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六国风云(四十):三秦争霸赛后秦灭前秦、西秦

 思明居士 2023-05-08 发布于河北

#历史开讲#

公元386年,苻登称帝,前秦、后秦争斗不息。若只是两国相争,还不显得混乱。问题是,趁着战乱之际,陇西鲜卑乞伏国仁却在苻登即位的头一年,谋求自立。这个政权,被史家称为西秦。

文章图片1

陇西、陇东一带的形势越发复杂。在统治初期,西秦国主乞伏国仁确立了睦邻友好的外交策略。到了乞伏乾归的时候,西秦实力增强,为此苻登对其百般笼络,希望他能成为自己的臂助。可惜,天不遂人愿,苻登最终还是死在了姚苌的继承人姚兴的手中。

三秦之中,仅余二秦。姚兴在公元400年灭了西秦,成为本场争霸赛的冠军。

乞伏鲜卑的来源

在前秦、后秦进入短暂休战期的情形下,咱们再来了解一下同样位于中国西方、崛起于二秦周边的国家,它的国号也叫作“秦”,乃是因其地处战国时秦国之故地而为名。为了区别于前秦、后秦,这个秦国被《十六国春秋》冠以西秦之称,后世亦因而用之。

前秦建元二十一年(385)八月,苻坚为姚苌所杀,得知消息的陇西鲜卑族(唐长儒等人为是赀虏)首领乞伏国仁,打算趁势自立。他对他的豪帅们说:“苻氏以高世之姿而困于乌合之众,可谓天也。夫守常迷运,先达耻之;见机而作,英豪之举。吾虽薄德,藉累世之资,岂可睹时来之运而不作乎!”

言语间,颇有些“时来运转”的意思。那么,这个“累世之资”是什么意思呢?这须从乞伏部落的来源说起。

《晋书·乞伏国仁载记》曰:“在昔有如弗(漏'与’)斯(漏'引’)、出连、叱卢三部,自漠北南出大阴山,遇一巨虫于路,状若神龟,大如陵阜,乃杀马而祭之,祝曰:'若善神也,便开路;恶神也,遂塞不通。’俄而不见,乃有一小儿在焉。时又有乞伏部有老父无子者,请养为子,众咸许之。老父欣然自以有所依凭,字之曰纥干。纥干者,夏言依倚也。年十岁,骁勇善骑射,弯弓五百斤。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号之曰乞伏可汗托铎莫何。托铎者,言非神非人之称也。”

文章图片2

乞伏国仁

与很多民族的传说一样,乞伏鲜卑的先世也充满了传奇色彩。撇开这层色彩,我们可以看出,在古老的漠北地区,有如弗(即乞伏,为鲜卑族)、斯引、出连、叱卢这四个部落。(笔者按:中华书局点校本《晋书》的校勘记认为,《晋书》脱漏了“与”“斯”两个字,漠北原为四个部落。)

后来,他们从漠北往南,出大阴山,乞伏部的一个老人收养了一个显露出神迹的小孩,取名为纥干。按照鲜卑语,这就是“夏言依倚”——华夏的依倚——的意思。看来,老人对乞伏纥干的寄望很深。后来,乞伏纥干果然非比寻常,成为一名“非神非人”的领袖。

到了晋武帝泰始初年(265年左右),乞伏纥干的后人乞伏祐邻率五万兵众南迁至高平川,其子乞伏结权又迁民于牵屯。其后,乞伏利那、乞伏祁埿先后继位,前者的儿子乞伏述延又成为新的领袖,他在苑川(今甘肃兰州西固)。击败鲜卑莫侯,收降两万余落,此后便长期居于此地。

《水经·河水注》中记载道:“苑川水出勇士县(勇士川,今甘肃榆中东北)之子城南山,东北流历此成川,世谓之子城川……”不过,这并不是说乞伏氏一直占据着苑川、勇士川、牵屯山。

故事说来十分曲折。乞伏述延死,其子乞伏傉大寒继位。在此期间,刚好赶上石勒大逞威风,消灭前赵之事。乞伏傉大寒心说,惹不起,遂率众迁去了麦田无孤山。直到乞伏司繁继立,才徙民于度坚山。这一次迁徙,也与后赵有关,他们饱受石虎的侵逼,只能另择居所。

