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式仿古四合院中的“斗栱”设计

 零壹贰012 2023-05-08 发布于湖北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一种构件,广泛传播于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对亚洲地区的建筑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殿堂、楼阁、亭廊、轩榭、牌楼等大式建筑上,是不可缺少的装饰构件。

文章图片1

斗栱是由若干个栱件层层垒叠,相互搭交而成的既具有悬挑作用,又具有装饰效果的支撑柱构件。

文章图片2

组成斗栱的栱件有:斗、栱、翘、昂、升5种基本栱件和相关附件,将这些独立栱件,进行相互组合,而不用任何黏胶和铁钉,就能组成既坚实又美观的受力构件,这是中国古建筑上的一大杰作,由若干栱件组合成一套斗栱的计量单位。

文章图片3

那么斗栱在中式仿古建筑中具备哪些作用呢?

1、它可以增加屋檐宽度,延长滴水距离

斗栱是用各种横直交叉的栱件,层层垒叠而成,由下而上层层扩展,放置在屋面檐口的柱枋上,可使檐口的伸出宽度增加,有斗栱建筑的上檐出要较大,上檐出大,对基础墙体的遮风挡雨范围也大,对保护台明免受侵蚀的作用也有所加强。

2、它能将檐口荷载进行均匀传布

屋面荷载是通过各个桁檩,传递给屋架梁,再由梁传递到柱。而有斗拱建筑的檐口荷载,不通过屋架梁,直接由檐口一排的若干组斗拱承接,然后均匀分散地传递到檐口柱枋上,使受力和传递更加合理。

3、它能丰富檐口造型,增添装饰效果

斗拱是由几种不同形式的栱件组合而成,它的立体造型非常优美,把它装置在檐口下,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生动活泼,富丽堂皇,大大增添了建筑的美观感。

4、它能增强抗震能力,提高建筑安稳度

在一般建筑中,梁与柱的交接点是承受横向剪力的薄弱点,在这些接点中,除刚性接点外,其余接点抗震能力都比较差,而斗栱正好解决了这一弱点,因为,它的构件都是横直交叉,严密咬合在一起的,可以承受来自纵横两向的剪力,并能自身分解这些作用力的破坏性,因而可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