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方法:诊断应用 ![]() 无论是先天性病变还是获得性病变,对于超声诊断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定位 ![]() 1 表皮层 ![]() 2 真皮层 ![]() 3 皮下 ![]() 4 附属器 ![]() HFUS具有最佳的解剖分辨率,有助于病变定位。 ![]() 定位后可进行定性 1 实性 ![]() 实性(脂肪瘤,B mode,24 MHz) 2 囊性 ![]() 囊性(表皮样囊肿,B mode 17 MHz) 3 血管性 ![]() 血管性病变(先天性血管瘤– 能量多普勒,24 MHz) ![]() 01 常见实性肿瘤 脂肪瘤 ![]() 起源: 具有不同间充质成分的成熟脂肪细胞:纤维 (纤维脂肪瘤) 及毛细血管 (血管脂肪瘤) 临床表现: 无痛肿块结节 超声表现: 椭圆形或圆形病灶,长轴与皮肤平行,低回声(纤维脂肪瘤)、高回声及异质性(血管脂肪瘤)、可显示较薄间隔(< 0.2 cm) 、多普勒超声显示乏血供 相关知识点: 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恶性风险为 1% (恶性常出现在下肢、肩膀、腹膜后,>5cm,伴有钙化、快速生长或具有侵袭性)。 HFUS可用来描述脂肪瘤与血管、神经和肌肉肌腱的解剖关系(帽状腱膜或肌肉腱膜层) 皮肤纤维瘤 ![]() 起源: 变异性纤维瘤(75%-80%的结节);反应性过程(创伤, 丘疹性荨麻疹) 临床表现: 无痛红斑或褐色结节 超声表现: 真皮内低回声,边界不清(游标)。 可以出现局部毛囊扭曲(结节状)、囊性内容物(出血性或动脉瘤性)、真皮萎缩、血流出现变化 相关知识点: 常见于中年妇女的四肢与躯干 别称: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 结节性筋膜炎 ![]() 起源: 纤维反应增生性病变: 成纤维细胞或肌成纤维细胞性肿瘤 临床表现: 快速生长的痛性结节,10-15%有外伤史 超声表现: HFUS显示皮下或筋膜周围边界不清、不规则的低回声结节,SMI血流多变 相关知识点: 常见于青年人前臂掌侧(20-40岁) 定位: 上肢(45%)、躯干(20%)、头颈部(16%)及下肢(16%) 常有相关的脂膜炎的征象 毛母质瘤 ![]() 起源: 毛发基质源性肿瘤 临床表现: 单发或多发,红色或青色肿胀 超声表现: HFUS:真皮或皮下圆形、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内见高回声伴声影,或完全钙化。随病变内钙化增多,血流信号减少 相关知识点: 常见于儿童或青年人的头颈部及四肢 别称:钙化上皮瘤 神经纤维瘤 ![]() 起源: 神经鞘 临床表现: 结节性病变,90%呈孤立性,可弥漫、局部或丛状分布 超声表现: 局灶: 浅筋膜下边界清晰的低回声结节(箭头) 弥漫: 表皮或皮下多发结节,边界不清,回声不均 丛状: 沿神经束分布多发低回声结节,呈“蠕虫状” 相关知识点: 多发者可能与神经纤维瘤病I型有关 神经鞘瘤 ![]() 起源: 神经鞘的施旺细胞 临床表现: 单发结节 超声表现: 梭形偏心性肿块,可见脂肪分隔征(典型的MRI图像:病灶周围有一层薄薄的脂肪(三角形) 相关知识点: 可能与神经纤维瘤病II型有关 02 常见囊性肿瘤 表皮样囊肿 ![]() 起源: 先天性、创伤性(手术史) 临床表现: 可触及结节,油脂样碎屑渗出 超声表现: 真皮或皮下组织圆形病变,部分可见窦道与表皮相连 相关知识点: 破裂时形态不规则,可伴周围肉芽组织炎,图像特征可以指导治疗 皮样囊肿 ![]() 起源: 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皮肤残余 临床表现: 沿颅骨融合线的单发结节(上眼睑或眉毛外侧) 超声表现: 真皮和皮下无回声病变,壁厚,周围高回声线(相当于毛发回声),偶尔病变有回声(对应皮肤碎片),可见骨性边缘凹陷 相关知识点: 中线病变必须进行影像学检查,以除外与中枢神经系统相连 外毛根鞘囊肿 ![]() 起源: 充满角蛋白,来自毛囊外鞘,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临床表现: 单发或多发,质硬可移动结节 超声表现: 真皮和皮下组织无回声或低回声病变,内部回声与碎屑相关。