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在中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而在瓷器中最为重要的 除了家喻户晓的青花瓷外 那就属 五 大名窑其实在古代时一些土人还不是待见青花瓷呢 说青花瓷,花里胡哨的好俗,还是素雅的好看 ![]() 况且,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 元代前面还有宋、五代十国...... 最主要的 就市场行情和历代评论而言 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 还是以五大名窑为主 ![]() 因此 我们就来一口气认识 了解中国瓷器里不得不知的五大名窑吧! 窑——窑口,用来烧瓷器的地方 工作作坊,先要有窑,然后才有瓷 这五大名窑,分别叫 ![]() 在开始之前,我先教你一个口诀 让你立马记住这五个窑 汝哥官钧定=乳鸽冠军定 ![]() 拿了冠军就定一只乳鸽来吃 在原本古籍的顺序也是汝哥官钧定 不过这也不影响啦 接下来让我们正式开始吧~ 咳咳! 五大名窑,简单一点说 它们就是四个民营企业和一个国营企业 ![]() 官窑放第一个讲 因为胡要先跟大家说清楚一个概念 就是官窑的含义 官窑,大致分一下两种含义: 一、给官方烧瓷器的窑 二、单指宋代朝廷兴建的窑 它们额分别是: 北宋汴京官窑&南宋修内司官窑、郊坛下官窑 五大名窑的“官”是第二种 单是指宋朝官府兴建的窑 当然它也从属第一种 在北宋,皇宫买瓷器的方式 还是民间办厂,朝廷订购 到宋徽宗时期 估计他的艺术细胞怎么用都用不完 便大手一挥自己整了个窑来烧瓷器 这就有了汴官京窑 ![]() 但是没多久北宋就灭亡了 接下来到了南宋环节 南宋延续了官窑设置 弄了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因此官窑也分旧官和新官 分别对应北宋和南宋官窑 当南宋也灭亡了过后 属于宋代时期的官窑也就随之消失了 汴京,北宋首都,现河南开封 汴京官窑还没找到窑址 据说是在现在的开封市地底下 因地下水位较高,挖掘起来很成问题 而南宋官窑有俩 修内司官窑和郊坛下官窑 两个窑都位于浙江杭州 分别在老虎洞和乌龟山 都已找到窑址 ![]() 总之,宋朝时期的官窑是正经的国企 因此烧出来的东西直供宋朝官服 都是顶顶棒的精品 ![]() ![]() 汝窑位于汝州 因地得名,所以叫汝窑 广义上的汝窑指汝州境内所有的窑 而狭义的汝窑专是指曾在北宋末期 为宫廷烧制天青色瓷器的窑 窑址现位于河南宝丰县清凉寺 因而它也叫汝官窑 现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等大型博物馆 所藏的汝窑天青釉瓷器就是在那里产的啦~ ![]() 原本汝窑是个民营企业 因为瓷器烧得好 因此加入了北宋官方瓷器的全家桶 给到朝廷的都是以天青色为主的 可能深点,可能浅点 总之天青色没跑了 方文山写在《青花瓷》里的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他已经在一档综艺上面说明是因为觉得 天青色这个词放那里太美了 因此就没有改了 ![]() 天青色的汝窑瓷器数量极少 有人之前统计说是只有67.5件 随着时间的推移 有一些藏了好久的也慢慢重现人间 所以这个数字也在慢慢增长着 但是增长得也很缓慢 据说现在全球共有92件 中国境内有67.5件 话说为什么是67.5件呢 这个0.5,是说广东省博物馆里 藏有碎掉的汝官窑瓷器的半件 ![]() ![]() 定窑,位于定州 现在位于河北省曲阳县 定窑从唐代就是烧 一直到元代终结,烧了六七百年 