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5年蒋介石相邀,毛主席亲赴重庆谈判,一个细节让蒋不敢再轻视|蒋介石

 历史探奇 2023-05-07 发布于河南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45年8月28日下午,一架美制C-46运输机降落在重庆九龙坡机场。此时的机场,已经被社会各界人士及各大报社的记者,层层围住。

随着机舱缓缓开启,美国大使赫尔利陪同毛主席缓缓走下飞机。直到这一刻,前来接机的人才敢相信,毛主席真的来到重庆了。

一时间,所有闪光灯都对准毛主席,争先记录这历史性的一刻。

此时的蒋介石,正在忧心忡忡地等待毛主席的到来。更令他想不到的是,这次和谈自己竟输得一败涂地,所想的计策通通以失败告终。

而发生在毛主席的身上的一件小事,更是让蒋介石再没了轻视之心,直言他是一位可怕的对手。

究竟是什么样的一件小事,会让一向自大的蒋介石如此评价自己的对手?毛主席为什么敢来到重庆蒋介石的地盘,蒋介石为何没有趁此机会囚禁毛主席呢?

重庆谈判的背后,究竟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这一切,还要从一封加急电报说起。

蒋介石三封电报相邀、毛主席勇闯鸿门宴

抗日战争期间,蒋介石一直采取被动应战的方式,将主力部队调往大西南。

1945年8月,美国麦克阿瑟发表声明,令在中国境内的日本士兵向蒋介石部队投降。

这样一来,蒋介石才发觉国民党军队距离抗日一线太远,不利于接受日本军队的投降。

更重要的是,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在筹划内战,此时若是不尽快接收被日本占领的地区,这些土地和武器都将会落到共产党手里,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一番思索后,蒋介石决定向毛主席发出和谈的邀请。

对于国外势力及国内百姓而言,蒋介石主张和谈,可以表明自己希望和平的态度。

不论这个态度是真是假,一旦毛主席拒绝,蒋介石就可以借“拒谈”的名头,将内战的责任推卸给共产党。

若毛主席来到重庆和谈,蒋介石又正好可以在暗地里依靠美国的运输机,将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军调往中国其他地区。同时许以毛主席小恩小惠,顺势夺了我党的军权。

于是,在日本投降的前一天,延安方面就收到了一封来自蒋介石的急电,内容如下: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接到这封电报后,毛主席就看出蒋介石并不是想真的和谈,而是借着和谈的名义,为内战做准备。

所以毛主席并不打算亲自前往,而是给蒋介石回复了一封电报,指明由周恩来前去和谈。

收到电报后,蒋介石却认为是毛主席胆小不敢来重庆,于是在8月20日、8月23日,相继发出两封电报。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来电诵悉,期待正殷……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在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之而鼓舞之……特在驰电奉邀,务肯惠诺为感。蒋中正哿。” “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蒋中正梗。”

或许是断定毛主席不会亲自前往,所以后面两封电报其态度尤为热情,甚至表明连飞机都已经准备好。只要毛主席同意,专机立刻就会到达延安。

这时的蒋介石,已经得到美国方面的支持,正在向中原调兵。同时也接收了日本败军的先进武器,改变了大量日伪军。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蒋介石还以国家利益为代价,换取了斯大林的帮助。

三封电报过后,蒋介石的声望已经如日中天。

就在蒋介石志得意满之时,却突然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延安方面电报,其内容令他如鲠在喉:

“蒋介石先生勋鉴:梗电诵悉,甚感盛意。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之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复。 毛泽东敬”

毛主席来重庆和谈,确实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打乱了他所有计划。可没过多久,蒋介石就调整好心态,继续为内战做准备。

至于毛主席,这时的蒋介石并没有放在眼里。

不久之后,毛主席要来重庆的消息传遍了全国,重庆各界人士纷纷行动起来,准备见证这一历史时刻。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与赫尔利率先走下飞机,周恩来、张治中、王若飞紧随其后。

从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毛主席的胸怀与格局就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对于这样一位智勇双全的伟人,记者纷纷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这历史性的一幕。

当天晚上,蒋介石举办了一场欢迎宴会。在众人的掌声中,蒋介石居高临下地来到众人当中,与毛主席的手握在了一起。

可惜蒋介石一直抱着高高在上的态度,而这场关乎中国命运的和谈,也注定充满着重重困难...

