发渠道茅台酒配额,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了。

曾经胆子很肥,敢于不听话的经销商,前几年已经踢飞了。现有的含税969拿货,转手含税2700放出去,1吨能捡300多万钞票的经销商「权力」,已经被经销商群体护的很紧了。

按1.5万吨估算,这是一笔约500亿的既得利益。换你我处在那个位置,也会很自然地尽量守规矩,尽量不要让茅台公司找到借口,收回配额的,对不?

最后就是:C.增长在境内,境外依然是不死不活的。

我在书房多次写过,对茅台的国际化不抱乐观期望。口味的差异是一种困难,但并不是最大的困难。

茅台的国际化要想成功,背后必须是国家的强大和文化的认同,这在当下相当不易,不是一家企业搏命就可以搞定的。

目前的境外销售,我认为其主要构成还是海外华人群体的消费,以及因为价差而导致的回流,本质还是国内消费。

2023年一季报营收和净利润增长,都是20%。我高度怀疑虽然年报里计划2023年营业收入增长目标是15%,但可能公司是按照接近20%考虑的。

也就是说,2023年茅台的归母净利,很可能非常接近750亿。实现740亿应该是非常确定的事情。



图片


不等财务预算报告了,今天就直接按照740×50=37000亿,小幅上调一年内卖点了。



2.洋河发布年报及一季报



洋河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同比增长18.8%;归母净利93.8亿,同比增长24.9%,扣非归母净利92.8亿,同比增长25.8%。

考虑到去年的经营环境,我认为洋河是交出了一份相当精彩的成绩单。

去年1月,我曾预估洋河2022年归母净利,可能会达到100亿人民币。



图片


去年三四月份,洋河的主要消费区域(上海、江苏、河南)先后遭遇疫情重创。之后我写下:只要五月份疫情受控,全年营收破300亿依然是大概率事件。



图片


事实上,封城这样的举动并没有让社会自5月份恢复正常,反而是持续不正常,直至当年最后一个月。

但是,洋河全年营收依然突破了300亿,能不为他们鼓掌吗?图片

投资人及炒家嘴里轻飘飘的一个数字,是几万洋河人一桌一桌,一件一件硬拼出来的,背后是无数的口罩、消毒、隔离、汗水甚至是泪水。

全年我预计100亿净利润,考虑的是理财和投资在2021年惨了一年——从2020年全年的18.3亿跌成2021年的1.3亿——2022年大概率应该有反弹,然后叠加主营业务的增长,100亿归母净利就靠谱了。



图片


实践证明,妄图(want to)猜出投资和理财的变动方向,老唐还是太年轻了图片

2022年信托继续爆雷,中银证券股价在2021年腰斩的基础上又跌了21%,最终全年非经常性损益1亿,比2021年的1.3亿还惨一点点。

去年十月,我放弃100亿的预估,调低为95亿以上。



图片


最终结果是93.8亿,比预估的底线95亿还低1.3%,算打脸了。

造成预判差异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主营业务上:自2019年渠道改革起,因为费用结算、返点提货、产品结构及经销商进货节奏(中秋国庆的进货在三季度末,春节备货主要在1月)等因素的影响下,四季度一直是洋河利润最低的季节。

2022年第四季度的表现,不比过去好,也不比过去差,数据普普通通。

如果考虑到「10月和11月还在严格抗疫,12月一片混乱」的现实情况,我甚至认为差不多的数据,背后其实也是值得点赞的成果。

2022年洋河主营业务,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主营业务净利润之前的高点,是2018年的73.7亿。

2019年下降为65.6亿,2020年创下低点56.5亿。2021年重回到高峰73.7亿,2022年一举创出历史新高92.8亿,同比大幅增长25.8%。

几个数字的背后,我看见的是张联东入主后的改革措施,正在起效。

至于部分朋友认为的洋河增速不如泸州老窖、山西汾酒等同行,人事处理不和谐造成内斗(比如丛学年、刘化霜、周新虎等元老在当打之年的离去),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造成动力缺失(新一代做事的,和老一代管理层收入差异太大)等问题,是不是真的呢?

