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努力/心态/得失/社交/人性/苦难/遗憾

 寂寞的雄鹰 2023-05-08 发布于辽宁

一、关于教育

南怀瑾先生说过一句话:你要晓得,教育的目的是成功做一个人。

人品不好,学历再高也是徒劳。

学会真诚做人,靠谱做事,才是社会的入场券。

把人品修炼好,就是最好的教育。

二、关于读书

林清玄说,读书是对精神和生命的化妆。

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他就拥有了一方属于自己的小世界。

在这片天地中,通过阅读,就能与书中伟大的人物对话交流,获得精神的丰盈。

余华也说,读书能够排遣负面情绪,使人神清气爽。

当生活出现烦恼时,就去翻一本好书吧。

再躁动的心只要沉浸在文字里,你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而清醒。

哪怕生活再灰暗,读书,都能帮你拨开迷雾,活出真正的自我。

做笔记,是读书的标配动作。阅读过程中,把那些触动自己的内容摘抄下来,同时也可以把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记录下来。这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可以促进自己的思考,把书中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认知。

写作,则是另一种快速转化知识的读书秘笈。以读书促写作,以写作促学习。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最好的,在读书过程中,你并不需要过多的写作技巧与表达水平,只要由心而发,让意念自由流淌,真实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最高级的读书方法,就是做老师,学会分享,一边读书,一边把学到悟到的分享给别人。这样你会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内在的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读书的水平会得到快速提升。

书要读,更要用,用才有用!在干中悟,在“事上炼”,知行合一,把读书所获得智慧应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及时复盘,及时总结,让书本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系统认知,这才是读书的真正目的所在。

读书,是生命的化妆。

人有两个模样,一个是外在的形象,一个是精神的长相,后者也可以称之为生命的模样。

林清玄说: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读书是治愈人生的一剂良药,它既是精神的化妆——长养气质,又是生命的化妆——觉醒灵魂,是我们精神长相最好的保养品。

读书多了,气质自然改变,如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 可以变其气质。”

读书是生命的化妆,长期坚持读书的人,心中有海,眼里有光。那些读过的书,化成生命的养分,进入他们的神经与血液里,融入到每一个细胞中,成为他们的身体与思想。

读书是最低成本的旅行,你可以通过读书开阔视野、舒展灵魂,登高山,临深海,入深林,跨越万水千山,奔向星辰大海,把意念酣畅淋漓地放逐于天地之间。

正如有人所说,很多东西,眼睛看不到,读书可以。耳朵听不到,读书可以。双手不能触摸,读书就可以。脚步不能丈量,读书就可以。身体无法抵达,读书就可以。

读书是生命的延展,我们没有办法无限延续生命的长度,但却可以通过读书与思考增加生命的宽度和厚度,提升生命的广度与维度。

读书也是最低成本的“内功”修炼,它在一个人的精神独处中,向内用功,向内生长,快速接轨前人的智慧与能量,同质相吸,同频共振,实现人生意念的升级与跃迁。

真正厉害的人,他们自觉地用积极向上、充满生机与能量的书籍占领自己的精神空间,让自己的意念始终在较高的精神能量层面上运行。

三、关于努力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胡适

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失败,都由于过去的不努力。我们要深信:今日的努力,必定有将来的大收成 。——胡适

心理学中有一个“竹子定律”,说的是一根竹子用了4年的时间,仅仅长了3cm。

从第五年开始,以每天30cm的速度疯狂地生长,仅仅用了六周的时间,就长到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四年,竹子将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米。

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不要担心你此时此刻的付出得不到回报,因为这些付出都是为了扎根。

人生永远是,越努力,越幸运。

四、关于心态

诗人曹勋说:人生不如意,十固常八九。

在生命的旅途中,坎坷和挫折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但很多时候,真正击垮你的不是磨难本身,而是你脆弱的心态。

一遇到不顺心的事,你就唉声叹气,怨天尤人,结果就此消沉。

危机还未临头,你就已经垂头丧气,失去信心,最后被轻易击倒。

正所谓,百事从心起,一笑解千愁。

人生路上,心宽一寸,路宽三丈。

只需养个好心态,纵使现实千疮百孔,也能在其中栽花种草,自在生活。

五、关于得失

人生就是一场得与失的轮回,祸福总相依,得失常相伴。

失去了一段感情,不过是为了寻找三观相合的人,能够同频共振,携手余生。

丢掉了一份工作,其实给了你重新选择的机会,让你得以在新的领域大放光彩。

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属于你的东西,无需刻意争抢;不属于你的东西,你也强求不来。

与其苦苦追求,争而不得,不如放下执念,一切随缘,尽人事,随天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六、关于社交

苏芩曾写道:跟谁在一起舒服就和谁在一起。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敷衍。

人与人相处,就是一场以心换心。

你投之以桃,我必报之以李;你雪中送炭,我定仗义相助。

与任何人相处,不要亏待每一份热情,也不会去讨好每一次冷漠。

把你的真心和付出,都留给那个值得的人,友谊才不会被辜负。

七、关于人性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成熟并不是看懂事情,而是理解人性。

人心幽微,若是不察,一着不慎,就在里面栽了跟头。

所以身处世间,千万不要相信人,要相信人性。

低谷时,别总想着别人会拉你一把,因为没有价值的你已对人毫无用处。

发迹后,也别到处炫耀,因为没有一个人希望你比他过得好,只会招来嫉恨。

当你能够正确的把握人性,就能活得清醒而透彻。

八、关于苦难

泰戈尔说过一句话:

“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

人生好比香料,被坎坷捣得愈碎,被挫折磨得愈细,反而愈发醇厚。

处境越是艰难,越要修心炼性,学会从苦与难中,汲取经验,吸收养分。

生命就是如此,度过了一关关的难,它就给你一次次的奖励。

这世上没有白受的苦,挺过了狂风骤雨,自能练就你的钢筋铁骨。

九、关于遗憾

你有没有发现,生活中总有人喜欢活在过去。

他们为了过往的一件小事不停地懊悔抱怨,结果自己不堪重负,还把当下的日子过得一团糟。

但其实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一次不回头的旅途,会经过无数条岔路口。

无论你如何抉择,总会错失一些沿途的风景,留下遗憾。

所以,不管在选择之后遇见了什么,都应不抱怨,不后悔。

坦然接受自己的选择,才不会错失了当下的幸福。

十、关于圈子

1.人一旦悟透了就会变得沉默,不是没有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没有了逢人作戏的兴趣。——鲁迅

2.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朱自清

3. 你要想发现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徐志摩

4. 我觉得一个人是享受独处的自由和安宁,但在人群中是无法融入的哀伤。——郁达夫

       很多人年轻时总以为圈子越大越好,朋友越多越好。

直到穿过了人群的喧嚣,才明白绝大多数的社交都是虚伪且无意义的。

人活一世,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苦,只能一个人吃;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与其在喧闹中焦虑无助,不如学会独处,专注自我。

把与人觥筹交错的时间,花在读书中,你就能为自己增值。

把耗费在人情送往中的精力,留给思考,你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