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鱼露的奥秘

 深溪虎堂 2023-05-08 发布于上海
最近偶然学到了一个烧菜的小技巧,值得记录一笔。

炒绿叶菜的时候,所有的前序步骤都一样,大火旺油,蔬菜下锅后翻炒几下,趁热撒入鱼露,利用锅内高温逼出鲜味,顺便鱼露自带的咸味可以取代食盐的作用。成品和以前的做法相比,更加鲜美之余,味觉的层次感更加复杂,这个应该归功于鱼露的奥秘。
好奇心被吊起来之后,便特意去认真了解了一番,原来鱼露还真的有好多故事。

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鱼露都是在东南亚餐厅,其实大家错以为的舶来品是个名副其实,正宗地道的国货之光,而且可以说历史相当悠久,正儿八经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
目前查到的最早可追溯的文字记载,为距今1400多年前的北魏末年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在书中作酱法一节,有提到一种名为“鱼酱”的酱汁:“不用切。去鳞,净洗,拭令干,如脍法披破缕切之,去骨。大率成鱼一斗,用黄衣三升,一升全用,二升作末。白盐二升,黄盐則苦。干姜一升,末之。橘皮一合,缕切之。和令调均,內瓮子中,泥密封,日曝令漏气。熟以好酒解之。”

鱼露到底如何被发明出来,现在已经不可考,猜想应该还是利用盐渍保存食物的副产品。腌制咸鱼时排出的鱼汁,成分除了盐水,主要是由鱼类蛋白质水解产生的多种氨基酸组成。古人偶然一尝,发现既鲜味又营养,觉得倒掉可惜,就留下来充当调味料。一来二去,便慢慢普及开来,进而不断精制工艺,逐步演化成一种耳熟能详的佐餐佳品。

潮汕是中国鱼露的原产地之一,当地人将这种鱼汁称为“蘊汁”,“腥汤”,而将腌制的海产品称为“”。如清光绪《揭阳县正续志》记载说:“涂虾如水中花………土人以布网滤取之,煮熟色赤,味鲜美,亦可作醢。”这里“醢(hai)”是指用鱼(虾)肉制成的酱料,与上古的字义完全相同。

后来随着大量潮汕人下南洋,鱼露的做法也一路随着先民远涉重洋,开枝散叶。这种气味浓烈,提鲜增香又因地制宜的调味品很快便成为各国人民的宠儿。

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对鱼露或鱼酱都有不同的叫法,如越南有“纽库曼”( nuo ccham )、泰国有“侬摩拉”( Nam Pl a )、马来西亚有“菩杜”( Budu )和“马盏”( belancan )、福建则有虾油等。在越南旅行时,非常钟爱的当地经典蘸汁就是用鱼露、酸柠汁、辣椒、醋和糖混合而成,可作为煎蚝饼、越南春饼的绝配。

究其根源,鱼露与酱油相似,都是发酵而成的调味品。日常烹调中,鱼露可以代替酱油使用,加热过后鱼露的腥味会减弱,味道更易于接受,而且能够为菜肴增添鲜味,煮菜或熬制汤底均可加入。而且鱼露不像酱油,会给菜肴着色,可以根据菜品选择调味品。

鱼露在东南亚又分为越南鱼露泰国鱼露两种主要类型,由于两个国家料理风味不同,这两种鱼露的味道也存在差异。

越南料理以草本植物为基础,风味有限,其菜品主要依靠新鲜的原材料和鱼露来提升鲜味,为了与菜肴和谐搭配,越南鱼露口味较轻,鲜味浓郁。

而泰国料理常用香辛料,口味较重,更具刺激性,为了平衡各种调味料的风味,泰国产鱼露气味强烈,比一般鱼露更咸。

挑选鱼露首先看成分表,传统鱼露一般只用鱼和盐制成,成分越简单,鱼露的香味越醇正。另外,鱼露一般用透明瓶子装盛,玻璃瓶装鱼露更佳,还可通过观察色泽,判断鱼露品质优劣,鱼露一般为棕红色、琥珀色,无杂质、沉淀物。鱼露颜色越深,鱼露风味越浓,也不会有刺鼻腥味。

最后,安利几个不错的鱼露牌子,国产的凤球唛,泰国的水妈妈,丽尔泰,越南的Red Boat等等,风味各有不同,值得一试。

关于食物的那些点点滴滴小常识

带鱼的味道记忆

鳕鱼家族解密史

咖啡味道

一碗饸饹滋味长

一份来自全球500强CEO亲笔撰写的点菜秘籍

心中十碗面

为什么我要去写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食?

 烧菜这个事情,真的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心目中的好餐厅

那些五颜六色会跳舞的小人儿啊,你们在哪里呢?

端午节,黄米粽以及关于外婆所有的一切

一颗水蜜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