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 蒙古的混血脸

 汉月银山 2023-05-08 发布于陕西

全球之旅|我在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大家好,我是申典启,一个实地走访世界各地,关注全球华人的旅行者。

要知道为什么中亚地区这么小,人种差异这么巨大,大家就要跳出中华文明地理圈的概念。


1,地理屏障保护了中华文明的传承

什么叫“中华文明地理圈”,指的就是现在中国大致的疆域范围,包括蒙古、朝鲜半岛这一圈的中华文明范围。

这里有一道地理屏障,也就是以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为界限,导致中华文明圈对外界的交流不是系统性的,而是间歇性(丝绸之路商贸往来这种模式),中华文明被帕米尔高原以西的文明入侵,都已经是近代的事情。

所以从地理上,中华文明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而处于南亚的印度文明,因为有开伯尔山口,历次被北部的域外文明征服。
波斯文明更是由于地处东西交流的要冲,东西各大游牧民族来回踩踏……

回到“中华文明地理圈”已成一体,受外界的影响较小,人种上受外界的影响更小,反而是秦朝以来的大一统,让中国内部的融合加速,内部文明更加同一化。

2,西部民族止步于帕米尔高原

我们跳出“中华文明地理圈”的概念,就会发现,欧亚大陆大部分地区,都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或者是微微隆起的小山丘(比如所谓的伊朗高原)。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都是东亚的游牧民族向西征服,比如匈奴、蒙古……一征服就从东亚打到欧洲腹地。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极少出现西边民族一路打到嘉峪关,不管是兴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马其顿帝国、波斯帝国……都止步于帕米尔高原。

也就是中华文明圈的地形易守难攻,西面民族很难通过战争方式打入中华大地。
直到大航海的兴起,欧洲殖民者才通过海洋的方式大规模打破中华国门。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可以看到,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的高度,普通一道厚厚的围墙,让西面民族难以攻破

3,中亚属于东西民族的过渡带

大家肯定问了,我是标题党吗?明明说乌兹别克斯坦,为啥扯到中华文明圈。
好,接下来我们回到本文的主题——中亚地区。

我们了解了中华文明圈因为地理屏障保护的独特性,那我们也要知道,中华文明也仅此一家。欧亚大陆上大部分文明圈都是系统性地被左右(东西)各种游牧民族影响的。

一旦某个游牧部落一兴盛,中亚、西亚的人民就要遭殃,可能50年内就得换一批父系血统。
所以导致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南亚次大陆、中亚地区各种面孔特别混杂……
其中,最混杂的地方是——中亚地区。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为什么?
因为中亚地区是黄白人种的交界区,人种一交换,你马上能从肉眼上看出。
而西亚、高加索、小亚细亚,即使人种交换了,也属于高加索人种体系的,所以你肉眼上看不出。比如说,波斯人血统被阿拉伯人混合了,你也看不出啊!

所以,中亚五国的面孔看上去非常混乱,有纯黄、有纯白,有黄白过渡,就是因为中亚地区处于黄白人种的交界位置。

4,乌兹别克人属于黄白混血

乌兹别克斯坦,介于黄种人和白种人之间。因为来自东方的黄种人,对中亚的影响是自北向南的。
也就是一路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大家要知道印度的莫卧儿王朝,也就是蒙古人的后代,也就是帖木尔的直系后代建立的,现代印度人也融入了蒙古血统,只是比例非常小。

分布于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还有大量的哈扎尔人,就是纯正的蒙古人血统。
处于中亚中间地带的乌兹别克斯坦,正是中亚黄白人种混合最均匀的地区。

从乌国街头随机抓拍,可以看出乌兹别克人的主要面孔正是黄白混血脸,期血统比例大概是50%比50%。其血统来源是原住民波斯人/粟特人+外来户突厥雇佣军和蒙古人混合的后代。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乌兹别克斯坦面孔是波斯+蒙古的混血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