文章图片3

度坚山位于陇西一带,大致在今甘肃省东部。这便是乞伏鲜卑又被称作陇西鲜卑的原因。迁居之后,乞伏氏与汉人杂居,久而久之,便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前秦建元七年(371),将领王统进攻乞伏部落,乞伏司繁力战不敌,五万落部民都缴械投降。乞伏司繁也只能归降于苻坚。我们都知道,苻坚仁厚,故而乞伏司繁虽身在长安,但苻坚待他不薄,封他做南单于,两年后,见乞伏司繁立下击败鲜卑勃寒的战功,便恩准对方回镇勇士川。

顺便说一句,刚刚提到的这位猛将王统,他的父亲正是咱们提过多次的王擢。王擢父子本占有大量部曲,这是他们作战时的一股有生力量。

第二年,苻坚成功消灭前凉,将河西、陇右收入囊中。

文章图片4

乞伏国仁立国,筑勇士城

前秦建元十二年(376),乞伏司繁卒,其子乞伏国仁继位,继续镇守勇士川。

这一镇,就是七年,在这段时日里,前秦的发展可谓是如日中天,乞伏国仁也借此壮大自己的实力。等到苻坚攻打东晋时,乞伏国仁也在征战之列,他被授为前将军,统领先锋骑兵。但最后,乞伏国仁却没参与战争,因为此时他的叔父乞伏步颓在陇西作乱,苻坚便令乞伏国仁去解决这件事。

苻坚的心态无从得知,也许他是认为乞伏国仁对他忠心耿耿;也许他是认为乞伏国仁能以亲人的姿态,较为和平地完成任务。后者的成分可能多一些,但事实证明,苻坚他想多了。

且说,乞伏步颓听闻乞伏国仁作为“讨逆”之军,前来讨伐他,心里真是乐开了花,他忙不迭在路上迎接他的侄儿。

接下来,乞伏国仁在宴席上喝得兴奋了,便卷起袖子捋起手臂——一副干架的姿态,大声说:“苻氏往因赵石之乱,遂妄窃名号,穷兵极武,跨僭八州。疆宇既宁,宜绥以德,方虚广威声,勤心远略,骚动苍生,疲弊中国,违天怒人,将何以济!且物极则亏、祸盈而覆者,天之道也。以吾量之,是役也,难以免矣。当与诸君成一方之业。”

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他不仅不想去平叔父的叛,还期待着苻坚的战败、前秦的崩盘,他好借此成就一番大业。

值得注意的是,乞伏国仁也认为苻坚骄傲自满,此战必败。这与慕容氏对战事的预测如出一辙。写至此,不禁有些唏嘘。古人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诚如是也。

所以说,苻坚希望乞伏国仁能帮他解决后方的问题,根本不靠谱。眼下乞伏叔侄不仅把酒言欢,还等待着苻坚出糗遭难。

果然,不久之后乞伏国仁就听说苻坚战败的消息了,他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就是“招集诸部,有不附者,讨而并之”,而后,他的兵力达到了十余万。

再过了两年,苻坚死于姚苌之手,这便出现了我们这节开头所说的事件。公元385年九月,乞伏国仁自号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又兼任秦、河二州牧。

就此,西秦政权建立起来(未立国号),年号为建义。

建国之后,乞伏国仁也建构起了自己的国家机构:左相乙旃音埿、右相屋引出支、左辅独孤匹蹄、右辅武群、上将军乞伏乾归(弟弟)……

实际上,早在乞伏述延担任部落领袖之时,乞伏部所领的四部联盟,便已开始向国家形态过渡了。当时,乞伏部落至少有五十余万人口,他任命他的叔父乞伏轲埿为师傅(相当于丞相),委以国政;斯引乌埿为左辅将军,镇蔡园川;出连高胡为右辅将军,镇至便川;叱卢那胡为率义将军,镇牵屯山。

这不难理解,因为人口规模较大,急需更有秩序的管理方式,加之邻国(如前赵、前凉)多为封建制国家。

故此向邻国借鉴经验,便成了不可阻遏的发展趋势。

总之,可以明确的是,在西秦正式建国之前,早已有过封建化的倾向,具备国家形态的雏形。这成为乞伏国仁立国之路的奠基石。不过,从乞伏国仁任用的官员名单上,可见原部落联盟的三部首领,似已不再居于主要地位。这也是西秦尝试摆脱原始部落联盟阶段、步入国家形态的一种表现。当然,乞伏国仁建了年号,这更是他建立国家政权的明证。