蒋介石被动应付

由于蒋介石没有预料到毛主席真的会来重庆,所以并没有为和谈进行准备。等到双方坐下来一起会谈开始,一直都是我党在提出问题,国民党商讨解决问题的方案。

可当讨论到解放区及军权的问题上,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我党认为,和平是所有中国人民的愿望。既然是百姓的需要,国共两党就应该将其放在心上。

只要是促进和平的要求,我党可以做出一定的让步,甚至在必要时牺牲一些利益。

对于当时的解放区,毛主席主动让出湖北、湖南等8个解放区,并接受全国军队的改编,重新划分军区,保留20个师。

可惜蒋介石并不接受这样的好意,执意要求毛主席交出军权,磨灭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不支持成立联合政府。

共产党成立之初,正是因为没有武装政权,备受国民党压迫,死伤无数,一旦我党失去军权,后果将不堪设想。

面对我党的一再退让,国民党始终重复一句话:“你们的要求太高了……”

这样一来,双方的谈判陷入了僵局。

虽然谈判进程缓慢,但毛主席除了读书、看报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拜访各界人士。

到达重庆没几天,毛主席就约了民主人士柳亚子见面,并将之前所作的《沁园春·雪》送给对方。柳亚子当即回赠一首诗,称赞毛主席的“弥天大勇”。

随后的时间里,毛主席又拜访了宋庆龄,赞扬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同时表达了希望中国尽快统一的愿望。

对于民主党派人士,及援助抗战的海外团体,蒋介石一直以来的态度就是希望对方负责筹款,至于政治上的种种事宜,一概不许插手。

在与这些爱国人士的交谈中,毛主席对大家的行为给予高度赞扬,同时希望大家能与共产党结盟,一起维护全国人民的利益,必要时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除此之外,对于冯玉祥、何应钦等人,毛主席也抽空与之交谈,向其阐述共产党的理念,号召大家共同为全中国的和平出一份力。

通过不断地访友、交谈,所有人都对共产党有了全新的印象,更对毛主席的博大胸怀,有了更深的了解。

反观蒋介石一直不接受共产党的让步,原本负责调和两党谈判的赫尔利,在看到蒋介石的态度后,也明白了他根本不想和平谈判,这一战在所难免。

尤其是当蒋介石提出让毛主席担任新疆省省长的决定,更表明了他想将共产党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的野心。

对于已经停滞不前的谈判,蒋介石和毛主席都没有太过着急。因为二人都在等一个胜利的消息。

至于这个消息的缘由,还得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到,抗战胜利前的上党地区。

古代的上党郡,就是后来由太行山、太岳山与中条山之间的盆地,由长治、长子、屯留等县城共同组成的解放区。

以长治为中心,向西可以控制同浦铁路,与延安接壤;向东可以控制平汉铁路,到达河北,遏制华北平原。向南可以控制黄河,向北可以遏制山西。

这里粮草丰富,民风淳朴,我军已经在这里经营多年,早已成为共产党重要的根据地。

在蒋介石发出和谈请求时,双方已经约定好停火。

可没想到蒋介石突然下令第二战区的阎锡山,迅速向中国共产党晋冀鲁豫解放区控制的长治地区进攻。

1945年8月11日,第8集团军副司令史泽波带着5个师的兵力,再加上改编而来的日伪军,与同浦铁路上的国军,浩浩荡荡奔赴长治地区。

8月23日,国民军有美国援助的武器,再加上接受日军的先进装备,很快便打下长治、屯留等6座县城。

史泽波留下1.1万人防守长治,其余部队全被他派到周围的5座县城防守,意图以这6座县城为基础,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

