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性脑干梗死危,回阳救逆醒昏迷

 中医知识圈 2023-05-07 发布于山东

【诊疗实录】

2016年8月9日,大约是晚上七点钟,我的朋友老张,他的女儿突然打来电话说:“田大爷,我爸住院了,大夫说是急性脑干梗死,现在挺危险的,下午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您快来给看一看。”

老张是我一个很要好的朋友,他平时很能吸烟,一天抽二三十支。五年前,他在北京做过脑静脉瘘手术。前几天,因头晕找我看过,头重昏闷,头晕厉害时伴恶心,我当时看舌苔白厚腻,摸脉弦滑。

凭经验,我按痰湿中阻的眩晕辨证,开了李东垣的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没想到,服药后病情加重,发展到急性脑梗死而住院了。

我赶快到了市某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看到病人正在输液和吸氧,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嗜睡状,喉中痰鸣似喘,一开始呼之能应,但声音微弱,听不清说什么,逐渐呼叫没反应了。

我做了一些体格检查,用手抬了一下他的脖子,觉得比较僵硬,又动了动他的上、下肢,右侧上、下肢肌力均为0级,触及肌肤发凉。撬开嘴后,看见舌偏暗淡,舌苔白厚腻,摸脉沉滑弱。按了按肚子,腹力35级,腹濡软无力,小腹凉。

问及老张大便怎么样?

“大便两天没解了。”他家属说,“三天前,他头晕、恶心,吃了你开的药也不管用,昨天更厉害了,右半身不能动了,就赶快来住院了。”

我看了他今天做的脑CT报告:脑实质平扫未见异常,中颅窝左侧条索金属影(因体内植入金属,不能做核磁检查)。头颅部CTA提示:颈部动脉、头臂动脉、锁骨下动脉钙化斑块,继发管腔轻度狭窄;右椎动脉颅内段管腔局限狭窄。

见此危重病情,我该如何辨证选方呢?这个病的关键点在哪里?

诊后发现,辨证的切入点在腹诊,其腹象“腹力3/5级,腹濡软无力,小腹凉”,提示病性为虚寒阴证。

《腹证奇览》中的真武汤证条文下提道:“余屡用此方而获效。例如,半身不遂者有此症,并腹底寒冷,项背强急,有痰喘,时发热头痛,腹中有块,按之痛者,即于此方增附子三倍,与本方大剂合葛根汤。”其中“腹底寒冷”与本案“腹力3/5级,腹濡软无力,小腹凉”相应,符合真武汤腹象。

“项背强急”与本案“用手抬了一下他的脖子,觉得比较僵硬”相应,符合葛根汤腹象。

综上,正应真武汤合葛根汤腹象方证。因喉中痰鸣,加半夏厚朴汤化痰利咽。

处方:制附子10g,生姜10g,生白术30g,茯苓15g,白芍10g,半夏10g,厚朴10g,苏叶10g,葛根30g,桂枝10g,炙甘草5g,大枣10g,麻黄10g,一剂,急煎服,分两次。

三方合用,三管齐下,用真武汤回阳救逆、温化寒饮是首要,用半夏厚朴汤理气化痰、降逆止喘,以葛根汤发汗解肌、和营卫、通经络。

真武汤有附子、生姜、白术、茯苓、白芍五味药,因两日未解大便,重用生白术30g;半夏厚朴汤有半夏、厚朴、苏叶,生姜、茯苓,除去重复药,合前面就是八味药了;葛根汤中白芍、生姜前方有了,还有葛根、桂枝、炙甘草、大枣、麻黄,总共十三味药。药味是比较多了些,但均有明确的选方用药指征,所以需要合用。

诊后,老张女儿送我回家,途中顺便取了药。她很担心地问我:“我爸这次有没有危险,能不能转院?”