在乞伏国仁建国之初,西秦的国土,大致包括了武城、武阳、安固、武始、汉阳、天水、略阳、漒川、甘松、匡朋、白马、苑川这十二郡。说起来,似乎也不少,但实际地盘要小得多,因为在十二郡中,如天水、略阳这样的郡,有的是名义上占据的,有的是侨置的。

在十二郡中,乞伏国仁又在勇士川筑勇士城,这便是西秦的第一个都城了。

注重外交策略,奠定西秦之基

之前说过,在陇西、关中的范围内,还有前秦、后秦这两个国家。二者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拉锯战。作为他们的邻国,乞伏国仁既要保境安民、充实人口,又要图谋发展、扩张领土,不得不在外交策略上格外注意。

当年冬天,鲜卑匹兰率众五千归降,此事固然令人高兴,但也有那么几拨人,不愿归降,甚至主动攻袭他。比如说,次年(386)正月,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人秘宜和一些羌人合兵进袭西秦,对其形成合围之势。

当此情形,乞伏国仁认为,先下手为强,不可坐以待敌。于是乞伏国仁突袭秘宜,秘宜兵败后逃回南安。当年七月,秘宜带着弟弟莫侯悌(又作莫侯悌眷)及三万部民投降西秦,二人获封为东秦州刺史、梁州刺史。

应该说,在乞伏国仁的努力下,充实人口这一目标,基本得以实现;但扩张领土,却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一件事。

一则,在西秦的东面,苻登虽在“认真”地打仗,但姚苌却滑得跟泥鳅似的,一会儿刚,一会儿苟,乞伏国仁想要乘虚而入抢地盘,实在是太难了,比如天水,就被姚苌牢牢地攥在手里;二则,后凉刚刚立国,吕光虽未与乞伏国仁产生摩擦,但却把建设政权作为核心任务,乞伏国仁也不可能向西扩张;三则,西秦的南边分布着以漒川羌为主的羌族部落,他们以及漒川之外的鲜卑吐谷浑部——在位的是吐谷浑视连,他们的实力也不容小觑。

这么看来,西秦的东、西、南面都不易开拓,乞伏国仁也不能过于强求。为此,他确立了睦邻友好的对外策略。一时之间,无论是前秦、后凉,还是吐谷浑,都成为乞伏国仁的“好朋友”。

至于实力相对较强的后秦,乞伏国仁的态度则不甚明朗。但从他建义三年(387)三月,接受了苻登所授的使持节、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苑川王等封号的行为来看,他与姚苌应该没有多少往来。

总体上看,乞伏国仁没有打诸国的主意,转而将巩固政权放在第一位。

要想巩固政权,势必要与周边势力处好关系。能笼络、能合作当然是最好的,实在不行了也只有打上一架,发起兼并之战。这种做法,当然还是十分传统的,有着部落制联盟集团的遗风。

比如说,当年六七月间,乞伏国仁发动三万骑兵,打败了密贵、裕苟、提伦这三个鲜卑部落;他又击溃了高平鲜卑没奕于(又名没弈干,初附前秦,再与乞伏乾归往来,后收留没奕干,投后秦)、东胡金熙的联军。最终,二者狼狈逃跑,三部自忖不是乞伏国仁的对手,遂率众而投,各有封赐。

往往地,由于结成联盟的部落太多,不时会产生叛附不定的现象。次年(388)春,乞伏国仁就面临了一次谋反事件。

西秦的建威将军叱卢乌孤跋在牵屯山聚众谋反。乞伏国仁亲自带领七千骑兵去征讨,阵斩其部将叱罗侯,收降了千户民众。叱卢乌孤跋再也没脾气和乞伏国仁对抗了,最终选择投降。

凭借着平叛之势,乞伏国仁于夏日主动出击鲜卑越质部首领越质叱黎,俘虏了他的儿子诘归。为了笼络越质叱黎,乞伏国仁又以诘归为陇西太守,令他镇守平襄。平襄,便是之前越质部的驻地。通过这种手段,乞伏国仁把越质部攥在了手中。

