昙 花 昙花又名昙华,多浆植物,属于仙人掌科。原产美洲现我国各地公园均有裁培。 昙花属多浆植物,高达2-3米,茎无刺,多分枝,近直立,老枝稍呈圆往形,其余幼枝多为扁平(似叶),近矩形,长15-40厘米不等,边缘呈波状,绿色,两面中间有一肥厚中助,窝孔无刺,叶退化,花自窝孔近节处抽生,花大,重瓣,味芳香,白色,夜间开放,开花时间短,一般在4-8小时,花即阅谢,故有“昙花一现”之喻(图2一70)。 ![]() 栽培昙花所用盆土应为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室内放在阳光较充足并通风处。于四月下旬自温室内移出室外,仍应置于阳光较充足并通风良好的地方。出室后,植株过大的应换盆,并绑扎支架,在5-6月多施用肥水,促其生长及孕蕾,花期7-8月,花后即将残花剪掉。其在室外不能越冬,于十月下旬入温室,入室后,保持盆土半墒为宜,一般生长状况下不再施肥。如见扁平分枝变成黄绿色可检查是否盘根,如没有盘根,则为肥料不足,可施肥水一次。室内温度在10℃以上。 繁殖方法:多用扦插法繁殖。剪取生长健壮的扁平茎做插穗,插在砂、壤土的混合土中或砂中,根自茎的肥厚的中肋处发生,成活后即可上盆培养。上盆初期,施肥量不可过大过浓。 园林技术工人为使群众能在白天欣赏这一花卉,采取颠倒昙花的光照时间的办法,使其白天开花。 具体方法如下:在一暗室内安装灯光照明,将初显色的昙花移入暗室内,白天令其处于黑暗无光照,夜间用灯光照射,如此处理7-10天,可在白天开花。 蜀 葵 蜀蔡又名熟季花、戎葵、胡葵、一丈红、麻秆花等名。属于锦葵科,蜀葵属。蜀葵产于我国四川,因而得名。最早记载在唐代药典《嘉佑本草》。现我国各地和世界各地广泛栽培。 蜀葵为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茎高1-2.5米,直立,不分枝,叶互生,心形5-7浅裂,直径约6-15厘米,边缘具圆锯齿。总状花序单生于叶腋。花径8-12厘米,单瓣或重瓣,萼钟形五齿裂;花色有红、粉红、水红、紫红、墨紫、黄、乳黄、白等色。花期6-8月,蒴果8-9月成熟(图2~71)。 ![]() 下蜀葵性喜阳、疏松肥沃土壤,抗寒、耐早、耐瘠贫,裁培粗放,自然繁衍性也很强。 由于蜀葵栽培管理粗放,成为我国各地最常见花卉之一。既适于露地栽培又可盆栽,露地裁培需于早春作好种植床的准备工作,待蜀葵发出新芽时,即可将秋播苗或分株苗定株在种植床上。移植时最好在3天前灌水一次,这样能保证土团完好,栽植后缓苗快。一般定植株行距为1米。栽完后浇透水一次。常年管理主要是清除杂草和防治蚜虫、红蜘蛛为害。 盆栽蜀葵需进行植株矮化,即在六月份用绕植株向下斜切一周(此法在北京叫锄根法),切成直径15-17厘米的圆锥形土球,维持原地不动,每2-3周断根一次,叶子萎蔫后浇水养护,植株大的长到50厘米即可上盆开花。 蜀葵繁殖有播种法、分根法和扦插法,一般多用 播 种法。播种繁殖,春播秋播均可。秋播在8-9月份,于露地苗床播种或直播在庭院花畦内。播种前需整地施肥,床面要平,然后将种子均匀播于床面,播后覆土0.5厘米厚,轻轻镇压一下,随时浇透水一次,可于一周左右出苗。幼苗长出3片真叶时需行移植,移植的株行距为15x20厘米。在幼苗整个生长期内可每月施追肥一次。在华北地区无需防寒即可越冬。 分根法繁殖,一般在9月份和2-3月进行。即从老植株根部分割带有2-3芽的根为幼苗,可直接上盆或丛株在花坛、花带上。 蜀葵,花大艳丽,花期长,易培植,抗不良环境性强,植株较高,因而多用于美化庭院和四旁种植。园林中常用于林缘、草地边和花坛,供观赏。其经济价值也很高,全株可入药,有清热解毒、镇咳利尿作用。花叶可食;提取的花青素可作为食品工业的着色剂。茎皮纤维可代麻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