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病的中医辩证论治之我见 ------- 黄褐斑的中医辩证论治篇

 新用户9931ej62 2023-05-07 发布于广东

田艳 中医皮肤 2020-03-24 08:27

黄褐斑是一种多发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分布在额、眉、颊、鼻、上唇等处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呈蝶翅状,故又名“蝴蝶斑”。常多发于女性,无自觉症状。

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社会压力的增加,黄褐斑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中医学认为黄褐斑归属于“黧黑斑”范畴,外邪侵袭、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脏腑虚损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很多女性用过很多方法治疗黄褐斑,比如口服维生素C、激光治疗、外用面膜等,治疗阶段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停止治疗后因日晒等原因会很快反复。这是因为这种治疗只能治疗病之标,而没有治疗病治本,所以很容易反复。

《素问·百病始生》云:“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又云:“风雨寒暑,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由此可以看出“病”是由正气的虚衰和外邪侵扰所致,其中正气的盛衰 ( 即体质的盛衰) 则是关键,黄褐斑的发生与体质关系密切。所以要将黄褐斑治愈不反复就要彻底改变患者的体质。

根据患者体质辩证分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一、气血辨治 正如《难经·二十四难》所云:“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流,则色泽去,故面黑而黧,此血先死”。多数医家认为:“有斑必有瘀,无斑不成瘀”。

血瘀是治疗黄褐斑的关键病机,根据临床特点,血瘀可分两型:

1⃣️、气虚血瘀型 多因素体气虚,或病久气虚,气虚运血无力,以致血行不畅而瘀滞。气虚无力推动血行,进而导致气虚血瘀互见,血行滞涩,无以濡养,瘀阻肌肤,发为褐斑。

临床表现为颜面淡褐色斑,兼见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女子伴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少,或经时胸胁疼痛如刺,痛处固定不移,舌淡暗或有紫斑,脉涩。

本着“治病求本”的思想,从“气”入手,适当益气,从而达到化瘀的效果。

治宜益气活血,养血消斑,方拟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党参 15g 白芍 10g 当归 8g 白术 10g 红景天10g 黄芪 15g 茯苓 12g 丹参 12g等。

2⃣️、 气滞血瘀型 多因情志不遂,或因痰湿、阴寒内生,使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瘀血内阻,可致颜面肌肤失养,色素沉着,积为暗斑。

临床表现为面色渐变黧黑,以面颊、鼻梁为重,皮肤粗糙,兼见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女子伴经血不行或经行不畅,或经时腹痛拒按,血色紫暗夹有血块,或闭经,舌质暗红,舌下静脉曲张,边有瘀点,苔少,脉细涩。

斑与瘀同为有形之质,斑在外,瘀在内,瘀显于外则成斑。

况且女子以血为本,血为有形之物,其不畅则易瘀,不能濡养肌肤反而显现于肌表而为斑。故治疗上讲究“治斑不离血”,并根据“久病入络”的中医理论认为“久病必瘀”,治宜化瘀消斑,活血通经。

方拟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黄芪 15g 桃仁10g 川芎 6g 赤芍 10g 丹参 12g 益母草 15g 鸡血藤 15g 桔梗 10g等。

二、脏腑辨治 正所谓“有诸其内,必形于诸外”。

主要从调理肝、脾、肾三脏功能入手,再结合兼证,辨证施治,临床多分为三型:

    1⃣️、肝郁气滞型 

《医宗金鉴》云:“ 黧黑如尘久始暗,原于忧思恼怒成。”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七情不调,心烦急躁,忧思抑郁均可导致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血热不能华面,渐使颜面气血失和致面发本病。

临床表现为斑色晦暗,弥漫分布,逐渐加重,兼见两胁胀痛,性情易怒;女性伴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胀或痛经,经血色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

肝藏血,主疏泄、司血海,肝气郁结,肝气失于条达,疏泄不畅;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肝郁气滞,气血运行滞涩,产生瘀血,熏蒸于面,渐使颜面气血失和,上结于面而生斑。治宜疏肝养血,活血消斑。

予加味逍遥散,处方:柴胡 6g 白芍 10g 当归 8g 黄芩 10g 茯苓15g 白术 10g 党参 15g 鸡血藤 15g 制香附 10g等。

2⃣️、脾虚湿阻型 

《诸病源候论》谓:“面黑皯者,或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皆令血气不调,致生黑皯。”脾为后天之本,脾土亏虚,失去统摄之权,则运化不利,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内停,痰湿凝聚,浊气上犯,熏蒸于面,产生“黧黑斑”。

临床表现为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边界清楚,以鼻梁及口周为甚,兼见神疲困倦,纳少便溏。女性伴月经延期,量少,色紫暗,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或脘胁不适,缠绵难愈,苔白或腻,脉细缓。湿浊内壅于脏腑经络之中,脾虚生痰 ,痰来自津 ,瘀本乎于血 ,痰阻血难行,瘀血内阻必生痰,痰浊停滞更致瘀血滋生,上犯头面发为斑。治宜祛湿健脾,活血消斑。

予自拟健脾祛湿方加减,处方:苍术 10g 茯苓 15g 薏苡仁 15g 佩兰 10g 砂仁(后入)6g 赤芍 10g 丹参10g等。

3⃣️、肝肾亏损型 

《普济方》载:“肝肾阴血亏虚 ,水不制火,血弱不能外荣于肌肤,火燥结成黧斑。”

冲任失调,肝肾阴虚,水火不济,阴虚火旺致阴精更亏,脉络空虚,肌肤失养;肾的气化失常,水湿内停,阻遏气机,阴气弥漫,肾水不能上承头面,肾色上泛于面而发。

临床表现为面色黧黑,或绝经后面色逐渐变黧黑,以前额、面颊等处布满黄褐色斑点为特点,兼见失眠健忘,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女性伴月经量少,舌质红,苔少,脉细弱。

人至中年,任脉不充,肾阴不足,肾水不能上承,水亏火旺。若再因七情内伤,郁久化热,肝肾同源,灼伤阴血而发为病;肾主水,黑色主肾病,水亏火盛,皮肤得不到润养变得粗糙无光泽,肾亏本色外露,皆可导致面色黧黑,褐斑聚集。治宜滋补肝肾,养血消斑。

方予六味地黄丸和二至丸加减,处方:生地黄 15g 枸杞子10g 牡丹皮 10g 女贞子 15g 墨旱莲 10g 续断10g 菟丝子 10g等。

    临床治疗中我们应仔细辩证,找到导致患者产生黄褐斑的根本原因,再根据患者证型遣方用药。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通常每个患者体质辩证并不只是一种证型,往往是多种证型兼夹,所以要灵活辩证,根据证型多方合裁,方能方证结合。

临床中我们治疗黄褐斑通常是内治兼外治结合,标本兼治,这样治疗效果快而且治愈后不易复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