毋庸置疑,作为西秦的建立者,乞伏国仁对外采取了正确的军事策略,既交好诸国,又不断兼并大小部落,壮大实力,基本上达到了称霸一方的既定目标。

值得称道的是,乞伏国仁在文治方面也是有所建树的。他懂得农业与牧业是同等重要的,他明白举贤纳士是巩固统治的有效手段,他清楚教育文化是应该执行的基本国策……

在乞伏国仁的努力之下,西秦在短时间内已成为一个国泰民安、发展势头大好的国家。

只可惜,留给乞伏国仁施展抱负的时间并不多了。刚刚处理好越质部的事情,他便因病去世了。其谥为宣烈王,庙号为烈祖。

乞伏国仁死后,诸臣都推举他的弟弟乞伏乾归为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河南王,主因是乞伏国仁的儿子乞伏公府年龄还小。此外,兄终弟及,也是少数民族政权长期以来的政治传统。比如南凉,秃发乌孤死前便传位于弟。

乞伏乾归即位之后,大赦于境内,改元太初。

文章图片5

乞伏乾归

开疆拓土,壮大西秦实力

在《晋书》中,对乞伏国仁、乞伏乾归两兄弟,是这样作对比的:“国仁骁武,乾归勇悍。”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前者更侧重于武略,后者则更侧重于勇武。

如果要让笔者给乞伏乾归一个标签,笔者会说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复国、复辟之君”。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复国还是复辟,都很难实现,而乞伏乾归却办到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国家在他手中从兴盛走向灭亡,又从灭亡走向重生,这绝不是靠“勇悍”就能办到的。

犹记得,梁武帝萧衍失去他的帝国时,曾说:“自我得之,自我失,亦复何恨!”跟乞伏乾归比起来,他实在是太过“阿Q”了。

这么说来,就凭乞伏乾归这种不服输的态度,都值得我们对他竖起大拇指。

来吧,乞伏乾归,请开启你的传奇人生!

西秦建义元年(385),乞伏国仁建立西秦,以乞伏乾归为上将军。乞伏乾归生年不详,能在史籍中找到记载的部分是“雄武英杰,沈雅有度量”。

由于乞伏乾归出色的能力,三年后,大臣们都一致认为,他是国家领袖的不二人选。即位之后,乞伏乾归以妻边氏为王后,又委任了自己的领导班子:以南川侯出连乞都为丞相,以镇南将军、南梁州刺史悌眷为御史大夫……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晋书》中还记载了乞伏乾归置百官时仿照了汉制。

这就说明西秦的汉化程度,又进一步加深了。他在尝试改变哥哥在位时重用少数民族官员的情况。

九月间,乞伏乾归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这距离乞伏国仁立都于勇士川,仅仅只有三年之隔。史书上并未留下乞伏乾归迁都的理由的直接说明,但因他在建国之初基本遵循哥哥的治国方针,以巩固政权为要的做法,笔者猜想,他有可能是在勇士川感受到了较大的生存压力,才迁都于金城的。

西秦太初二年(389),苻登遣使而来,授乞伏乾归为大将军、大单于、金城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当年乞伏国仁就是站在前秦这边的。在乞伏乾归继续承认苻登的名号、地位之后,乞伏乾归迎来了两大喜事。

文章图片6

苻登

其一,是南羌独如率七千士众投归;其二,是乞伏乾归击败并招降了盘踞在牵屯山上的休官阿敦、侯年二部。第二件事,尤为可喜。要知道,二部的部众在万落(一落大致为七到十人)之上,他们对西秦的边境安危构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征服了他们,势必对壮大西秦的国威,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时之间,乞伏乾归声威远播,达到了“秦、凉鲜卑、羌胡多附”的效果,就连吐谷浑大人视连也遣使来进贡特产。对于归附的部落,乞伏乾归都予以了安置,授其官职爵位。

