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郝现军大夫读书笔记【159】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3-05-08 发布于江苏

      针灸名家黄石屏魔针传奇:黄石屏,江西清江人,夙精针灸,民国著名针灸医生。1916年著《针灸诠述。他为人治病,能推察人气血脉络变化,针之所下,气随以行,病者毫不觉苦,而病立除,聋者聪,瞎者明,偻者直,蹇者驰,咳者止,所至南北各地,福音广被,且英人亦服其神,有神针之誉。黄氏以为针灸之善有三:性纯而入肉无毒,一善也;质软而中窍无苦,二善也;体韧而经年无折,三善也。谓:“药灸之益亦有三:培元可助兴奋力,一益也;宣滞可助疏通力,二益也;功坚可助排泄力,三益也。用药灸亦难,药灸贵用精力以透之。”其临床精于四科,即中风、咳证,痹证,霍乱。今择录其文,俾究心针灸临床者有所考索。黄石屏(1850-1917年),祖籍清江县大桥乡程坊村。父亲黄良楷是清道光元年,武举人,武艺高强,在山东做官三十年,以平剿捻军“有功”,升迁泰武临道。清端王默特贝子曾偕御医聂厚生南下山东,为黄良楷庆功。聂厚生的儿子聂亮,是南北运河解饷镖师。他久闻黄良楷精通武术,就拜良楷为师。黄、聂两家因之过从甚密,结为莫逆之交。聂厚生御医精于针灸,遇有疑难病症,一针奏效。黄良楷深为敬佩,请聂授徒。聂厚生从良楷的十四个子侄中,选中最小的一个作为自己的徒弟,就是黄石屏。黄良楷去后,黄石屏又先后得到圆觉长老等人的指点,武功和针术都日渐纯熟,具有较深的造诣。据石屏的侄孙黄岁松撰的《黄氏家传针灸》记载,师父教练时,先“劳其筋骨”,将石屏牵于烈日或月亮之下,脱去衣服,倒提两脚乱抖,轰松全身骨节,然后摸擦周身皮肉,并用药水洗澡,以健肤体。稍长,教以内外少林气功,继而授以十八般武器,直至“擎千斤以一指,捻砖石而成泥”,最后才学习针灸之术,六年后,尽得其技。继而,石屏又习郭大刀等人的绝技,采各家之长而融会贯通,自成一格。黄石屏蒙先人余荫,三十岁时,在淮阳富安任盐务官年十年。由于他生性恬淡豪爽,厌于官场迎送,反而乐意以金针济人。任职时,常常用针灸方便百姓,后来干脆弃官行医,在上海、扬州、南通一带以“江右金针黄石屏”挂牌治病。黄石屏针法高超,举凡风劳、臌膈、耳聋、霍乱、痹症、癫症、调经、定胎、无嗣或绝育等等,无不应手奏效。求医者络绎不绝,有口皆碑。清末实业家张謇患腿疾,经石屏一针一灸而霍然若失。袁世凯患偏头痛已经多年,群医束手无策。民国二年,由张謇引荐,石屏到京以金针疗之见愈,深得袁世凯赏识,题“一指回春”匾相赠。黄石屏又曾用金针为著名武术大师霍元甲治过病。福州谢叔元身患未疾五年,全身牵掣,动时为难,历经中外名医诊治,均无效果。后来,请黄石屏诊治,切脉辨证,连针三次,背渐直,立渐稳,行渐易,坐卧渐定,很快恢复了健康。谢叔元倾力相谢。英国商人李那路患下肢瘫痪,曾在伦敦费金五千求治,患卒如故。后闻石屏之名,登门求台。石屏以一针起之,名震西欧。在福州不过十天,经石屏之手针治者四百余人,聋者聪,瞎者明,偻者直,跛者驰,咳者平,癫者立愈,无不感激涕零。黄石屏针术高明,医德高尚,志在四方,不好逢迎权势。袁世凯称帝时,约为御医;南京督军齐燮元、上海督军卢永祥等拟聘他为医官,石屏均婉言辞谢。更为可贵的是黄石屏的爱国热忱。他几次替洋人针好痼疾,为国争光;多次拒绝外人重金礼聘,维护国格。德国妇女黛利丝腰部长了一个碗大的赘疣。她素来相信中国医药的昌明,便请上海中国民医诊治,但民医都认为药力难以达到,建议她请外科手术摘除。黛利丝害怕开刀,问:“除开刀以外,有没有别的办法?割治有没有生命危险?”一位德国外科医生说:“根除这种赘疣,是非开刀不可的。