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少斋毛以林说中医---现代防护体系下的新冠肺炎中医“切诊”思考

 昵称32904480 2023-05-07 发布于湖南

自2020年上半年新冠肺炎肆虐以来,中西医护人员均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中医在这场战"疫"中地位得以提升。
然而,部分诊疗方案的编写,存在脱离一线战场的实际情况,望闻问切四诊其全,缺少可操作性。请问在3级防护情况下,戴上三层手套,如何能够准确的把握脉象,判断邪气之性质,断定正气之盛衰?

网上确有穿着防护服,套着几层手套,切脉的美照,想必为了展示个人的"丰功伟绩”,大家也就看看,别当真,孙悟空“悬丝"诊疾只是艺术,戴着几层手套切诊,忌不变成大师兄之徒子徒孙了?!
然亦有大医,置生死之不顾,剪去手套指头部分,切脉而断病,虽然大医之心,令人敬佩,但不宜提倡,必竟新冠病毒传染性极强,风险极大!
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外感温热论》就温病病因、发病演变规律、诊察要点作了详细的阐述,察面色、看舌苔、审斑疹、验齿、析白(疒咅),听声音,闻动静,无不尽解,尤其是舌诊,就是少谈脉诊(总36条文中,只第6条提了下脉诊,不足10字),看样子叶老儿也怕传染,不敢与患者亲蜜接触!
△病毒又至,这又是一次考验中医人智慧的时候!作为中医四大诊法之一的"切诊"在防控中已不能运用,那么该如何进行诊察,做到精确的辨证呢?

个人的看法,大家有必要去重温下叶天士的《外感温热篇》,古有云:杂病重脉,温病重舌。该篇文章全文36条,从11条~26条均在阐述舌诊与病情判断、处方用药的关系,可为温病辨证之准绳!
”舌无皮,脉有皮",“舌无皮",病邪之性质,正气之盛衰,邪气之进退,察舌可以一览无余!“脉有皮",人有高矮肥瘦之不同,医有心灵感悟之差异,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何况又戴3层手套,如此切诊,能准乎?
脉象之最重要处,在温病诊疗中,脉体大小、有力无力、节律之整齐、快慢之速度,最为重要,结合血压、心率、心律基本可以判定,此西为中用,中医脉诊之延伸也,有心者,可细心揣悟,必有所得!
思2020年上半年,笔者在武汉,辨证运用最得力处,便是这篇文章的舌诊,这当然得感谢入门中医时老师们的戒尺逼着背书。说实话,只做过一次切诊,那是病人拉着我做,给病人心理安慰尓!

摘几条叶天士原文,大家可以从中感悟一二。
13)再黄苔不甚厚而滑者,热未伤津,犹可清热透表,若虽薄而干者,邪虽去而津受伤也,苦重之药当禁,宜甘寒轻剂可也。
(14)再论其热传营,舌色必绛。绛,深红色也。初传绛色中兼黄白色,此气分之邪未尽也,泄卫透营,两和可也。纯绛鲜泽者,包络受病也,宜犀角、鲜生地、连翘、郁金、石菖蒲等。延之数日,或平素心虚有痰,外热一陷,里络就闭,非菖蒲、郁金等所能开,须用牛黄丸、至宝丹之类以开其闭,恐其昏厥为痉也。
(15) 再色绛而舌中心干者,乃心胃火燔,劫烁津液,即黄连、石膏亦可加入。若烦渴烦热,舌心干,四边色红,中心或黄或白者,此非血分也,乃上焦气热烁津,急用凉膈散,散其无形之热,再看其后转变可也。慎勿用血药,以滋腻难散。至舌绛望之若干,手扪之原有津液,此津亏湿热熏蒸,将成浊痰蒙蔽心包也。
(16)再有热传营血,其人素有瘀伤宿血在胸膈中,挟热而搏,其舌色必紫而暗,扪之湿,当加入散血之品,如琥珀、丹参、桃仁、丹皮等。不尔,瘀血与热为伍,阻遏正气,遂变如狂发狂之证。若紫而肿大者,乃酒毒冲心。若紫而干晦者,肾肝色泛也,难治。
(26)若舌白如粉而滑,四边色紫绛者,温疫病初入膜原,未归胃府,急急透解,莫待传陷而入,为险恶之病,且见此舌者,病必见凶,须要小心。

德尔塔病毒又至,其乃天地之间一股疠气,其至,时日不长,其完整的临床表现、演变规律、基本证型尚无大样本资料加以总结,各种诊疗方案的编篡,最多只能是有丰富经验的中医专家们对该病常见证型的估计和预测,不可作为准绳,必须在实际运用加以修正!而处于一线的同道们,辨证用方,勿忘舌诊的重要性!
寥寥数语,拾人牙慧,贻笑大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