这年十一月,羌族首领枹彭奚念主动归附乞伏乾归。由于他本来占据了枹罕——河州的治所,所以乞伏乾归让他做了北河州刺史。自此以后,枹罕也成为西秦的领地之一。

这里发生过谢艾击败后赵麻秋的战争;将来,它还会成为西秦的重要城市。

西秦太初三年(390)间,先前为乞伏国仁所败的陇西太守越质诘归,据平襄而叛,自称为建国将军、右贤王。乞伏乾归当然不能容许对方这么干,到了第二年(391)初,一举将其击败。越质诘归向东逃至陇山,不日后主动投降。乞伏乾归没有再跟他计较,稍后又将宗族之女许之为妻,封他为立义将军。

刚刚入夏,没奕于以子为质,请求乞伏乾归帮他一起对付鲜卑大兜国。乞伏乾归欣然许之,二者合兵将大兜打得节节败退,最后从安阳退到了鸣蝉堡。乞伏乾归犹嫌不够,直到他攻陷了鸣蝉堡,才心满意足地返回金城。

遵从之前的约定,乞伏乾归把质子还给没奕于,但没奕于旋即背盟,这可惹恼了乞伏乾归。八月间,乞伏乾归率领万余骑兵,突袭没奕于。没奕于无力相抗,只能放弃高平,投奔高平东边的楼城。乞伏乾归穷追不舍,一箭射瞎了没奕于的眼睛。

至此,乞伏乾归再次扩张了西秦的领土。

遭受挫折,乞伏乾归暂失枹罕

就在乞伏乾归炫示武力、开疆拓土的统治初期,发生了一件令他很不愉快的事。

本来吐谷浑的大人视连,是向乞伏乾归称臣纳贡的,在太初三年四月间,他再度遣使而来,乞伏乾归也拜他为沙洲牧、白兰王。可惜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随新首领的上位而告以终结。

九月间,视连卒,其子视罴即位。比起他老爸而言,视罴心高气傲、不甘人下,不愿接受西秦的封号。这当然得罪了乞伏乾归,他暗暗地记下了这笔账,待他日时机成熟必要视罴付出代价。

糟心的事也不止这一桩。

由于西秦扩张得太快,招致了后凉吕光的强烈不满。恰好,此时吕光也基本整顿好了内务——至少是他以为的,于是准备朝东面扩土。因为后凉所在的河西,西秦所据的陇右是相互接连的,既然双方都有扩张的需要,势必会产生诸多摩擦。

其实,就在乞伏乾归对没奕于展开突袭时,吕光便做好了当“黄雀”的准备。他是想乘虚而入,但乞伏乾归也很警觉,很快就引兵归还金城,阻断了吕光的妄念。

这一次,是后凉、西秦史上的第一次直接作战,吕光以主动的姿态,进行了一次试水。往后,双方的战事将会越来越激烈。

西秦太初五年(392)八月,吕光派弟弟吕宝攻打西秦,乞伏乾归在鸣雀峡受挫,暂退于青岸。他思索了一番克敌之道,旋后反败为胜。当日,乞伏乾归等到吕宝追击过来,便命彭奚念去断掉吕宝的归路,自己则正面迎战,重创吕宝。

文章图片7

最终,绝望透顶的吕宝与万余将士投河而死。

吕光急忙派儿子吕纂等人去攻袭彭奚念,当得知吕纂战败的消息后,吕光勃然大怒,遂亲自出兵教训彭奚念。双方于枹罕交战,彭奚念深知吕光的辉煌战绩,心里有些慌,便先在白土津筑石堤,再在河津拒敌。没承想此阵为吕光的将军王宝所破,彭奚念见王宝攻克了枹罕,大势已去,便单骑奔往甘松,吕光这才引兵而还。

文章图片8

吕光

就这样,枹罕暂时落入了吕光之手。

这一战,对于西秦、后凉来说,都是很关键的,吕光虽然付出了一些代价,但他获得了此战的最终胜利,并占据了枹罕这块宝地,这对于西秦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不过,有损失未必是坏事,接连取得作战胜利的乞伏乾归,也很有必要经历一点挫折。

两年之后,即西秦太初七年(394),苻登遣使授乞伏乾归以假黄钺、大都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左丞相、大将军、河南王、秦梁益凉沙五州牧。此外,还特许以九锡之礼。

笔者曾解释过九锡的概念,大家应该可以从中看出,一直盼着姚苌老死的苻登,将国家的希望寄托在乞伏乾归的身上,故此才百般笼络。但是九锡岂是白得的?到了该为苻登办事的时候,乞伏乾归当是义不容辞。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

姚兴:皇二代也可以很给力

这年六月间,乞伏乾归突然接到了苻登的请求。

对,是请求,而不是命令。

为了自身的安危,苻登不得不向乞伏乾归请援,又加封他为梁王,允他设百官,与他做亲家——将妹妹东平长公主嫁给他做梁王后。

文章图片9

那么,苻登那头到底发生了什么大事,以至他对乞伏乾归极尽笼络之能事?