至于有没有生命危险?这是另一个问题,那需要看手术情况才能断定。”黛利丝听了,拔腿便走,后经人介绍,到黄石屏诊所询问能否诊治,是不是要开刀。黄石屏仔细诊察以后说不用开刀,也不需要用药。黄石屏切脉辨穴,在脾俞、痞根、委中诸穴留针三分钟。那明光溜滑的赘疣就慢慢慢可以看到皱纹,开始内消了。黛利丝一边看,一边用手抚摸,也感到变柔软了。第二天复诊,赘疣消了大半,只针三次就完全好了。黛利丝感激万分。意大利人雪罗右腹生一个赘疣,多方诊治无效,向黄石屏求助。每次两针,一针左足三阴交,一针右腹天枢,仅四次,赘疣全消。雪罗的丈夫在事实面前佩服中国医术的高明!达国人毗亚那右脚瘘弊多年,外医难以治好,久闻黄石屏的名气而又不相信,后来亲见经石屏治好的患者,才同夫人及侍从人等,从法国远涉重洋,携重金来沪相访。一针见效,二次治愈,行走自如。那时,在上海有一家德国人开的医院,叶院长得知黄石屏是武林强手,善于点穴,甚是高明,能叫人立死,也能使人立生。叶氏本来就怀疑这种点穴法,认为纯系欺人之谈,毫无科学根据。他愿意亲自试试,即使为之献身,而能探索中国点穴的原理,也很值得。经过多次商议,就来黄石屏诊所要求一试点穴。黄石屏说:“这是不好试验的,你我是朋友,怎么好拿你来作试验品!”叶氏道:“我们西洋人为研究学术而牺牲生命的事是常有的。为研究贵国的点穴道理,我是心甘情愿的,请先生不必顾虑。”叶氏再三请求,石屏见他态度诚恳,只好答应轻轻地试试,但须有律师作证,依照一定的办法行事。叶氏一一照办。第二天,叶氏院长偕同夫人及其医院的医师、翻译人员来到诊所,副总巡和两位律师也相继到齐。凭据证书写明:“被点穴之后,或伤或痛,甚至因伤病而死,完全出于本人自愿,决不使点穴人担负任何责任。”四人在证书上签名之后,叶院长恭恭敬敬将证书递给黄石屏。黄石屏若无其事地同一干人等闲扯,却闭口不提点穴的事。叶氏忍耐不住,问道:“今天可以试验吗?”黄石屏说:“今天怎么不能试验!”叶氏问:“要脱衣吗?”黄石屏说:“不必,我治病行针都有用脱衣,点穴为什么要脱衣!”叶氏走近前道:“请先生动手。”石屏笑道:“早已点过穴了。”叶氏大觉惊讶,问:“我怎么没有感觉?什么时候点的?”黄石屏说:“记得刚才在桌上移动茶杯请你用茶吗?本来应该点重上些,让你有感觉,但是,考虑到你现在在外边,所以特意留了点机动时间,好让你回去。现在你体内没有特殊感觉,到下午就会感觉到不舒适,吃饭时就会不省人事了。到那时,请赶快到我这儿来解救。如果拖到第三天上午,那就没有办法可救了。”叶院长口里唯唯称是,内心却认为不过是胡吹而已。他回家后大吃大嚼了一顿午饭,若无其事。不久,果然感到身体不舒服,但还不放在心上。第二天早餐,真的不能饮食了,这才相信真的有了变化,便对妻子说:“假如我死了,不可求黄医生医治,应该设法解剖,好弄清点穴致死的原因。”挨到午后,叶院长就不省人事了。夫人焦急万分,立即驱车到黄石屏所求救。黄石屏伸手抚摸穴道,霎时间叶院长就苏醒了。再用金针调剂,叶院长顿时感到周身舒适,张开眼来问道:“我怎么来到这里?”夫人以实情告。叶院长不禁责怪妻子和同来的两位医生没有按照自己的叮嘱办事。但是,不容讳言。叶氏对中国点穴术的神妙却是深信不疑,对黄石屏的手法之精湛、功力之深厚已非常钦佩了。他对石屏说:“过去只听人说过点穴法,现在亲身试验了一次,确是深信不疑了!贵国医学对人体的认识,是我们所不及的,佩服!”一月之后,叶院长再次来到黄石屏诊所,竭诚求师,要求学习点穴法。黄石屏回答说:“点穴法不值得一学,没有一点益处。有道德的人学了,无益也不至于有害;没有道德的人学了,于人于己,害处很大。我国古人对于点穴决不轻易传人。如系品格高尚,学了也当无害。但你们西欧人最重实用,象这样极难学而又无用的方法,值得你学习吗?”叶院长只好作罢走了。