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说武汉 | 江夏宁港上的古桥

 人文武汉 2023-05-08 发布于湖北

江夏有很多古桥,我探访过梁子湖西南湖汊的南桥,还有两座与南桥一样有故事的古桥吸引着我,那就是江夏梁子湖西北湖汊宁港上的灵港桥与三眼桥。港,是一种湖沼地区特有的航道,在一片没有堤岸的宽阔的浅水沼泽水域里有一条可以行船的航道,这条航道就叫“港”。宁港,就是江夏古代的一条航道。

江夏三眼桥

从余家头出发,走二环经东湖隧道上光谷大道高架,再走江夏大道、天子山大道,拐上一条沿河乡村小路,不远就到了三眼桥。

三眼桥初看起来太不起眼。路边上有一块武汉市政府2011年立的文物保护碑。碑不大,在路边坡低矮的行道树底下。石碑旁有一条小斜坡沙土路向下走,底下是一大片鱼塘,三眼桥就静静地横卧在这一大鱼塘之中。

三眼桥

顺着沙土小路,我走上三眼桥。桥面明显经过整修,桥身古朴厚重,都是大块的青石错落叠压垒砌,三孔桥洞,大小相间,协调和美。既有利于行船走马,又包含了中国哲学与美学的思想。据狮子山村《王氏宗谱》记载:此桥是清代一位叫王金川的翰林官督办兴建,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

在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座翰林山,不知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修桥的王翰林而得名。仔细看起来,三眼桥像一位端正大方的古代美妇,非常精致淡雅,美丽而内敛。又有像明代家具一样的风格,结构简洁明快,用料大气,显得奢华而低调,这些都若隐若现体现了儒家与道家的思想。

但在一大片鱼塘中,这座桥又显得非常独特,这座桥通向哪里呢?这就要说说灵港桥了。

江夏灵港桥

从三眼桥出来,开车十来分钟,就到了灵港桥。灵港桥很让我震撼。

灵港桥

灵港桥是一座单孔石桥,桥上有护栏,桥下迎水面都有护坡。东西两端侧面各建有“八”字形的挡水墙,并且在桥墩两边各建有挡水墙柱,起到分水进孔作用,可减缓水流对桥墩的直接冲击,同时也可保护和稳固桥墩。

桥的两头,都有民居,形成一个村落街道,所以交通非常繁忙。一辆辆汽车,从古桥上飞驰而过,让我吃惊的是,竟然还有满载货物的大货车,呼哧呼哧的从这座有几百年历史的桥上毫不犹豫地驶过。

灵港桥还有一个让我迷惑的奇特之处,它有三个名字。在桥的一头一座土砖房窗户下,靠墙立着一块标牌,上面是“江夏区纸坊街林港村”灵港桥,究竟是“林港”,还是灵港?走上古桥,斑驳的石栏杆上,可以看到刻着繁体的“灵港桥”三个字,看来“灵港桥”这名字有些年头了。

但转到桥下,在桥身上有不少碑刻题记,从上面可清晰看到,嘉庆十二年募修“宁港桥”的记载。“林港” “灵港”“宁港”,这三个名字究竟谁是正宗的,又是怎么变迁的,我没有搞清楚,也没有去深究。这些碑刻中,据说有一块康熙十七年所刻,记载修桥者系雷化龙。另一些碑刻均为捐款人姓名及钱两的铭文。

不过,现在这座古桥的名字就叫灵港桥,可能是为了与附近的灵山相一致吧。

宁港湖汊与桥的关系

江夏三眼桥建在一片鱼塘中间,灵港桥有三个名字,这有啥联系吗?还真有关系,这就是宁港。

据清同治《江夏县治图页》所标识:从梁子湖过南北嘴进入宁港大汊,是一条良港。在宁港汊内约1公里明确标明为宁港,从宁港有两条路可通鲁湖。一条是通过灵港桥向西进入鲁湖,别一条是从狮子山北、翰林山南经带子街向西进入鲁湖。

从地图可以看到,几百年后,现在的宁港还留有2股水道的遗存。狮子山三眼桥在宁港北水道上,灵港桥在宁港南水道上。从梁子湖经过宁港,再由北水道、南水道两个航道进入鲁湖,由鲁湖从金口进入长江,这是古代江夏以及梁子湖周边的一个很重要的运输通道。

因为江夏城市建设与开发,北水道已经基本萎缩不见,所以,三眼桥才会在一片鱼塘之中,其实当年这里是一条船帆竞发的优良航道,现在所见到的鱼塘,是古代航道的遗存,是一条完整的水道被区隔不同大小的鱼塘形成的。

而南边的水道,在灵港桥下,还可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虽然不能行船,但还保留着河流的基本形态。而灵港桥前些年还是附近的灵山开采石头外运的必经之路,满载几十吨石头的大货车一次次从百年桥身上碾过,确实让人唏嘘。好在近些年灵山开始生态保护,不再开采石头,当地对重载大货车行驶灵港桥也做出限制,几百年老桥能够更久的留存于世,多少有些让人欣慰。

桥与人和物的关系

我们在灵港古桥流连,一名老妇从桥旁的石台阶下到水渠边洗菜,问我们是来干嘛的?我们说来看古桥。她说,这有啥看头,一座老桥,天天都在这里。是的,桥是几百年不变,但物是人非,这条宁港上,来来往往的人早就换了一代又一代。

历史上江夏很长时间都是“鄂”的中心城址,很多历史名人都来江夏游历,其中李白寓居安陆成为湖北籍女婿的10年期间,约10次乘舟往来于安陆、江夏与襄阳之间。李白自己说,“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他6次在江夏登岸,留给江夏的17首诗 ,如有“题江夏修静寺”。我也查了一下修静寺在哪里?原来修静寺是唐代书法家中唯一与书圣王羲之比肩的李邕,人称“李北海”的住所,就在现在的洪山公园里。当年,李白、李北海等相互交游,说不定就是从长江金口进鲁湖,再经过三眼桥或者灵港桥上岸,从热闹的江夏游历到远郊野外的洪山,住在修静寺里。

当然,经过三眼桥与灵港桥的,不仅有人,还有古代江夏纸坊的纸张,抑或是江夏古窑瓷器。清嘉庆十二年的灵港桥维修碑记载:车辙马迹之声,并分星交行李络绎之客不断。说明这里是与梁子湖连接的商贸集散地。从现在的地图仍然可以看出,三眼桥与灵港桥附近,还是重要的南北交通枢纽。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1926年 汉口码头

转载请注明出处,勿侵犯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