让我们掉转视角,从后秦姚兴这个人说起。

史书当中对于姚兴的记载是比较多的,他出生于前秦建元二年(366)。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不少大事,比如敦煌莫高窟——著名的佛教艺术宝库——便是始建于此年的。

身为姚苌的长子,姚兴自小就被父亲用心栽培,他在前秦也担任过太子舍人一职。此职在两晋十六国时期,主要是掌文章书记,品级倒不算太高,可是姚兴还不过是个毛头小子呢,此职倒也没亏了他。

文章图片10

姚兴

也是风云际会、时来运转,就在他姚兴十七八岁的时候,前秦突然崩盘了。当时,姚兴身在长安,听说父亲起事后,他便冒险投奔父亲。而后姚苌做了皇帝,姚兴也自然而然地成了皇太子。

后秦建国之后,姚苌一旦外出作战,姚兴便暂摄政事,镇守于长安。就在这段时期内,姚兴和汉儒家们频相往来,关系也极为融洽,这对于后秦的发展之道影响极为深远。

又过了十年,姚苌病亡,姚兴便顺理成章地继承了皇位。

这一年,他不过才二十七岁。

父皇的死,其实是有预兆的。

后秦建初七年(392)三月,姚苌在安定作战期间,突患重病,他忙召唤姚兴来行营,对后事做出安排。姚兴年纪轻轻,看起来很好相处,甚至给人一种仁厚的错觉,但他耍狠的时候,却不禁令人胆寒。

当时,征南将军姚方成建议称,原属前秦的几位降将,必会趁太子离开长安而作乱,届时局面将会失控,应断绝后患。姚兴深以为然,果断地除掉了包括王统、毛盛、徐成在内的几个人。这令姚苌惊怒万分,叱道:“王统是我老乡,没啥大志;徐成等人曾经都是名将。天下初定,老子我才刚刚用人,你怎么就杀害他们了!真令人丧气!”

骂归骂,但也没把宝贝儿子加以处置。姚苌怀着什么样的心态呢?也许是政治作秀,也许是真担心此举会影响后秦的名誉。

不知为啥,骂了一顿之后,姚苌的病势反而缓和了,姚兴亦随在了军中。不久以后,姚兴目睹了老爸是怎么用诡谋吓唬苻登的。

前秦、后秦的休战期也没多长。隔年(393)五月,苻登的右丞相窦冲反叛自立,号为秦王。两个月后,窦冲力战不敌,为苻登所围,遂向后秦求救。出于锻炼姚兴的目的,姚苌采纳了谋臣尹纬的建议,派姚兴出战。

此战中,姚兴调度从容、指挥有方,先攻胡空堡,再趁苻登回救之时突袭平凉,获得辎重无数。姚苌见姚兴初次领兵便有如此成绩,心中也颇觉安慰。要知道,以他的资历和经验,若与苻登大军正面决战,胜算极小,但姚兴以声东击西之法,袭击对手的老巢,便比较容易达成目标。不仅达成目标,付出的代价也不大。

在姚苌看来,他这个儿子,无论是治国还是统兵,都很有才能,是天生的王者。于是,再度重病缠身的姚苌,准备交代后事了。

在回长安的路上,姚苌做了一个噩梦,他梦到苻坚和天兵天使、数百名鬼兵闯入了军营。姚苌急忙跑回宫中,宫人正拿着兵器去杀鬼兵,不料刺中姚苌的要害。鬼兵说:“正好刺中了私处。”长矛拔出后,姚苌流了很多血。

