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古人崇拜童子?童子的能量太太太大了…

 简单男人888 2023-05-07 发布于广东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

当妈妈的都知道,刚生下来的小宝宝,手都是握着拳头的,四个手指把大拇指牢牢握住;这种握固的力气天生就很大,不是硬掰的话,是掰不开的。


昨天是儿童节,各位小朋友和大朋友们一起度过了愉快的一天。

但是儿童或者叫童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物种呢?

别说儿童们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物种,可能很多当父母的也不甚清楚。

孩子,就是男女两精相搏,由父母双方的精(生命物质)、气(能量)、神(两精相搏时的时空信息)状态相应,化育生出的一颗嫩芽。

初生小儿是稚阳、纯阳, 如同春天初至、草木始萌,一团充满无限生机的阳木之气,木气生发,为上升之阳。


初生小儿,体稚嫩而含天地。

怀胎十月而诞生的胎儿,身体发育已经基本成型,但脏腑毕竟娇嫩、形气未充,是一团稚阴嫩阳,类似于春木上初生的嫩芽,跟大人是不同的,有着生长>收藏的特点。

小儿禀肝木生发之气,生长势头旺盛,心火旺盛,肝风易动,所以孩子们大多脾气大而胆子小;容易因为不开心而哭闹,也容易因为一些声音和画面而受惊吓。

小儿阳气盛壮,像一个热乎乎的小火炉,所以不怕冷而怕热,容易长痱子,容易过敏,养育起来需要三分饥和寒。

小儿旺盛的木气来自于先天肾气,先天肾气禀赋自父母,而五脏未发育好,肾固摄能力不足,所以容易遗尿、尿床。

胎儿通过脐带接受母亲的能量和气血,初生小儿先吃奶,脾土由于缺少了后天土气,故小儿脾气常不足,容易积食,容易拉肚子,眼袋大,容易发青。

小孩子囟门未闭,脑洞大开,心神灵性,容易看到异物(鬼神),听到雷声、看到生人、见到大的不熟悉的宠物、看到阴性的环境和能量,孩子们易受惊、夜啼、发热。

所以古人留下育儿经验:

凡小儿嬉戏,不可妄指他物作虫作蛇;小儿啼哭,不可装扮欺诈以止其啼,使神志昏乱,心小胆怯成客忤也。不可不慎。

什么意思呢?

就是和小孩子们玩,不要把其他东西当成虫子和蛇来吓他们,小孩子哭闹时,不可装模作样、欺骗欺诈他们来让他们停止哭。这样会让小孩子们神智混乱,心量小,畏惧。

小儿生来三虚(脾肺肾),脾胃虚弱,肺气亦弱,易咳嗽、感冒,脾土生肺金不足,给孩子重点健脾就约等于养肺。 



古人崇拜婴儿和童子,

Ta们元气纯和、一脉天真,

代表了人生最好的境界

小孩子“精从足底生”,所以婴幼儿躺在床上会蹬脚玩耍,小孩子们会满地奔跑,一整天下来也不困;而往往体力尚好的大人都未必能做到。


如果把孩子拘束起来,强迫他们乖乖坐着,则是损害了他们的天性,甚至还容易伤到孩子们没有生理弯曲的脊柱。

相比于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大人则偏向于爱坐,喜欢跷二郎腿,喜欢把腿放在高高的桌子上,喜欢抖腿,然后才觉得舒服。

这就是“人老先老腿”,是身体气血、阳气不够的表现,需要把腿脚的气血能量拉回内脏。

成年人手脚冰凉,其实就是身体以牺牲手脚末梢的温度为代价,来照顾心脑脏腑的气血需求。

小儿“号而不嘎”:成年人说话多就嗓子冒烟,甚至会气虚,觉得身心疲惫。

而婴儿就算整天大哭不止,嗓子也很少沙哑,因为ta们哀乐不入于心,只是如实地映照当时所感。

而且孩子们气通络畅,从来不记仇,不开心的事情片刻就忘了,欢喜之心却可以久留。



小孩,离天生的“厚德”最近

抖音上有一个热梗,说猫这种动物:上尊老,下爱幼,逮着中间使劲儿揍…

小动物们跟小朋友们总是关系特别好。

小朋友在不怀恶意的情况下,怎么玩弄它们,它们也不会生气。这是因为人类的幼崽们,小时候德厚,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能够以德相交。

很多人成年以后,在滚滚红尘中越“雕琢”自己,变得越来越像一个洪流中的螺丝钉,却与天道越来越远,德也越来越薄。

所以我们常说“跟人待的时间长了,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狗/猫”表示我们在就是寻找这种天然的厚德,来治愈自己。

总结对比一下婴儿和老人:

婴儿:筋骨柔软、握力强,经脉通畅,手脚温暖,精从足底生,小火炉暖被窝,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摔不坏。

老人:筋骨僵硬、握力弱、经脉淤滞、手足冰凉、寒从足底生、人老腿先老、容易骨折、骨质疏松。

婴儿、孩童总是手脚温暖,阳气充足,气通络畅,心生欢喜。

而我们成人的阳气会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减少,随着清阳渐消,浊阴渐长,人也会变得越来越不可爱了。

咱们阳气不够的大人,就应该多跟小孩子和动物玩耍,沾染一些宝贵的阳气。


最堪羡者,小儿也,

赤子无知,一脉纯阳。

元气奔动,欢天喜地,

天塌地陷,不知愁忧。

体纯阳,至洁净,

心无杂,最无邪。

儿童的快乐不止于六一,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童子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