一边号召和平谈判,一边派兵攻打解放区,蒋介石内战的意图十分明显。

所以面对蒋介石的一再邀请,中央内部几乎所有人都不同意毛主席以身犯险,担心蒋介石会对他不利。

毛主席明知蒋介石的企图,却依旧豪气地说道:“必须要去,去了才能掌握主动权。”

“大不了就是被关押起来,正好可以读书看报。”

“在自卫反击的选择下,仗打得越漂亮,我就越安全,我们回来得也就越早。”

毛主席口中的自卫反击,指的就是被阎锡山占领的上党地区。若是能打赢这一场仗,就会增加谈判桌上的筹码,也会增加他们一行人的安全性。

所以在谈判期间,毛主席与蒋介石都在等待上党传捷的消息,以便讨论之后的问题。

结果注定要让蒋介石失望了,日本投降后的第一战,兵强马壮的阎锡山输得一败涂地。

上党战役大获全胜、蒋介石签订《双十协定》

在毛主席前往重庆的同时,刘邓大军已经准备就绪,在必要时夺回根据地,给予国民党军重击,令蒋介石在谈判桌上畏手畏脚。

经过一番商讨后,刘伯承派出陈锡联的太行纵队、陈赓的太岳纵队以及陈再道的冀南纵队,一共3.1万人,加上5万民兵,一同进攻长治地区。

由陈锡联的太行纵队围攻屯留县城,陈赓的太岳纵队围攻长子县城。

战役从9月10日开始,12日至19日,在短短一周内,长治外围的5座县城成功被我军夺回。

太行纵队、太岳纵队加上冀南纵队,三路纵队从不同的方向围攻长治。

眼看我军没有退兵的意思,史泽波向阎锡山请求支援,希望派遣援军里应外合,一举消灭围攻的八路军。

接到史泽波的求救,阎锡山立刻派遣第7集团军副司令彭毓斌带领部队,从祁县赶去长治支援。

若是此时继续围攻长治,很有可能会造成巨大人员损失。可若是放弃长治,远在重庆的毛主席毛主席一行人,就没有了谈判的筹码。

刘伯承当机立断,派出陈赓和陈再道左右围攻彭毓斌援军,陈锡联则留在长治继续围困史泽波,最好将这两支队伍一网打尽。

可陈赓和陈再道一走,兵力瞬间减少,于是,刘伯承从各地方武装中抽调大量人马,继续佯攻长治,造成主力军还在的假象。

另一边,与彭毓斌遭遇的陈赓二人,也碰到了一个大麻烦。

情报上说彭毓斌只有7000余人,可实际上却有2万多人,不论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当时我军都不占优势。

刘伯承接到这个消息后,下令陈赓二人保护好部队,采取运动战的方式打击敌军,尽量昼伏夜出,减少伤亡。

几次交手过后,陈赓带着20团找到了敌人的水源,将其切断使彭毓斌部队缺水缺粮,无法继续前进。

陈赓

最终10月2日至6日,在彭毓斌突围过程中,陈赓带人对彭毓斌围追堵截,除了2000人逃脱外,其余部队都被我军歼灭,彭毓斌更是当场被击毙。

8日,这个消息传到长治后,史泽波立刻带着士兵向城外逃。

10月12日,史泽波在沁河以东被生擒,至此长治守军全军覆没。

从9月10日开始,一直到10月12日战争结束,这场国共双方抗战后的第一次正面交手,以我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赢得这场差距悬殊的战争,既在预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战斗过程中,上党地区的老百姓纷纷加入我军的后援部队,不论男女老少都为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而光荣,他们或是救治伤员,或是传递消息。

在3万多八路军的背后,是数不清的群众支持。

而对于国民党而言,军队每到一处,百姓就四散而逃,最终连运送武器的人都无法寻找,更别提食物了。

彭毓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缺吃少穿,最终被我军围困。

上党战役的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印证了:除我军英勇作战外,老百姓们更加拥护共产党,军民情深,共同御敌。