不久,又有一位德国医生从德国来到上海,听叶院长介绍,慕名求与黄石屏相识,并要求再试一试。黄石屏答应轻试,使人有感觉就行了。只见黄石屏手指微微一动,德国医生感到浑身不适,手臂不能举动,请求解脱。黄石屏笑道:“你信服了就行了,给你解开。”手指又动了几次,德国医生便恢复正常了。从此,他对黄石屏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石屏针法特点:其一,必须精少林拳术和内外气功,才能将全身精、气、神三宝运于二指之上,施于患者患处,而有不可思议之妙。其二,纯用金针,因金光滑而不生锈;其性软,不伤筋骨;其味甜,能祛风败毒,补羸填虚,调和气血,疏通经络,较之铁石,截然不同。黄氏用针,软细而长,最长的达一尺三寸,最短的也有四寸,非用阴劲不能入穴。其三,取穴配穴,略有不同。深浅、补泻、随迎、缓急、主客、上下、左右、腹背、脏腑、经络、辨脉等等,凡下针前必慎重。可针不可针,可灸不可灸的,则反复审察。黄岁松回忆石屏治病时的情景说:'必先临证切脉,沉吟良久,立眉目,生杀气,将左右两手握拳运力,只闻手指骨喇喇作响。然后操针在手,擦磨数次,将针缠于手指上,复将伸直者数次,衔于口内,手如握虎,势如擒龙,聚精会神,先以左手大指在患者身上按穴,右手持针在按定穴位处于点数处,将针慢慢以阴劲送入肌肉内,病者有觉痛苦,直达病所,而疾霍然。可见石屏先生医疗态度是何等严肃认真。黄石屏久居扬州,极少回乡。家乡但称为“二四老爷”,并有许多传奇故事流传。有一次,石屏在厅堂里闲坐吸烟,一个大盗翻墙进入,埋伏在天井上静听,见没有他人在场,就取出一支镖枪,抬手一扬,那镖紧擦石屏的头顶,直直地插在石屏背后的柱上。石屏端坐不动,待吸罢一袋水烟,一口喷息纸媒,回手将纸媒往身后一掷,只见那纸媒不偏不倚恰恰打在那支镖上,使其“当”的一声掉在地上。强盗大惊失色,翻身下来。直伏在石屏面前谢罪。民国六年,石屏病逝于扬州。


      女性养生常按三阴交:1保养子宫卵巢:任脉、督脉、冲脉这三条经脉的经气都同起于胞宫。任脉主管人体全身之血,督脉主管人体全身之气,冲脉是所有经脉的主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每条腿的三阴交穴各15分钟,能保养子宫和卵巢。促进任、督、冲脉的畅通。女人只要气血畅通,就会面色红润白里透红,睡眠踏实,皮肤和肌肉不垮不松。2紧致脸部肌肉,使脸部不下垂:如果想在40岁之后,还能保证脸部和胸部不下垂。除了饮食要规律之外,还要经常在晚上9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左右三阴交穴各20分钟健脾,因为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3调月经,去斑,去皱,祛痘:三阴交是脾、肝、肾三条经络相交汇的穴位。脾化生气血,统摄血液。肝藏血,肾精生气血。女人只要气血足,月经不调的疾病都会消失。而女人脸上长斑、痘、皱纹,其实都与月经不调有关。只要每天晚上9-11点,三焦经当令之时,按揉两条腿三阴交各15分钟,就能调理月经,祛斑、祛痘、去皱。4改善性冷淡:三阴交是一个大补穴,能补气补血,提升女人的性欲,让女人逃离性冷淡。每天晚上5点-7点,肾经当令之时,按揉三阴交,提升性欲的效果最好。5调治肌肤过敏,湿疹,荨麻疹,皮炎:三阴交是脾经的大补穴。脾能够把人体的水湿浊毒运化出去。皮肤之所以过敏,长湿疹,荨麻疹,皮炎等毛病,都是体内的湿邪、浊气、毒素作怪。只要按揉三阴交,把这些邪气赶出去,不出一个半月,皮肤就能恢复光洁细腻。6保持血压稳定:三阴交是一个智能调节穴位。血压过高或过低,每天中午11-13点,心经当令之时,用力按揉三阴交各20分钟,坚持两三个月,能把血压调理至正常值。三阴交还能调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白带过多,子宫下垂全身水肿,眼袋浮肿,小便不利,脚气,失眠等症。每天都要按揉三阴交,至少按揉或用经络锤敲打10分钟以上。三阴交这个大补穴是父母给我们往抗衰老银行里存了一笔巨额财产。既然是父母无私的赠与,我们要好好利用。

