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万历丙辰年曹氏宗谱撰修者静轩公续考

 曹氏文昭堂书馆 2023-05-08 发布于湖北

湖北阳新  曹裕义

静轩公谱名曹守志,乃曹氏豫章梅林派《曹氏宗谱》明万历丙辰年(1616)主要撰修者之一。笔者此前曾对其进行过简要“考略”。日前,有湖北大冶市大箕铺镇千家堍曹氏宗亲曹军红嘱我对其叔祖静轩公及其上下若干代再行考辨,幸得军红宗亲传来谱录若干及静轩公碑文图片,遂续考如下:

同为万历丙辰年曹氏豫章梅林派《曹氏宗谱》撰修者的曹相国公原序云:

此谱系道士洑肖氏家藏。其先故肖十公守礼之族,何以讳本姓?从排行肖字为氏,或谓避难故,其说近是。至肖大邦辑谱,仍曹氏无改,亦不忘本源至意。余族兄守志号静轩者,久留心於此间,当按之昭代,誌铭於瑞昌旧牒,手录三册贻孙子,意念殊似深远。第自宗泰公以前多所缺略,此余每致不满处,即欲问其从来,而馆中,偶得此谱,携归授予。予细阅之,不惟从来已远,较静轩所记昭代之上,其次序更觉详明,所谓文献足徵,百世可知,计无复之。不谓庠侄应诏号商山者,读书於大邦岂虚语哉,辨存於后,以俟合族共遵信焉!时万历丙辰年仲冬朔旦裔孙相国撰。

谱序撰文者曹相国公,谱名曹守官,字澹生,号明登,自号“澹生居士”。“相国”是其入仕为官后的名讳。明泰昌元年戊辰(1620)恩选为拔贡,任福建福州府连江县丞。明崇祯元年(1628)戊辰夏升任连江县知县,敕授“文林郎”,正七品。在任仅八月,于明崇祯二年(1629)己巳春,辛于官。公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乙亥,殁于明崇祯二年(1629)己巳春,享年54岁。相国公在序言中盛赞静轩公“久留心於此间”,且“手录三册贻孙子,意念殊似深远”。寥寥数语,将静轩公家族情怀、续谱愿望和对后嗣家谱传承意念跃然纸上。

静轩公谱录载:孟祥次子守志,字静轩。生於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创修宗谱,娶陈氏玉梅,生子二:应梦、文,女一宁姑适高容,三香姐适吕兴遂。公殁葬谢家湾住屋对面山,土名沙地儿,丁山癸向,有碑。陈妣殁葬黄泥湖南岸,土名方勿七,改葬苦竹宕下首,有碑。公尝自叹曰:素顾白发无拘束,怪人间琴弹别调,棋翻新局,看来谁荣谁辱;南北山头抔土皆白骨,老我生华七十馀载,傍琴书,历遍了江湖水绿。兴来时,写几幅画;闲时节,咏一篇赋;相卜在人前,决未来祸福。修谱章,序前人昭穆,齿后人长幼,身无尘碍,管他什么山清水绿。

静轩公墓志铭载:吾伯祖乃智一公九代孙,孟祥公之子,讳守志,字静轩。时管萧氏获萧氏家藏,於万历丙辰提修家乘而谱,帖序昭实。足令人想像而莫能置矣。所惜者后世不继,是以特立片石未山丑向,以誌不朽云尔。祖妣陈孺人葬横山垴有碑。道光十七年丁酉廷、述二公裔孙立。

静轩公墓碑为其同母胞弟守元公第三子应廷、第四子应述后裔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所立。何故立碑者非其直系后裔?墓志铭给出的因由是“所惜者后世不继”。如此家族情怀深厚之人,竟然“后世不继”,实乃令人痛心和嗟叹不已!

不难发现撰述者至少有数处错误:“孟祥次子守志,字静轩。生於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创修宗谱”句中“生於”亦或为“生员”,亦或“生”字为后来编修者误增之字。因为“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为静轩公参与撰修《曹氏宗谱》的时间,并非是其出生年。此句当为“孟祥次子守志,字静轩,生员,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创修宗谱”或为“孟祥次子守志,字静轩。於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创修宗谱”。静轩公能断文识字,且琴棋书画无所不能,“生员”的身份是不足为奇的。

另一处是墓志铭中“时管萧氏获萧氏家藏,於万历丙辰提修家乘而谱”句中的“管萧氏”令人费解,不得其义!通常来说“管萧氏”指两个历史不同时期的名相管仲与萧何,若如此,则句不达意!其三,“萧氏家藏”中的“萧氏”实则应为“肖氏”。曹相国公原序明确指出:“此谱系道士洑肖氏家藏。其先故肖十公守礼之族,何以讳本姓?从排行肖字为氏,或谓避难故,其说近是。”而在光绪十七年守礼公(即肖十公)后裔宗周公(名之<自造字:斜玉旁一个彬字>)撰序指出“因宗(杰)公於大明洪武八年顶补大冶县道士洑杨李二湖业甲,从十公排列,因以为氏,相沿至今,十有余代,虽未获登高第而名列賿庠者,代不乏人。祖功宗德谁不经心?本本水源孰能无意?缘本庄家藏老谱,祖大邦公收贮因延。富川商山先生授经,为其所获,久而未还。”此段序文更为详实地指出了易“曹”为“肖”的缘由,也告诉了后人因富川(阳新县古县名)商山公在肖大邦书馆授经,大邦公收贮延存下来的旧谱,为其所获,久而未还。按“肖十公”行派实则应为“肖”,而非“萧”字。