是。洋河的确还有很多期待改革的痛点,但这并不妨碍洋河是/且一直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我愿意给时间,让现任管理层去发现和解决这些问题,并相信问题所在即是增长点所在。

注意,这完全有可能是老唐屁股决定脑袋,因为自己持股而造成的乐观。我分享的任何观点,都可能是错的甚至可能是别有用心的,请独立思考,自主决策图片

2022年,投资和理财部分仅带来约1亿收益,它的背后是洋河账面约244亿存款,80亿银行理财,2.75亿信托理财,以及近60亿股权投资。

它们反应了洋河理财的保守化趋势——再次强调,我一直认为洋河过去的信托投的很好。

因为当下有风险而短期回避是对的,但若是因为有爆雷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不允许洋河投资部门再去考虑信托,我认为挺可惜的。

喊得震天响的房地产信托爆雷,3月18日周记里梳理过了,最终出问题的一共就两家公司,合计不到3亿的事儿——且因为有资产抵押,最终损失会远小于3亿。



图片


3月23日到期的海雅地产的信托,和3月18日周记里预计的一样,没有爆雷。证据就是此刻已经4月底了,洋河没有发布信托违约公告,它就代表着已经收回本息了。

信托的事情,到此就算彻底画上了句号。有风险的东西,一共就只有恒大欠着本金6000万,佳兆业欠着2亿,以及对应的利息。

过去两年,房地产整体在政策和疫情的双重打击下,惨成那样,对洋河而言也就这么大个事儿。

即使以最大恶意,把洋河12.8亿接手民生信托持有的云峰基金份额(这个没亏),以及6.5亿接手民生信托5.95%股份(累计亏损3.12亿),也算成股权抵债(认为是洋河出资买民生信托的基金及股份,泛海集团收到钱后归还从民生信托借的钱,民生信托再拿这些钱兑付洋河购买信托的本息),其最终损失也并不大。

百亿规模、年利率7%以上的信托,相比存银行一年多赚至少四亿利息,连投几年的超额收益,覆盖这几颗雷的损失绰绰有余。

不过,不管怎么认识这事儿,对洋河而言,房地产信托的事情到此就算翻篇了。后面一点扫尾,无论是损失或收获,也就是一个亿封顶的事情,不再值得关注。

另外可以提一句的是年度分红:每股分红3.74元,同样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是因为净利润创新高的原因,当年现金分红比例和过去三年一样,都是年度利润的60%左右,并没有提高。