      韩百灵治崩九法:1血亏无热型:月经初始量少,淋沥不断,久之可忽然大下,血色浅淡,腹无胀痛,头眩心悸,失眠健忘,目花,两目干涩,皮肤不润,面唇指甲浅淡,舌质淡,脉虚细。治法:补血调经,固冲止血。方药:胶艾四物汤。阿胶、艾叶炭、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甘草。血多者,去川芎,加炒地榆、棕榈炭;气虚下陷者,加黄芪、升麻;滑脱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海螵蛸。2血滞有热型:月经过多,血色深红粘稠,臭秽,或有血块,腹痛拒按,心烦多梦,手足发热,便秘尿赤,面唇指甲深红,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或弦数有力。治法:清热凉血止崩。方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生地,桃仁,红花,当归,白芍,焦栀子,丹皮炭,煅牡蛎,炒地榆,茜草。腹痛胀甚者,加枳壳、延胡索;大便干燥者,加大黄。(1)热轻症状:漏下不止,血色鲜红,无块或少许血块,口不甚渴,腹微痛。方药:栀芩四物汤加减。栀子,炒黄芩,生地,当归,川芎,白芍,旱莲草。(2)热重症状:漏下量多,血色紫黑,黏稠有块,口渴饮冷,小腹急痛。方药:知柏四物汤加减。知母,炒黄柏,生地,当归,白芍,白茅根,炒地榆。3阴虚血热型:月经淋沥不断,量少,血色淡红,腹无胀痛,头眩,手足心热,眼花,两颧潮红,唇指甲淡红,舌干红无苔,脉虚细稍数。治法:养阴清热,固冲止血。方用地骨皮饮加减。地骨皮、生地、丹皮炭、白芍、当归、阿胶、续断、龟板、炒地榆。头晕甚者加枸杞子、菊花;有血条血块者加茜草、三七粉。4气血两虚型:漏下不止,或忽然大下,量或多或少,色淡质稀,小腹隐痛,面色无华,神疲倦怠,气短懒言,心悸失眠,舌质淡,苔薄,脉虚细。治法:补益气血,固冲止血。方用益气养血汤加减。党参,黄芪,白术,升麻,山药,当归,白芍,熟地,阿胶,水煎服。虚甚者,可用人参;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龙眼肉;便秘者减白术,加郁李仁;血多者加炒地榆、艾炭。5气虚下陷型:崩漏,下血如注,色淡质稀,或有块,或无块,腹不痛,头晕气短,语言无力,自汗出,舌淡润,脉弱。治法:益气升举,固冲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止血药。黄芪、人参、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甘草、生姜、大枣。血多者加棕榈炭、炒地榆;有血条血块者,加三七粉、炒蒲黄;腹痛加白芍;寒甚者加肉桂。6气滞血瘀型:月经淋沥不断,时多时少,少腹胀痛或刺痛,胸胁痛,善太息,头眩,抑郁,舌紫暗,脉弦涩。治法:调肝理气,逐瘀止崩。方用逍遥散加减。当归、白芍、白术、柴胡、生地、怀牛膝、三七、棕榈炭、炒地榆、甘草。腹胀甚者,加枳壳、乌药;胁痛者加香附、郁金;腹刺痛者,加丹参、蒲黄、五灵脂。