有了这个基础,就注定蒋介石的内战计划,最终会以失败告终。

最终,由于战局的失利加之国内外来自各方的压力,蒋介石于1945年10月10日,与我党签署了《双十协定》。

可就在“双十协定”刚刚签订,蒋介石又立刻向东北、华北、华东等地增兵,发布进攻解放区的密令,企图以武力夺取中国政权。

刚签订好由自己所倡导的和平协议,转身就开始准备内战,蒋介石将出尔反尔演绎的淋漓尽致。

对此毛主席则早有准备,在前往重庆之前就断言:“不要相信蒋介石的和谈。”

9月中旬,在重庆的毛主席签署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并派遣了武装部队和党员干部入驻东北,抢先获得东北的主导权。

这次重庆和谈,蒋介石夺兵权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祸水东引”的美梦也破灭,反倒是让更多人了解到毛主席的真正为人。

对于蒋介石来说,这次和谈可谓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毛主席离开。

而在重庆谈判期间,发生在毛主席身上的一件小事更是令蒋介石害怕,从此不敢再小看他。

毛主席强大的自制力

在所有人的印象中,毛主席向来是烟不离手。尤其在三大战役过程中,毛主席毛主席更是依靠抽烟提神,生怕一个失误会造成大军的伤亡。

可在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不仅要在谈判桌上, 与蒋介石围绕政府、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和斗争。

谈判之外,如上文所介绍毛主席还需要参加宴会,出席各种公开场合,会见各个派系的代表人物。

但直至谈判结束,他却从头到尾店都没有抽过烟。因为蒋介石不抽烟,甚至讨厌烟味。

面对有着血海深仇的老对手,毛主席都能给予足够的尊重,可见其的心胸有多宽广。

而在四十多天里一支烟不抽,说戒烟就戒烟的自制力,更让所有人为之敬佩。这一细节还是蒋介石率先发现的。

见识到这种强大的自制力,蒋介石似乎明白了共产党能尽得民心的原因。面对这样的对手,蒋介石也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向亲信坦言:毛泽东此人不可轻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蒋介石已经发现了毛主席的“可怕”之处,为什么还要放任他回到延安呢?他为何不效仿之前对待张学良的做法,干脆将毛主席留在自己身边?

其实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蒋介石并不敢这么做。

从国内来讲,蒋介石虽然有些行为并没有在乎到自己的颜面,但作为一党领导人的他,终究在名义上还是要过得去的。

以和谈为借口将毛主席软禁,不仅会遭到百姓及各界人士的唾弃,连自己阵营的国民党将领都会心生不满。

何况共产党已经发展到全国各地,拥有众多解放区,也已有了一百多万正规武装力量及一百多万共产党员。

一旦蒋介石对毛主席不利,共产党必将与国民党周旋到底,一点余地都不会留。

而且在和谈期间,毛主席身边的警卫都是精心挑选,周恩来更是对周围环境加倍小心。

每到一处,周恩来都会派人仔细搜查,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就连有人给毛主席敬酒,周恩来都一并代饮,不给任何人暗害毛主席的机会。

赫尔利

除了国内的影响外,美国和苏联同样是制衡蒋介石不敢下手的重要因素。

在当时,美国虽然愿意给予蒋介石军事援助,但却不想看到中国内战。

所以在两党谈判期间,美国令大使赫尔利从中调和,避免发生战争。

更重要的是,如果美国支持蒋介石与共产党开战,那么美国也势必会得罪苏联。

虽然苏联出于利益考虑与蒋介石有合作,但对于同样是共产党的毛主席,斯大林还是极为重视的。

那时的苏联已经成为世界大国,正在向全世界彰显着自己国家的实力,所以斯大林必须要尽力帮助中国共产党。

有了苏联的关系,蒋介石更加不敢对毛主席不利。

就这样,毛主席从重庆功成身退。

虽然有些地方稍微做出了让步,但却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彰显了共产党人为国为民的革命宗旨,及毛主席作为领导人的格局。

重庆和谈后,中国迎来短暂的和平。可在和平背后,却隐藏着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祸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从蒋介石不将国家、不将人民放在心上的那一刻起,这场战争他就注定会输。

这一点,历史早已给了所有人一个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