和年报一起发布的,还有2023年的一季报。

2023年第一季度洋河创下超过150亿季度营收纪录,以及57.7亿的单季归母净利纪录,同比增长都在15%出头。

这个数据还是在2月16日起,梦之蓝M6+全面停货的情况下取得的,是非常不错的经营成果了。

它在国统局数据的衬托下,似乎证伪了糖酒会上盛初集团专家分享的市场调研数据。

专家说的是:春节前后,白酒终端出货大幅下跌。500至800元次高端领域情况最严重,节前一个月同比下降41%,节后一个月同比下降20%。

不知道是盛初的调研数据有偏差,还是经销商进货节奏相比终端出货有滞后。再看一个季度或许就知道了。

依照洋河一贯的营收和净利润季度占比简单推算,我个人估计:2023年洋河归母净利大概率落在110亿以上。

目前的估值及卖点都还是合适的,暂时不需要做调整。

另外提醒一个细节小问题:书房有不少朋友都已经出了洋河的财报解读,许多都写的很好,非常详细和精彩。

只是有部分朋友依然在纠结洋河的现金流同比数据。这是没有意义的。

我多次在书房写过了,对于先款后货的这几家中高端白酒巨头,现金流量和营收的对比分析,没有什么价值。

同比增加或下降,差异就是上期收了钱还是本期收了钱,以及上期的同比基数里,是多收了还是少收了。

经营现金流净额的分析,同样没有什么价值。

无外乎就是税收缴纳的时间是否跨期,给员工发薪酬及年终奖的时间分布,给供应商支付货款的快或慢,以及对经销商付款节奏的施压或减压等几项因素。

将自己放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这些安排的意义都不难理解。



3.古井发布年报及一季报



古井贡酒一直是个省心宝宝。

去年及今年一季报成绩单,可以用炸裂二字形容。

2021年年报里,公司给的指引是计划2022年实现营收153亿,同比增长约15%,计划2022年实现利润总额35.5亿,同比增长12%。

实际结果是2022年营收167亿,同比增长26%,利润总额44.7亿,同比增长41%。双双严重超预期。

全年实现归母净利(从利润总额里,扣掉企业所得税和少数股东损益后的数据)31.4亿,同比增长37%;其中扣非归母净利30.7亿,同比增长40%。

数据出来后,古井B此时的股价139.1港币,又变成约20倍静态市盈率了。套用曾经流行的梗形容,就是「越涨越便宜」,舒坦。

网上经常有人说老唐赚钱就靠一个茅台,其实是他们不算账:最近几年古井B,偷偷摸摸涨的比茅台还厉害图片

我是2017年6月16日第一次介入古井B的(约31港币),迄今只有买、没有卖。



图片


从2017年6月16日算,买入古井B,不考虑分红再投资(即假设所得现金分红都闲在账户里),到今天是100万变484万,年化回报约29.3%。

而如果2017年6月16日买入茅台,同样不考虑分红再投资,到今天只是100万变405万,年化回报约25.6%。

——如果考虑分红再投资,古井B的年化回报率会领先更多。

今年的分红计划是每股分3元人民币。从2017年6月16日约31港币价格买进,仅现金分红就已经分了大约13港币(含准备分的这3元),目前股价在140港币左右。更舒坦。

而且,套用一句炒家流行语:古井B的持股体验超级好。

股价几乎没有什么波动,一路被企业利润顶着涨。每年就是不哭不闹、偷偷摸摸的涨,几乎没有存在感。

唯一遗憾的就是有外汇管制,没有外币去买满心仪数量,所以一直没有打满想要的15%仓位。

2022年里,古井主要增长来自中高端的年份原浆系列。总计32亿净增加额里,28亿来自年份原浆。

黄鹤楼今年也完成了全部业绩对赌约定。一块石头落地,不用再担心股权退还给原企业主的事儿了。接下来是如何与古井的销售能力及渠道融合,给咱们创造新的增长点。

包括明光也是。明光收购后,暂时也还没有给古井整体作出明显的贡献。

惊喜不止如此。年报提出2023年营收要破200亿,利润总额要达到60亿(大致对应43亿左右的归母净利),同比增长还要达到约37%。

在2022年归母净利同比增长37%的基础上,再增长一个37%,已经够吓人了,结果一季度实际数据,比吓人还吓人。

一季度实现营收65.8亿,归母净利高达15.7亿。按照古井贡一贯的发货和销售惯例,一季度大约占全年的35%以内。以此倒推,全年要实现45至47亿归母净利润?

我滴神呀。要不是看到自我介入至今的六年多里,古井管理层的既定目标都是超额完成的(2020年是唯一的例外),我差点怀疑董事长梁金辉先生准备忽悠我们为梦想窒息图片

注:2020年是因为以武汉为中心突然爆发的疫情,给古井及黄鹤楼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的打击。

我看了眼一季报数据,能感受到管理层爆棚的信心从哪里来。

一季度不仅确认了65.8亿的营业收入,同时合同负债(预收款)从年初的8亿,飙升至一季度末的近48亿,比去年同期历史新高还要略高。

这大致意味着在今年前三个月里,已经有大约106亿钞票涌入古井的钱包65.8-8+48≈106。

这个数据或许让管理层感受到了消费市场的复苏和经销商的信心,毕竟去年二三四三个季度总计也才实现了约114亿营收。

这里面是不是还有股权激励的因素?古井集团刚刚对员工实施了普遍的股权激励,或许是重赏之下,大家释放出的信心和动力,感染了管理层?

坦率说,这个增长目标,我真的有点不敢全信,太惊人了图片

我暂时按照15%的增长率去考虑古井的发展,给2023年估36亿归母净利,给2025年估48亿归母净利。

如果今年就实现47亿,那就愉快地让梁董打脸,然后笑纳市场送上的钞票就好。

按照未来三年大致15%左右的增长率考虑,三年后估值小幅上调为1320亿±10%(48×25~30),一年内卖点上调为1440亿(36×40)。

说到股权激励,本周,投资机构国厚资产披露:

国厚资产以100亿现金为代价,收购了上海浦创100%的股权,从而拿到了古井集团30%的股份,成为古井集团第二大股东。

目前已经付清一半款项,过户了约一半股权。另外一半正在走流程。

古井集团的主要资产,就是上市公司古井贡酒的2.7亿股(占比51.12%),我们完全可以简单粗暴地认为:

国厚资产出100亿现金,拿到了上市公司古井贡酒8100万股「只有分红权、没有流通权」的股票,折合每股买价约100/0.81≈123.5元。

而此刻有分红权同时还有流通权的古井B,每股售价139.1×0.881=122.5元,每股还优惠1块钱。

嘿嘿,咱们穷,它也有穷的好处啊图片

上海浦创借这次转让,实现了变现退出。大概就是2009年投入4.65亿,现在变成100亿退出,期间分红情况没查,略过。

这个浦创里面,有我们最近多次提到的单伟建的身影——单伟建:《走出戈壁》及《金钱博弈》的作者。

大致就是上海浦创一个股东持股50.5%,另一个股东持股49.5%。持有49.5%这个股东,其实际控制人是单伟建控制的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太平洋联盟投资集团(简称太盟集团)。