7肾阴虚型:月经淋沥不断或突然大下,血色鲜红无臭,腹无胀痛,腰痛,足跟痛,头眩,耳鸣,潮热,盗汗,心悸,善惊,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面唇指甲鲜红,两颧赤,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两尺无力。治法:滋阴补肾,固冲止血。方用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菟丝子、炒杜仲、鹿角胶、海螵蛸、牡蛎、阿胶、炒地榆。血多者,加棕榈炭,倍加炒地榆。8肾阳虚型崩漏:月经淋沥不断或大下不止,色淡质稀,腥臭,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尿频,头眩健忘,白带量多,大便溏薄,面浮肢肿,面色晦暗,舌质淡润,脉沉迟或弱。 治法:温肾扶阳,固冲止血。方用鹿茸丸或右归丸加减。鹿茸、赤石脂、禹余粮、附子、艾炭、柏叶炭、当归、熟地、山药、川断、巴戟天、杜仲、龙骨。血多者,加炒地榆;气陷者,加升麻;便溏者,加白术。9肝肾亏损型:月经淋沥不断,量少,血色鲜红,腰痛,头晕耳鸣,健忘,手足心热,面色无华,舌淡红,脉细无力。治法:滋补肝肾,调冲止血。方用育阴止崩汤加减:熟地,山茱萸,山药,杜仲炭,续断,桑寄生,白芍,牡蛎,龟板,阿胶,炒地榆。出血多加旱莲草、棕榈炭;流血日久气虚加黄芪、红参;两目干涩加枸杞子、女贞子;胸闷不舒加枳壳、醋香附;便秘加何首乌、瓜蒌;失眠多梦者,加酸枣仁;烦躁加栀子、莲子心;五心烦热加地骨皮、丹皮。 

      红花与藏红花之区别1产地: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的花,又称草红花、刺红花。是双子叶植物门的一年生草本植物,靠种子繁殖。主产河南、浙江、四川等地;西红花即藏红花、番红花,为鸢尾科植物番红花柱的上部及柱头。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只开花不结种子,多为进口,我国有少量栽培2药性:红花辛温,可活血通经,去瘀止痛。西红花甘寒,可活血养血,化瘀生新,凉血解毒,解郁安神3鉴定:藏红花粉末橙红色,入水后可见橙黄色成直线下降,并逐渐扩散, 水被染成黄色,无沉淀,产品闻无味道。红花粉末是橙黄色,入水后颜色明显和藏红花不同,产品闻起来是有味道的。《药典》记载西红花有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解郁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经闭、产后瘀阻、忧郁痞闷、惊悸发狂等,对癌症也有一定疗效。红花的功能在某些方面和西红花有相似之处,如活血通经、养血祛斑、消肿止痛等,但在同等剂量的条件下西红花的药效是红花的好多倍。可以适当地用红花代替。孕妇禁用。另外西红花还被大量用于食品、香料、染料等工业,近代各国还用做食品作料,被誉为“作料皇后”“厨房瑰宝”。现在西红花还被用于化妆美容、养颜护肤等。

      健康医学与疾病医学:疾病是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的过程。注重小头是关心健康的医学,注重大头是专找疾病的医学。把精力全放在大头疾病上,就叫《临床医学》医学有救死扶伤的任务,不能因为救助受人尊敬就把疾病标准划到救助范围。医学发展到现在,应当分清楚救助与治病是两项任务,不能把疾病都推到大头,把救和治混成一体,使“救治”合理化。