“现在这么重,不能搬动,先赶紧服药,观察病情变化吧!”我补充说:

“危险确实有。”

因患者病情危重,中药先开一剂,观察病情变化,随机灵动。次日,也就是8月10日上午,他女儿给我打电话说:“田大爷,您给我爸开的中药吃完了,好多了,脑子清楚了,说话虽然含糊不清,但能听懂了,噪子里有痰,但不那么呼噜呼噜响了,大便也通了,右半截身子还是不能动、冰凉,身子软的、没劲。你看还按昨天晚上开的方子吃行不行?”“行了,就按那个方子再抓三剂。”我又说:“晚上我再去给他扎个舌针吧”

三天后,8月13日晚上,我去给他扎舌针,扎完舌针后,他的右下殿能格高半尺许,肌力达3级,右上肢肌力仍为0级,说活清楚,喉中痰鸣减轻多了观舌质暗淡,苔白厚腻,舌下脉络瘀曲,诊脉沉滑。腹诊:腹力3/5,腹濡软无力,小腹凉。

守方去半夏厚朴汤,以治瘫为主,合用大续命汤,又开了三剂。8月17日第四诊:病人诸症好转,神志清楚,言语清楚,喉中痰鸣更减少了,右侧肢体肌力好转,上肢为2级,下肢为3级。

8月15日,病人复查的肺部CT:考虑右肺上叶后段及下叶基底段小片渗出;小叶中央型肺气肿;右肺上叶多发小结节部分钙化;纵隔及两肺门旁多发

肿大的钙化淋巴结:心包少量积液,又守方开了七剂药。

8月24日五诊:患者病情稳定,可独立行走,右侧肢体肌力逐渐恢复,右上肢可抬到胸,手指可微微活动。又守方开了十四剂中药。

【辨证解惑】

1.中风简要概述

中风分为中脏腑、中血脉、中经络、阳闭阴闭以及脱证等,从业者应该作为基础常识了解,此处不赘述了。

中风神志昏迷的病人,应都属于中脏腑的范畴,中脏性命危。脑梗死是西医的病名,脑干梗死在急性期是十分危险的。

2.中风救治得失

十几年前,我在退休前当了近十年的心脑病科主任,经手了不少这样的危重病人,有不少患者没有救过来。

当时在病房里,遇此类病人,大多时候让主管大天用清开灵注射液或生化注射液,中药不敢开,心中无数,没法下手。

近年来学习经方后,按照六经辨证,方证对应,思路清晰。

此案患者,最初根据症状反应,依脏腑辨证为湿痰中阻的加味半夏白术天麻汤证,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是“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的《近效方》术附汤证。

当时凭经验选方用药,实践证明是错的,否则不会很快陷入阴证,发展成中脏腑的昏迷,以此作为警示教训。

3.本案病机分析

本案依据腹诊“腹力35级,腹濡软无力,小腹凉”,病机定位在里虚寒证,其“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嗜睡,肢体冰凉,脉沉滑弱,舌淡苔厚腻”是阳虚阴盛之佐证。

因病人素体虚弱,外邪直中少阴太阴,邪陷于阴致阳虚寒盛,痰浊内生。其“嗜睡、昏迷”就是少阴病“但欲寐”的严重状态。阳虚阴盛,水饮不得温化,凝聚为痰浊,饮逆气滞结于咽喉,致喉中痰鸣似喘,进而上蒙清窍,神识昏蒙。

同时外感未解,水湿停滞经络,阻滞气机,束缚筋肉,致颈部僵硬,肢体废用。

治疗以真武汤温阳化阴为本,葛根汤发汗解肌,半夏厚朴汤行气化痰,仅一剂病危解。

4.本案腹诊应用

患者腹力3/5级,腹濡软无力,小腹凉,符合真武汤腹象,其“脖子僵硬”正应葛根汤腹象,故合用之。

一般认为,真武汤是用于治疗头晕、心悸、身润、昏仆、气短、喘咳、腹痛、泄泻、水肿等病证的,葛根汤常治疗颈椎病、肩周炎、面瘫等病证,二方合用来治疗中风却鲜有报道。然而在《伤寒派腹诊》书中,就有真武汤合葛根汤治疗中风的腹诊内容。在稻叶克文礼著的《腹证奇览》一书中,真武汤证条文下说:“余屡用此方而获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