这次国厚已经付清款项的一半,就是买的单伟建控制下这49.5%股权。另外50.5%那个,还没履行完毕。

具体情况和我们关系不大,跳过,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刨。



4.分众发布年报及一季报



实在时间来不及了,分众传媒的年报和一季报我还没有细看。简单说几个摘要的轮廓吧。更细的东西,后面有空再说。

①年报业绩是预告过的:预计实现年度归母净利润27.7亿至28.5亿之间,扣非归母净利在23.7至24.5亿之间。

现在实际披露数据是27.9亿和23.9亿,均在预告区间偏下位置。

②2022年那个鬼样子,作为严重依赖商务楼人流的分众,不仅没有亏损,还给我们赚回27.9亿净利润,我是相当满意的。

③今年一季报获得归母净利9.4亿,同比上涨1%,同样让我满意。毕竟去年1~3月是基本正常的经营(3月末开始不正常),而今年1月和2月都不正常。

④关于取消回购,里面传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判断。



图片


中翻中就是:去年10月,市场情况不妙,我们考虑回购股份用来刺激员工在困境之中加油干,毕竟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嘛。

然而,现在我们发现广告市场回暖了,没必要再浪费这个钱去刺激。所以,不搞刺激了,取消回购计划。

⑤取消的钱拿来干嘛呢?分给股东。

2022年年度拟分红每股0.28元,加上2023年1月11日实施的特别分红每股0.14元,2022年度分众只赚了约28亿,但给股东分红(0.14+0.28)×144.42亿=60.6亿,多分了历史累积的近33亿未分配利润。

至此,分众自2015年9月借壳七喜上市至今,累计现金分红高达209亿(含还没分的0.28元/股)。

⑥关于取消香港上市计划。

见截图。



图片


一年前我就已经写过,股价10元以下,不会去搞香港上市。

目前一年有效期到了,股价还在不足7元,所以,上市申请取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等股价涨上去了,再重新提交申请。

⑦估值及买卖点暂不调整。



本月阅读



本月读书6本。



图片


五星推荐《筚路维艰: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作者萧冬连是我国党史国史界的名家学者,这部书很薄,正文只有214页,它是一部浓缩版的社会主义时期党史,提纲挈领地概括了1949年以来我党的历史。

全书以「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大转向」为主要线索,写得非常精彩,有细节,有概括,有血有肉,有文有质。在关节处,要言不烦,几句话就点明了旨意。可以看得出,作者对这段历史吃得很透。

~以上这两段,是中央党校教授王海光给的评价。

该书尺度之大,令人惊讶,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惊叹它居然能出版。正如该书宣传语“共和国史入门必读”,我觉着一点儿没吹,定位准确+合适。

其他不多说了,你如果手快,可能还有一本。手慢就只能找二手或电子书了。
另外还有两本书,需要特别解释一下。

一是《走出戈壁》。

这书我推荐几次了。之前看过简体版,听说简体版删减不少内容,于是又找了一本繁体电子版来速读了一次。

确认简体版确实删减不少。没买的朋友,建议首选繁体版。读过简体版的朋友,繁体版也值得速读一次。

不方便购买繁体纸质书的,电子文档网上有的,自己找。

二是《中国规则》。

这书我上个月推荐《中国通》的时候提过它。它没有出版过中文版,网上的电子版也只能找到英文的。

书房的@Mayi 用ChatGPT把英文版PDF翻译成中文,分享了一份给我。谢谢@Mayi,我居然这样不经意地和大热点ChatGPT产生了交叉图片图片

翻译质量居然还相当不错,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应该替从事文档翻译的人儿担心了。

书,我给四星,想读的朋友自己处理,恕我不做传播。



本周运动



本周跑步两次,合计10公里。



图片


周五上午灵岩山,下午木渎古镇,也算是大运动量了,不过没有记录。

本周情况特殊,周五半夜12点多还在啤酒烤串使劲轰炸,所以,周六早上的除皮净重数据,属于注水肉数据。不算不算,耍赖不算图片

祝朋友们大假愉快,天天开心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