医学对待疾病的态度截然分成两类,或说关注疾病的始端和终端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找疾病,体检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围绕疾病下工夫。疾病中有痛苦、同情、呵护、花钱、医技、理论、学术、出书、职称、名医、地位和医药大产业。把这一类叫疾病医学,也可以说是功利医学,是人类追求功利的产物。还有一类是专找健康,体查健康、判断健康、找回健康,围绕健康下工夫,专门消除疾病的起始端,把异常状态拉回到健康状态。把这一类叫健康医学,这是人类理智善良的产物。因为健康中没有大起大落让人动容的那些波折,没有功利得失的刺激,只是给予正常的健康状态。尽管人们都知道健康十分宝贵,但远不如疾病来的波涛汹涌有吸引力,所以人们都选择在疾病波涛中去冲浪。这是疾病医学存在的土壤。现代社会,从达官贵人到平民百姓,从百万富翁到贫苦工人,从专家学者到目不识丁,无不在疾病的漩涡中挣扎,这也算是天赐平等吧。因为从西方舶来的功利医学绑架了人们的思维,人们深度陷入迷信之中,只知道有疾病医学存在,不知道还有个健康医学存在。人类何时能理解健康医学的伟大作用呢?只要承认疾病是过程,就会有起始端和终末端,头尾不一样这是铁的事实,凡正常人都能看到,看到才能理解伟大。人不可能不生病,但有些病可以一辈子都不会发生。条件是:你懂他;他一露苗头就抓住他;及时纠正他,他就不会发展到大病程度。这个“他”就是萌芽病。凡病都有源,凡木都有根,能掐断树苗,大树就长不成,断其根就能限制大树生长。

     中药竹林有“七贤”:古人爱竹,许多的文人墨客都为之挥毫吟咏,绘画抒怀,形成了独有的竹文化。《魏氏春秋》载:“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琊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称“竹林七贤”,七人是魏晋时期文人的代表。今有中药竹林七贤,是竹子身上不同的入药部分,虽是一母所生,但药性却有不同。竹叶:竹叶具有清心利尿的作用。《药品化义》载:“竹叶,清香透心,微苦凉热,气味俱清。经曰:治温以清,专清心气,味淡利窍,使心经热血分解。主治暑热消渴,胸中热痰,伤寒虚烦,咳逆喘促,皆为良剂也。”《本草纲目》载:“淡竹叶气味辛平,大寒,无毒;主治心烦、尿赤、小便不利等。苦竹叶气味苦冷、无毒;主治口疮、目痛、失眠、中风等。”竹叶常用于作药粥。《老老恒言》记载:“竹叶解渴除烦,中暑者宜用竹叶一握,山桅一枚,煎汤去渣下米煮粥,进一二杯即愈”。《多能鄙事》载:“竹叶粥治老人膈上风热,目赤头痛,视而不见物。”竹沥:竹竿劈开,经火炙,收集两端滴出的竹汁 《本草纲目》载“竹沥气味甘、大寒、无毒。主治暴中风风痹,胸中大热,止烦闷,消渴,劳复。”竹沥具有镇咳祛痰功效。竹茹:竹茎刮去绿色皮层后,再刮取第二层之物,亦称“竹二青”《本草纲目》载“淡竹茹,气味甘、微寒、无毒。主治呕吐,温气寒热,吐血、崩中、止肺痿,治五痔、妇女胎动。苦竹茹,主治热壅,尿血”。竹根:竹子的根部,有清热除烦之功效。《本草纲目》载:“淡竹根煮汁服,除烦热、解丹石发热渴。苦竹根主治心肺五脏热毒气。甘竹根,安胎,止产后烦热”。竹实:竹开花后结实如麦,皮青色,内含竹米,味甜。《本草纲目》载:“竹实通神明,轻身益气。下积如神”。竹菌:生于竹林中的菌类,如竹荪是生于竹林地上的一种真菌。竹荪作食用菌已有悠久的历史。竹笋:竹的幼芽,不仅组织细嫩,清脆爽口、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作为药膳资源有悠久的历史。

