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尚留芍药殿春风

 zzm1008图书馆 2023-05-07 发布于上海

图片


网师园又称蘧园、苏邻小筑、逸园,初为乾隆年间宋宗元所建,乾隆末年,易主瞿远村,瞿重加修整,增筑亭轩,易旧为新,渐成如今布局。
清钱大昕曾作《网师园记》,称“地只数亩,而有纡回不尽之致,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子石山绵延,水池清旷,环池筑濯缨水阁、月到风来亭、竹外一枝轩等建筑,疏朗古奥,清旷幽绝。
瞿远村时期,逢春秋佳日,园中每每设宴招饮,钱大昕、褚廷璋、鳌图、范来宗等人都曾是瞿宅的座上宾。文人雅士,宴集行乐,觞咏其间,畅叙幽情,过后又将所赋诗词刊印成集,将园景绘写成画,风流至极。

图片

图片

上图@竹栖刺桐,下图@张振乾zzq

图片其时园中盛植牡丹、芍药,每至花时,园主便设看花局,招饮于花下,作竟日之集。鳌图《网师园看牡丹即席》首句就写道,“网师园中何所有,半亩牡丹大如斗”,牡丹繁丽雍容,被尊为花王,而芍药因与牡丹色态相似,被称为“花相”。
世人莫不以此呼之,唯有李渔为芍药喊冤,认为前人品评之法,不过是根据皮相来判断,有失公允,故每到花时必祭酒劝慰:“汝非相材也,前人无识,谬署此名,花神有灵,付之勿较,呼牛呼马,听之而已。”
想来芍药并不在意,所以也不去和牡丹争奇斗艳,只待牡丹开过,约半月之后,才迟迟吐葩。

图片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有一年农历三月廿八日,网师园芍药初绽,攲红醉软,窈窕幽芳,园主自然不愿独个儿欣赏,于是下了请柬,邀好友看花雅集,来游者肩舆络绎,那种欢乐的场面,纵使隔着古远光阴,我们也能感受到。
两百年前的网师园,芍药种在哪里呢?
“回廊逦迤花光起,泼浪殷红并姹紫。绕径千层露带珠,翻阶五色霞成绮。”在诗人范来宗咏芍药的诗里,我们可以看到曲折回廊外,芍药迤逦姹紫嫣红;幽深小径旁,花姿娇妍垂露带珠;门厅石阶下,花光摇曳散霞成绮。

图片

图片

@97狼

图片为芍药姗姗来迟,花开的时候,已过谷雨,小南风吹过,江南樱桃成熟,蚕豆在种荚里悄悄把自己雕琢成青玉,而园林中的海棠、碧桃、紫藤、木香、绣球、牡丹,俱已先后退场。
古人因为芍药开得最迟,所以称此花殿春。
宋人大概很爱芍药,寻常人家亦多有栽种。刘埙《惜馀春慢》云“红药殿春,更作薄寒清峭”;曹勋《晚春书事》云“惟有小栏藏秀色,数枝芍药殿春迟”;刘奉世《杨白花》云“谁家芍药殿春后,花飞杨柳空暮春”。殿春,也就是暮春的意思。所以诗词中提及殿春,往往伴随着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惆怅,以及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

图片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但反过来一想,红紫芳菲香消玉殒之后,仍有芍药漫然而开,便算得上是一种安慰。
宋人诗写道:

一声啼鴂画楼东,

魏紫姚黄扫地空。

多谢化工怜寂寞,

尚留芍药殿春风。
姚黄魏紫俱为牡丹名品,伴随着一声啼鴂零落成空。落花寂寂,雨打风吹去,同时也意味着美好的春光将要过尽。所幸自然不忍人间寂寞,所以让芍药开在暮春,以窈窕妍华送春归去。

图片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图片为留芍药殿春风,网师园在园子西北,修筑了一座庭院,叫做“殿春簃”,游人越樵风径,过“潭西渔隐”洞门可入。
殿春言芍药。簃,指的是阁楼边小屋,多作书斋名。
园中仿明代风格筑一小轩,外观古朴,陈设雅洁,内悬“殿春簃”匾额,款识:庭前隙地数弓,昔之芍药圃也。今约补壁,以复旧观。光绪丙子四月香岩选记。
可知光绪丙子年之前,这里就辟有芍药圃,且花旁筑有小屋,至于毁于何年,不得而知。
据《网师园志》载,现今殿春簃乃民国初重构。小轩附带书房,窗明几净,春日透过窗棂,可观紫藤,蒙茸披垂,宛如璎珞,花落之后,绿叶荫浓,也觉得清凉洁净。

图片

图片

上图@竹栖刺桐,下图@姑苏恋旅人

殿春簃小轩南为庭院,花木疏朗,山石古致,有泉澄碧,曰“涵碧泉”,有亭翼然,曰“冷泉亭”,与涵碧泉相呼应,而亭前略砌峰石,又给人以置身于山水之间的遐想。
亭之东面筑湖石花台,拟自然山岭,作高低起伏状。花台内遍植芍药。因芍药为草本植物,花枝细柔,故花开时往往低垂着,有妃子不胜酒力的娇美之态。

图片

图片

上图@姑苏恋旅人,下图@竹栖刺桐

暮春之时,步入殿春簃,只见庭院深寂,木石古秀,而芍药坼花如笑,明媚娟妍,便不能不留人怀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