姚苌被这噩梦惊醒了。更令他害怕的是,在梦中被刺中的地方,居然开始肿了。他慌忙请医生治疗,医生用针去刺,流出的血又与梦中一样多。

姚苌崩溃了,他歇斯底里地喊道:“臣姚苌是无辜的,杀陛下的人是臣的兄长姚襄,非臣之罪,希望陛下不要冤枉臣。”

文章图片11

有些事情,无论对错,都会成为一生的梦魇,在夜深人静时蔓延生长。

预感自己大限将至的姚苌,在返回长安后,急召辅臣们入宫,授遗诏辅政。他们是太尉姚旻、尚书左仆射尹纬、右仆射姚晃、将军姚大目、尚书狄伯支。

一方面,姚苌对姚兴嘱咐道:“如果有诋毁攻击这几位,你一定不要听从。你如能做到用恩德来抚慰兄弟宗室,用礼仪来对待大臣,用信义来处理一切事情,用仁慈来对待百姓,这四个方面都能不偏废的话,我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另一方面,当姚晃追问攻灭苻登之计时,姚苌又说:“今大业垂成,兴才智足办,奚所复问。”

简言之,君深信于臣,臣仰赖于君,什么事都能成。

随后,被苻登诅咒了千百遍的姚苌,终于死了。卒年六十四岁。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姚兴继位之后,并未即时发丧。他深知,眼下他不仅要制定灭苻之计,还要防范国内蠢蠢欲动的大小势力。他认为,分别镇守于安定、阴密(今甘肃灵台西)的叔叔姚绪、姚硕德,戍卫于长安的弟弟姚崇,都是有可能对他构成威胁的人。

这三人里面,声望最高、兵力最盛的是姚硕德。但姚硕德还算是个以大局为重的人,为了宽姚兴的心,他主动来长安表态,以示尊主之意。由于姚硕德起了一个好头,后秦国内的紧张氛围,缓和了不少。

文章图片12

投桃报李,姚兴也对姚硕德恩礼备至。

内忧算是解除了,但外患却接踵而至。古人说,“礼不伐丧”,但苻登对后秦自然不需要讲这套法礼。短时间内,苻登便征发了大军,准备东进灭姚。

本来苻登占有了先机,但很遗憾,他输给了姚兴,因此才有了公元394年六月间,苻登向乞伏乾归求援一事。

斩杀苻登,姚兴坐稳皇位

现在,让我们来回溯一下,姚兴和苻登的生死之战。

没错,这真的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争。胜者为王,败者只能身丧国灭。

战争首先是由苻登发起的,他非常高兴地说:“姚兴是个小屁孩儿,让我来鞭挞他。”至于姚兴,本无心施展灭苻之计,但面对着苻登举兵而来的架势,他也觉得十分苦恼。

苻登志在必得,二月间,他先后攻陷了姚奴、帛蒲二镇,并从甘泉向关中方向进兵。

两个月后,他抵达了位于渭水之滨的始平(今西安鄠邑区以西)一带。此处距离长安极近,甚至不到一百里。一百里是什么概念?如果简单地将骑兵的行速看作今日很多私家车的行速,也就一个小时的事儿。

就在这种危急的形势下,后秦的咸阳太守刘忌奴还借机造反。这太让人糟心了。

不过姚兴很快想出了应对之策。首先,暂不称帝,如此可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纷扰;然后,他自称为大将军,让辅臣尹纬担任长史,狄伯支担任司马,先往始平迎敌;紧接着,姚兴以奇兵突袭刘忌奴,解除了后顾之患;最后,他才去解救始平。

此时,尹纬已在废桥与苻登对峙数日了。之所以不与对方作战,既是因始平太守姚详的建议,也是因为他在等待姚兴会兵。当然,尹纬并非只是一味等待,正对峙的日子里,他命令士卒固守要塞,切断苻登的水源,对其展开消耗战。

这是另一种形式的战争。

切断水源,本就是一个狠招。譬如说,后来瓦剌军之所以能在土木堡大败明军,断其水源以麻痹其心志,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而苻登再次犯了自己的老毛病:急于求战。

现在前秦军陷入了困境之中,眼见渴死的人马越来越多,苻登心急如焚,只能频繁地发起攻势。他这么做,虽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但也没辙。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力一搏,万一胜了呢?

