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于高分辨MRI颅内动脉斑块影像组学预测混合型缺血性卒中机制

 火星上的云2030 2023-05-08 发布于江西

来源:磁共振成像传媒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 ICAS)是缺血性卒中最常见的病因,其中,亚洲人群的发病率最高。既往研究表明,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治疗策略取决于脑卒中的发病机制,不同机制的缺血性卒中在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类药物治疗方面具有不同的治疗效果。ICAS相关的缺血性卒中机制包括动脉到动脉栓塞(artery-to-artery, AA)、穿支闭塞性疾病(branch occlusive disease, BOD)、低灌注以及多种机制并存的混合型。其中,混合型机制卒中复发的风险最高。因此,确定特定的中风机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 imaging, DWI)是一种高度敏感且特异的检测梗死灶的成像方法。过去的研究认为梗死的分布特点与卒中的亚型存在一定的关联,例如心源性栓塞通常表现为同时累及前后循环的皮质病变,小血管闭塞表现为单发的小于20 mm的皮质下病变等。而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的梗死分布既可以表现为多发的、散在的,也可以表现为单发的,进而有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型卒中的梗死分布特点也反映了不同的卒中机制。随着神经影像学的进展,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 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HR-MRI)的出现为斑块形态与卒中机制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见解。例如在前循环中BOD患者的斑块更靠近穿支动脉的开口,狭窄程度和强化程度均小于AA患者。在后循环中长度短、负荷低、表面规则的斑块更容易引起穿支动脉闭塞。然而,尚没有相关研究探索混合型卒中机制与斑块之间的关联。

图片

因此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金陵医院放射诊断科卢光明教授团队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HR-MRI颅内责任斑块的传统影像特征及影像组学特征,建立并验证混合型卒中机制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以提示临床采取个性化的措施,进行卒中复发的早期预防与治疗

图片

该项目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271983)的资助。

【李红霞,刘嘉,程晓青,等.基于高分辨MRI颅内动脉斑块影像组学预测混合型缺血性卒中机制[J].磁共振成像,2023,14(3):6-11,27.

DOI:10.12015/issn.1674-8034.2023.03.002.】

(作者:李红霞,刘嘉,程晓青,黎颖乐,智琲琲,杨家洛,张龙江,卢光明)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可查看详细内容;关注“磁共振成像传媒”公众号与《磁共振成像》杂志共同成长!

卢光明 教授

图片

卢光明,东部战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主任、主任医师。

专业特长:心脑血管影像,神经功能影像,肿瘤影像。       

社会兼职: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放射学杂志》等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前副主任委员,国际医学磁共振协会前中国分会主席,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得者,国家“变革性技术关键科学问题”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专家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影像诊断专委会主任委员。

在研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一项,科技部重大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专项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        

获得奖项/荣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20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江苏省杰出人才、中华放射学会杰出学术科研奖、南京市“十大科技之星”、江苏省“百名医德之星”及政府特殊津贴等荣誉。

图片
图片
图片

 相关研究优秀论文精选

1.磁共振成像人工智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202303期】

随着MRI技术的迅速发展、更加先进的高性能MRI设备的临床投用,以及各种图像后处理软件不断开发,不仅MRI性能和图像质量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使原来难以发现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的形态、功能及代谢异常,尤其是一些...

出版日期: 202303

2.基于融合多序列MRI3D卷积神经网络评估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测应用研究

余璇 吴亚平 白岩 魏焕焕 高海燕 陈丽娟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202303期】

目的 利用3D卷积神经网络融合多序列MRI数据探究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风险概率。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的63例术前行颅脑MRI检查的脑胶质瘤患者病例资料(私有病例数据),收集患...

出版日期: 202303

3.基于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王莹 崔颖颖 王鑫慧 孟楠 冯鹏洋 余璇 袁健闵 杨阳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202303期】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three-dimensional ultrashort echo time, 3D-UTE)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 材料与方法 ...

出版日期: 202303

4.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

王贇霞 尚怡研 郭亚欣 海梦璐 高扬 魏焕焕 李晓栋 王梅云 谭红娜

【磁共振成像 202303期】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影像组学特征在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 ALN)转移中的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1月至202012月间经河南省人...

出版日期: 202303

5.基于MRI影像组学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的研究

刘晨 陈小波 黄晓媚 陈明蕾 陈鑫 王瑛 刘再毅

【磁共振成像 202303期】

目的 基于治疗前乳腺MRI影像组学定量特征,并融合MRI定性影像特征及临床病理信息建立联合模型用于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退缩模式。 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2月至20208月接受新辅助...

出版日期: 202303

6.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及疗效评估的研究进展

刘聪 宋焱

【磁共振成像 202203期】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ICAS)与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ssel wall imagingVWI)作为一种新兴无创检查技术,相较于常规的管腔成像技术,可以在评...

出版日期: 202203

7.基于压缩感知的全脑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研究

张煜堃 张浩南 常佩佩 刘娜 罗贺丹 胡帅 王楠 宋清伟 苗延巍

【磁共振成像 202212期】

目的 采用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ed factors, AF)优化头部基于压缩感知的三维同时非增强血管成像和斑块内出血成像(three-dimensional simultaneous non-contrast angiography and intraplaque hemorrhage based...

出版日期: 202212

8.基于高分辨MRI对轻、重度弯曲的基底动脉斑块特征的研究

张丁月 孙佳莉 刘国强 周忠凯 王巍

【磁共振成像 202111期】

目的 利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对轻、重度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弯曲的患者间斑块分布、大小及成分的差异进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经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

出版日期: 202111

9.基于CTMRI评估斑块成分及稳定性在早期血管源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贾琳琳 陈宏海 沙琳 杨超

【磁共振成像 202007期】

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原因。大量研究表明,除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外,动脉斑块的成分及稳定性更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原因之一。临床检测动脉...

出版日期: 202007

10.高分辨率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豆纹动脉血管特征分析的应用研究

林威龙 贾琳 王云玲 王禄伟 谢超 韩秉艳 贾文霄

【磁共振成像 202002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血管壁成像技术对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粥样硬化斑块强化程度及血管重塑方面与豆纹动脉数量及深度之间的...

出版日期: 202002

编辑:徐   颖
初审:张   琴
复审:王志强
终审:贺光军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