是一个百年老字号 ![]() 定窑以烧白瓷为主,卖得特别好 除了白瓷也会烧其他颜色的瓷 当时不论贵贱都可以用定窑瓷器 有文献记载五代时期定窑因为 生产量太大,赚钱太多 官家就已找上门来收瓷器税 到了北宋年间 定窑的白瓷已经烧得炉火纯青 也被官府安排上了 成为了北宋宫廷御用瓷器的一员 给官家的,一定是最好的 因此北宋那段时间生产的白瓷 都精巧到不行 ![]() 古籍中关于定窑有个很有趣的记载 就是“定瓷有芒不堪用”这件事情 这个“芒”,让各路专家好生解释 起先说这个芒口、涩口 原因是因定窑在一段时间内采用过覆烧 覆烧的意思就是把器物倒扣过来烧制 因此口沿处没有釉,所以有芒口 有芒口的定窑 讲究点儿的也会给它弄一个金属圈 套在口沿一圈 ![]() 而其他的窑,基本都是正烧 但是正烧,底部施釉是个问题 所以很多窑口就采用了支钉烧 就是拿个有几个小尖的东西顶着烧 这样烧出来,底部只会有几个小点点 ![]() 最后,风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转了 解释是说这个芒是光芒的芒 是觉得定窑太白太亮太刺眼 所以光芒太强,因此不堪用 ![]() 钧窑,古代钧州 现今的河南禹州市 钧窑就是属于创新改变命运的那种 长久以来瓷器的颜色不多 在白、青、黑等几个颜色区间 翻来覆去整了几百年 而瓷器的颜色是由釉里面的铁含量决定的 大致上铁含量低于1%烧出来的就是白瓷 1%至3%烧出来的就是青瓷 4%往上,烧出来的就是黑瓷 ![]() 但是钧窑的窑工 在釉里加了一些铜 然后奇迹的事情就出现了 出现一片一片的紫红色 这是人们没有见过的全新版本 一眼就爱上 ![]() 总之,因为其精美特殊的工艺 钧窑加入了北宋官方瓷器的全家桶 又以其特殊的工艺 引起了各地的效仿 现在考古学者在好多地方 都找到了钧窑窑址 找到了百来个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创新很重要啊 ![]() ![]() 前面汝、定、钧的名字 都是来自它们所处的地方 汝州、钧州、定州 哥窑的名字来源,很直白 哥,什么意思 哥 就是哥哥的意思啊 据古籍记载 哥窑来源于宋时俩兄弟 一个叫章生一,一个叫章生二 然后他们俩搞定了两个窑 哥哥搞的窑就叫哥窑 弟弟搞的就是弟窑(又曰生二窑、龙泉窑) 这里的哥窑 跟两岸故宫里所藏的哥窑 不全是同一个窑所生产的瓷器 经过考古人多年的挖掘、研究、讨论 最终认定 古籍中的哥窑产地在浙江龙泉 因此叫“龙泉哥窑” 毕竟是哥弟俩嘛 而在两岸故宫里面的那些哥窑 它们目前的称呼是“传世哥窑” “传世哥窑”的来源很复杂 它们的年代和窑口还未能完全弄清 其中有一些是来自宋代的哥窑 有一些则是来自前面提到的 修内司官窑在元代时所烧..... ![]() “传世哥窑”身上也有 像汝窑、官窑一样的开片纹 不过“传世哥窑”这个比较特殊 它有个响当当的名号——金丝铁线 ![]() 金色的细线+黑色的细线=金丝铁线 还是你们会造四字成语啊 ..... 好啦!五大名窑就到此为止了 最关键的是它们的烧制技艺 如今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信在传承者的手中 文中的所述的瑰宝能得以延续发展 ![]() 五大名窑瓷器鉴定口诀哥汝官钧胎色灰,官胎质密釉下垂。 汝窑薄胎又裹足,钧胎重厚超汝官。 胎薄体轻认定窑,竹刷芒口泪淌垂。 注解:宋代有五大名瓷,即哥、汝、官、钧窑。胎是灰色,但官胎质密釉下垂,汝窑胎薄裹足,钧窑胎重、厚的超过汝窑和官窑、哥窑器。胎薄体轻是定窑特点:胎白、口没釉,定窑有足刷纹,釉有泪滴下垂的痕迹。 |
|
来自: wuming0717 > 《艺术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