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高质量调研赋能法院工作

 随手一阅 2023-05-08 发布于浙江

原标题:让高质量调研赋能法院工作

文章图片1

杜前 浙江省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助推器,也是开展好主题教育的必然要求。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再次阐明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为我们的调研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人民法院来说,调研工作是确保更好践行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职能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为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全面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需要精准把握调查研究的总体要求、理念方法和实践路径,充分发挥调查研究探寻司法规律、破解司法难题、指导执法办案、服务党政决策的重要作用,以公正与效率的统一答好人民满意的时代问卷。

一、调查研究要坚持人民至上

人民性是人民法院开展调查研究的根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通过调查研究把人民群众面临的问题、反映的意见、创造的经验收集反馈、总结提炼,以更好地改进工作方法提升能力。

要把稳政治方向。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调研工作的根本要求,让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深刻领悟党的创新理论及深入研究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过程。

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摸清搞透人民法院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过程中反映出的矛盾和问题、优势和劣势等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过程。

要做到上下贯通。吃透“上情”、摸清“下情”,将形势要求、前沿动态与群众需求融会贯通,从上级要求中找切入点、从工作实际中找落脚点,确保问题找得准、挖得深,使调查研究的过程成为推动司法事业发展的过程。

二、调查研究要切实解决问题

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要把问题作为调查研究的出发点,把真正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推动审判工作的突破口、关键点。

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司法实践中改革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审判执行面临的重点问题、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研,破解司法实务中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破除制约法院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坚持实事求是。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对调查研究了解到的情况问题,做到有一是一,有二是二,避免先入为主、事先定调,将结论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力戒走形式、走过场,避免调研与工作“两张皮”。

要坚持系统思维。发扬“解剖麻雀”精神,自觉把法院工作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谋划,针对案件审理过程中以及判决后衍生出的新型社会治理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解剖典型、总结规律,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三、调查研究要讲求科学方法

调查研究的方法手段是否全面,决定了对客观事物的认知程度和决策的科学程度,因此要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开展调查研究。

立足区域特点,从更高站位谋篇布局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推进法院工作开创新局。例如部分地区的人民法院可以围绕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调查研究突出区域间司法合作等问题;部分地区的人民法院可以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环境资源审判机制等深入调查研究。

丰富研究方法,在用足用好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实地考察等传统调研方法的同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依托海量案例资源和大量数据分析,结合逻辑推理、定性定量分析、文献分析等方法开展调查研究,提高解决问题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聚焦热点前沿,提升对某个领域案件办理过程中新型问题、疑难问题、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加强对学术热点和前沿问题的跟踪调研,将最新理论成果带入到审判工作过程中进行检验并深入思考,促进审判质效提升。

坚持学思并用,将积累梳理的案件法律争议焦点、审判感悟等作为调查研究素材,在办案过程中深入思考案件裁判的逻辑思路、背后的法理,实现从案例到理论的调查研究转化,提升法官的政治素养、业务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从而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

四、调查研究要凝聚内外合力

解决当下人民法院面临的司法实践复杂难题,需要内挖潜力、外借助力。

搭建平台挖潜力。要注重多元化调研平台打造,常态化开展调研培训、技能竞赛、征文评比等活动,浓厚调研氛围。办好调研刊物,将优秀获奖论文予以刊发,加大成果展示。

联动协作聚合力。要充分发挥法院调研部门的作用,同时借助社会各界调研资源,加强与党委、人大、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等单位的交流合作,建立健全常态化调研工作联系制度,形成调研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智慧赋能添智力。完善法院智库建设,建立协作机制,建立调研人才库,协同开展理论性较强的重大课题研究。加强调研工作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借助数字平台优势,为信息获取、数据分析、样本调查等提供便利,提升调查研究的精准性、客观性、有效性。

五、调查研究要加强综合保障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调查研究实不实、质量高不高,关键在组织领导、制度保障,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是提高调查研究工作执行力的有力抓手。

用好考核“指挥棒”。优化考核办法,将调查研究工作纳入岗位目标责任考核,作为评优评先、遴选入额考核的重要内容,与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发挥正向激励效果,鼓励干警在完成审判执行主职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调研。

织细机制“保障网”。加强调研队伍建设,重视选拔培育调研骨干,通过学术沙龙、专家授课、案例分享等方式,提升调研能力。健全转化推广机制,将调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创新机制、亮点品牌、典型案例,加强司法调研的应用性和可操作性。

当好示范“领头羊”,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调查研究、申报重大课题,抓实前期统筹安排、中期督促推动、后期转化应用等关键节点,交出对司法工作指导具有重要意义的调查报告,并通过课题开题、专题会议、主题研讨等方式,确保调研取得实效。

(法治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