钙化、线性中央高回声与紧致的发束及角蛋白有关 相关知识点: 最常见于头皮,鉴别:毛母质瘤(毛囊基质良性肿瘤) 藏毛窦囊肿 ![]() 起源: 久坐、慢性创伤、肥胖、体毛过多 临床表现: 结节常出现在骶尾部、臀间裂等部位 超声表现: 假性囊肿,真皮和皮下组织椭圆形或窦状结构,有高回声线(对应毛发) 相关知识点: HFUS改善手术计划 腱鞘囊肿 ![]() 起源: 位于关节和腱鞘旁 临床表现: 肢端单发结节,使皮肤隆起 超声表现: 真皮和皮下边界清晰结节,与邻近关节、肌腱或腱鞘相连 相关知识点: 手脚常见 黏液囊肿 ![]() 起源: 黏液样变性,胶原变性 临床表现: 肢端坚硬结节 超声表现: 圆形囊肿,通常不与关节相连 相关知识点: 常出现在甲床,甲母质受压,甲板凹陷 03 常见血管病变 血管肿瘤 先天型 起源: 良性血管瘤 临床表现: 单发病灶(占80%),发生于出生后2周到2月,出生至2岁快速生长,为增生阶段,随后进入平稳期,生长趋于平稳,并有自发的消退,最终达到渐开式平衡 超声表现: 回声与血供因期而异: 增生阶段: 实性、低回声、边界不清(与动静脉血管或动静脉瘘相关) 平稳期: 混合回声(血管过多或过少);低回声(无血管、较薄表皮层) 或高回声(脂肪代谢障碍) 相关知识点: 最常见的儿童肿瘤(5%-10%的儿童期肿瘤) 60% 发生在早产女婴的头颈部,过表达 GLUT-1 (+) 随访:肝和中线血管瘤(脑和脊髓)应评估与综合征的相关性 血管肿瘤 婴儿型 ![]() 起源: 良性血管瘤 临床表现: 比先天型血管瘤少见 出生时最大,出生后无增长 分型:RICH, NICH, PICH 超声表现: 超声检查包括真皮层和深部结构 RICH(rapidlyinvolutive):快速消退,低回声,明显血管化,主要是静脉 NICH(noninvolutive):无消退,静脉扩张、钙化、滋养分支 PICH(partiallyinvolutive): 部分消退 相关知识点: 消退迹象:体积减小、回声增高、血供减少 血管畸形 ![]() 起源: 脉管发育不良(非肿瘤) 临床表现: 出生即存在 发展较慢,与孩子的生长呈正比 与许多综合征相关 超声表现: 无回声网格,占位效应不明显 (a)静脉:单相血流、可压迫、静脉石、血栓; (b) 动脉: 具有收缩期与舒张期血流; (c) 淋巴和毛细血管: 无血流(< 2 cm/s) 相关知识点: 低速血流:加压探头可见 ![]() 04 常见皮肤肿瘤 非黑色素瘤 基底细胞癌(BCC) ![]() ![]() 发病率: 80%(85% 发生在面部) 起源(组织学): 表皮深层(基底部) 超声表现 真皮或表皮下低回声病变,内见点状钙化。部分病灶内见无回声区 血流(Doppler SMI): 在肿瘤内或深层,有少量到中量低速血流 相关知识点: 钙化点与预后相关 非黑色素瘤 鳞状细胞癌(SCC) ![]() 发病率: 15% 起源(组织学): 表皮浅层(棘状细胞层) 超声表现 表皮下低回声病变,表面凹凸不平,常见角化过度形成的线状强回声 血流(Doppler SMI): 侵犯范围较广,内部及外周中等血流 相关知识点: US对手术方案的规划至关重要,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需评估血管、软骨及神经侵犯 黑色素瘤 ![]() 发病率: 4% 起源(组织学): 表皮深层(黑色素细胞) 超声表现 表皮或真皮下低回声病变,形态不规则 血流(Doppler SMI): 多普勒或SMI显示丰富血流(与血管生成和转移风险相关) 相关知识点: US对于分期非常重要,可评估卫星转移灶和淋巴结转移 US可以很容易的显示各种常见皮肤肿瘤的图像特征 未完 待续 前文链接 【文献学习】皮肤超声Radiologic Approach for Skin US --Radiographics(一) 【文献学习】皮肤超声Radiologic Approach for Skin US --Radiographics(二) 图、文 | 解欣欣 付帅 编辑 | 杨若琳 |
|
来自: VIP2023508 > 《北医三院浅表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