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被(自我)否定的孩子 一辈子可能都活在自卑里 你自卑过吗? ——我自卑过的。 什么是自卑。 自卑又称为自卑感,是指个人体验到自己的缺点、无能或低劣而产生的消极心态。与优越感相对。在阿德勒看来,是人类正常的普遍现象,源于婴儿弱小的无助感,后因心理、生理和社会的障碍(真实的和想象的)而加重。对人格发展有双重影响。适度的自卑可产生成就需要,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沉重的自卑感不利于人的发展,有两种情况:不适当的超补偿,会使得人得不偿失;转成自卑情结,会造成生活适应困难。 这是来自百度百科,对自卑的心理学解释。 记得以前我妈给我讲过一句话: 大家都说你不是很行、做不成事情、学习不好的,你就要证明给大家看,你是可行的,你读书能读好的。 而她也正是也是想利用“适度的自卑可产生成就需要,转为奋发向上的动力。”这一点对我进行教育,直到现在三十岁来岁的我,依然会听到老妈对我说“我这个人没有一样事情是做的成的,我这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行的”之类的言辞。长大了,我也会意识到,她是我妈哎,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多点鼓励不好吗? 虽说“自卑可促人发奋”,但说多了,自然就变味了。殊不知,被否定的孩子,可能会活在自卑里,包括我。 自卑感的出现,很多时候可能是由对比产生的,特别是在这个物欲纵流的社会中,每日打开朋友圈都是光鲜亮丽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产生自卑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