      养生更重要的是智慧:为什么有学问的人长寿呢?因为他们善于学习,明白道理,认识问题深刻,有主见,不盲从。养生需要的不仅是方法,更重要的是智慧。学养深厚的人大多长寿,如科学家、书法家、画家、医生、老师等,平均寿命比较高。尤其堪称大师的,首先是长寿之人。《灵枢》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所谓“智者”,就是明智的人,聪慧的人。智者养生会注意:顺四时、适寒暑、和喜怒、安居处、节阴阳、调刚柔。古往今来,人们追求健康长寿,就是讲究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包涵了中国人对生命的理解和生活的智慧。养生固然要讲究方法,但若这些方法偏离了“道”,不仅无助于养生,反而成为养生的障碍。天下有普遍的养生之道,但没有普遍的养生之法。无论什么方法,都会有人适合,有人不适合。凡是能够适合所有人的,一定是原则,而不是方法。怎样才能使养生之法合乎养生之道呢?要靠智慧,主要是与自然相处的智慧,立身处世的智慧,以及生活中的智慧。《素问》说: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有智慧的人,通彻天地,洞达人世,能够体察和顺应天地、阴阳、人生之理,使真气有余,邪不伤身,所以能身体健康,寿命无穷。欲达到“智”,关键还在于一个“明”字。曾国藩认为“智即是明也。”所以养生贵在明智。明智就是明白事理,明白天地之理,也就懂得如何顺应天地变化,懂得趋利避害;明白做人的道理,就懂得如何处世,懂得如何待人;明白自身的性格、身体、环境等特点,就懂得哪些事该干、能干,懂得哪些事适合自己,哪些事对自己有利。《素问》说:“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智慧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学习增长。多学习知识,就会明白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人生活在天地之间,有些事无法改变,要懂得顺应;有些事自己能够把握,要懂得掌控。明知对自己不利而为之,算不上明智。仁者寿,智者寿!也许有人要问:仁者与智者比,哪个更长寿呢?关于这个问题,很早就有人感兴趣,鲁哀公就曾经问孔子:“智者寿乎?仁者寿乎?”孔子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说:“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行己自取也: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居下位而上干其君,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者,刑共杀之;以少犯众,以弱侮强,忿怒不类,动不量力者,兵共杀之。此三者死非命也,人自取之。若夫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可乎?“孔子没有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先指明了能够招致寿命损伤的三类原因,接着将仁者与智并列,认为都能长寿。长寿的秘诀是:“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孔子还说过:仁者不忧,智者不惑。既不忧,又不惑,一定会长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