令人意外的是,静轩公本人与妣陈氏,连同他的祖母、父母、兄弟、子女均无生庚记载,仅有其祖父元芳公及其侄应述的生殁庚是清楚的。他作为万历丙辰年《曹氏宗谱》主要撰修者之一,理应将其近亲属及本人生庚信息详细载于纲目之中,何故如此该有的生殁庚信息多有缺失呢?这也是曹军红宗亲托本人考证的缘由。

静轩公谱录以第三人称撰述,且“公尝自叹曰……”句段属后人赋予的传赞性质的文字。自古以来各家姓氏均有“生不立传”之祖制传统,可见静轩公纲目谱录实乃后人在其去世后所补撰。撰文者无疑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通过借用静轩公平日之“自叹”自嘲言语对其进行鲜活地“画像”:

公有“素顾白发无拘束”之秉性:文字典出南宋进士徐瑞《次韵月湾午坐偶成》句“少约林泉今白发,不偿素顾待何时。”此句向我们呈现了一个性格开朗,一辈子人生坦荡,随心随性,无拘无束的读书人形象。

公亦有魏晋时陶渊明“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之气度和历史唯物观。于是乎“怪人间琴弹别调,棋翻新局,看来谁荣谁辱?”

公尽管“老我生华七十馀载”,但有“南北山头抔土皆白骨”之豁达心胸。于是“傍琴书,历遍了江湖水绿。”看淡世间事,修得平常心,过眼云烟事,都付笑谈中。与人无患,与世无争,随俗浮沉,安知若素的生活态度,与其“无拘束”的秉性形成了一体。

公虽无功名利禄,但其爱好广泛,才华横溢。“兴来时,写几幅画;闲时节,咏一篇赋;相卜在人前,决未来祸福。”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通晓八卦,相卜祸福也是在行。

尤其是为了曹氏家族,全身心“修谱章,序前人昭穆,齿后人长幼”之态度,以至于早年“傍琴书,历遍了江湖水绿”,而后为修宗谱达到了“身无尘碍,管他什么山清水绿”的境界。

由此看来,静轩公平生乐观豁达,无拘无束,爱好广泛,才华横溢,尤其是有着深厚的家族情怀,身无旁骛地参与到曹氏宗谱的撰修之中。静轩公之风范当永远铭记在我曹氏豫章梅林派后裔心中!

作为宗谱撰修者,静轩公没能将其本人及直系亲属生庚信息写入谱中,今时看来无疑是件遗憾和不解的事情。但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亲属乃至自身的准确出生时间,于是他晚年也只能“自叹:老我生华七十馀载”。究竟七十几岁?他是未知的。由是想来,我们似乎能够体察出静轩公修谱时其“无奈和遗憾”之情更甚!这应该使然与他撰修宗谱有着“帖序昭实”,实事求是,力求准确的态度。或许在他看来,如其写上“约生于何时”就是“不实”。

曹氏豫章梅林派宗谱由瑞昌洪一老庄永庆公首创于明朝天顺年间约公元1460年,至今已历560余年。继永庆公之后,再历90余年,才由永庆公曾孙曰武公于明嘉靖三十五年丙辰岁(1556)续修,后谱牒轶失(期间,大冶东庄东山公家资富足,于嘉庆戊子<1528>年根据残缺不全的旧谱续修过家谱)。60年后,明万历丙辰(1616)年大冶相国、静轩二公获黄石道士洑肖氏家藏,考之为曹氏肖十公守礼之族,故重拾旧牒续修。修谱时间间隔如此久远,加之父母不能识文断字,家境贫寒,能够供其上了私塾已属不易。遍观其时曹氏同族先祖,无生殁庚记载者众,这在其时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生殁庚的缺失,实则是遗忘不详的结果。

那么,静轩公究竟生於何时?我们不妨从以下信息进行考辨:

首先,从曹相国公称其为“族兄(余族兄守志号静轩者)”来看,静轩公长于相国公。曹相国公生于明万历三年(1575)乙亥岁,可见静轩公出生时间至少在1575年或之前。再者,根据其祖父元芳公谱录记载:“公生于宏治四年辛亥十二月初八日巳时,殁于嘉庆十七年己亥十二月十九日丑时”(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又出现了三处错误:“宏治”应改为“弘治”,“弘治”是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此年号前后历经18年。“弘治四年辛亥”即公元1491年。而“嘉庆十七年”是清仁宗禺琰的年号,嘉庆十七年为壬申岁,即公元1812年,从1491年到1812年经历时长是322年,显然是后来修谱者错将“嘉靖”误写为“嘉庆”了。“嘉靖十七年”为戊戌岁,但“嘉靖十八年”才是己亥岁。由此可见,元芳公当“殁于明嘉靖十八年己亥岁”。元芳公年仅49岁就去世了,留下一子孟祥和四个女儿及妣石氏一众孤儿寡母)。至孟祥公成人,娶王氏妙莲生子守达,女秋蟾,又续娶项氏兰英生子守志(即静轩)、守逊、守元,女碧桃。在至守志(静轩)公成人,娶陈氏玉梅生子二:应梦、应文,女一宁、三香。静轩公弟守元公成人,娶冯氏生子四:应楚、应迪、应廷、应述,女兰姐。从静轩公祖父元芳公出生年1491年至1575年历85年,按人类一般繁衍规律,平均代差30年一代,静轩公出生年应在149130x3-1=1551,即静轩公出生年应在公元1551年之后,因其之上还有同父异母之兄和姐。如此,初步确定静轩公出生年当在15511575年期间。若按1575年算,则平均代差为42岁,这显然过大。再从其侄应述公“生于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六月廿四日卯时”来看,平均代差为39岁。这是因为应述公在其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四,因而拉长了代差。应述长兄应楚出生年约为1598年,应楚至其曾祖父元芳公之间的代差为35.7岁。这么算下来,说明该家族平均代差是大于30岁的。取平均代差32岁计算,静轩公出生时间是否在1555年?

曹军红宗亲认为明万历丙辰(1616)年,静轩公修谱时已经“老我生华七十馀载”。若1616年静轩公已经七十馀岁了,那么其出生年就在1545年了。其时另一主修曹相国公年仅41岁。若按1555年算,静轩公于万历丙辰年撰修宗谱时则1616-1555=61岁。面对一个60余岁或70余的老人,膝下无孙,谁还能在宗谱传赞中书以“当按之昭代,誌铭於瑞昌旧牒,手录三册贻孙子,意念殊似深远”这样令人刺痛的话语呢?60余岁或70余岁还膝下无孙,谁还能“心无旁碍”地参与修谱?50余岁“望孙”才基本符合人之常情!也或许其在40余岁“当按之昭代,誌铭於瑞昌旧牒,手录三册贻孙子”故而,1616年曹相国公书写此段文字于谱序时,静轩公其时年龄应该约在41岁至50余岁之间。即静轩公与曹相国公年岁相差不会太远,最多不会相差10岁。由此,静轩公出生年当在15651575年这个区间之内。取中位数最能接近其出生时间,即静轩公出生年约在1570年左右,万历丙辰年修谱时,静轩公约为46岁。按此年龄,曹相国公在序文中书其“当按之昭代,誌铭於瑞昌旧牒,手录三册贻孙子,意念殊似深远”,才符合人之常情!

那么如何理解“老我生华七十馀载”?正如前文所述,实际上这句话是后人补录的传赞之言,并非万历丙辰年静轩公就已经有七十余岁了。按“生不立传”的祖制,静轩公怎么可能会在万历丙辰年修谱时将自己的传记写进宗谱呢?这句话实际告诉了我们静轩公存世七十余载,较之其祖父元芳公仅存世49载来说,已是高寿了。按此推算,那么静轩公殁庚就当在157070=1640年之后不久,少则为1640年,多则为1644年(1644年明朝灭亡)。不妨也取个中位值为1642年。其时正值明朝末年战乱年代,故而其子不可能在那个战乱年代为其立碑。

综合说来,静轩公在世之年当约在1570~1642年之间。1570年为明隆庆庚午岁,1642年为明崇祯壬午岁。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静轩公所在的曹氏西庄历届修谱情况:首修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岁(1616);重修清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岁(1695);三修清乾隆五年庚申岁(1740)……自万历丙辰年至清康熙三十四年,该庄历经了近80年才重修宗谱。间隔时间如此久远,无怪乎静轩公的殁庚也是未知的。

另一个问题回归到静轩公究竟有无支系后嗣?按曹相国公原序所言“余族兄守志号静轩者,久留心於此间,当按之昭代,誌铭於瑞昌旧牒,手录三册贻孙子,意念殊似深远。”查其二子应梦、应文谱录可见,应梦无娶氏记载,仅记“应梦殁葬大箕铺曹箕泉屋左山”;“应文娶胡氏,公殁葬同母茔不传。”并未见到静轩公有孙子的记载。曹相国公为何在谱序中言及静轩公“手录三册贻孙子”?这里的“孙子”并非单指“儿子的儿子”,实则指“孙”与“子”。从“意念殊似深远”看,是说静轩公手录三册是准备留给子孙的,是赞叹静轩公此举意念特别深远之意。元芳公一脉也仅有小房守元公子应廷、应述二公开枝散叶,而守达、守志(静轩)、守逊均已不传,这或许与特定的历史条件、家族遗传基因等相关联。所幸静轩公亲房侄孙今时人丁兴旺,可告慰公之英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