但是,在焦躁情绪的影响下,战胜的概率是很小的。尹纬见苻登已经急得骂娘了,便知战机已经来临,遂打算展开全线反攻。姚兴犹有顾虑,正欲劝尹纬多加考虑,尹纬便说:“现在的形势并不算稳定,要是我们不一鼓作气地击败他们,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二秦之战,在前秦疲敝不已、后秦逐渐转强的情况下开始了。在废桥之战中,后秦不出意料地胜了,而且是全面性的胜利。前秦军崩散如沙,苻登本人狼狈至极,夺路而逃,逃往了雍州。

到了这里,苻登傻眼了。原本,他在东征之前让他的弟弟苻广镇守雍州,太子苻崇镇守胡空堡。谁知道,他们听说苻登打了败仗,竟然弃城而逃。苻登无处可去,思量之下,收拾残部躲进了位于平凉(今甘肃平凉西)地区的马毛山中。

经过这场战争,赢家姚兴不仅解除了生存威胁,还为自己赢得了空前的声望。到了这个时候,姚兴才为大行皇帝姚苌发丧,并于槐里称帝,年号为皇初。槐里,在始平附近。

处理好了国内事务,姚兴又整军而出,于六月间进抵马毛山。对此,苻登的想法是找外援。往日里,乞伏乾归不是很好说话吗?苻登首先想到的就是他。于是,苻登让儿子汝阴王苻宗去当人质,又封乞伏乾归做梁王,并与之结亲。乞伏乾归答应得倒也爽快,很快派出了乞伏益州等战将,率领两万骑兵前去营救。

但可惜的是,姚兴也迅速地做出了反应。一方面,他命人堵截援军;另一方面,他又亲自领兵,开足火力攻袭马毛山。最终,苻登还是死在了姚兴的手上。

姚苌先前怎么说的来着?“今大业垂成,兴才智足办,奚所复问。”不知道,当姚兴完成了灭苻大计之时,是不是会觉得自己可以对先父有所交代了呢?

苻登死的时候,不过五十二岁,在位九年,太子苻崇随后逃往湟中即位,改元为延初,并将父亲追谥为高皇帝,上庙号为太宗。

《晋书》对于苻登的评价比较中肯:“苻登集离散之兵,厉死休之志,虽众寡不敌,难以立功,而义烈慷慨,有足称矣。”

话说西秦派来的援军,当他们得知苻登的丧讯后,便撤军回国去了。

消灭苻、杨,改称秦王

灭掉前秦之后,姚兴在短时间内办了好几件大事——

为了断绝来自前秦残余势力的隐患,姚兴将其部众尽数解散,让他们从事农业生产;为了解决长安人力不足的问题,他从阴密迁入了三万人;为了加强军队管理,他将本由自己管辖的大营分为四部,令四军来统管民户;为了进一步控制陇东之地,姚兴发兵灭了割据于武功(今陕西武功)的窦冲。

办成这样一些大事,绝非易事。正如前文所言,早在姚兴当太子的时候,他便与臣子们尤其是汉儒相处融洽。想来,他们亦在姚兴身边建言献策,并为之所纳。

如今,关中陇东一带,便只有后秦这一个能称得上是国家的政权了,但在陇西那一头,依然为西秦乞伏乾归、前秦苻崇、陇西王杨定等所据。因此,围绕着关中、陇东、陇西,诸国(政权)之间的争斗,还在继续。

还没有翻过公元394年这一页,西秦、前秦的残余势力,便展开了恶战。同时参与战争的,还有陇西王杨定。依苻崇的实际情况和他的胆识——从弃城而跑的事件里可见一斑,他不太可能去主动找西秦的麻烦。事实上也是这样的,这年十月,乞伏乾归主动向苻崇发起了战争,原因是他担心苻崇会影响他的发展。

文章图片13

苻崇

可叹,苻登笼络乞伏乾归多时,并未令他对苻崇宽容一些。

苻崇被乞伏乾归所驱遣,遂去投奔在秦州发展的杨定,并联合他一起对付乞伏乾归。他俩一共发动了四万骑兵,对乞伏乾归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不过乞伏乾归倒很乐观,他对将领们分析道:“杨定的兵马是凭借暴虐的手段征来的,素日里穷兵黩武,皆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打仗这种事,就跟玩火似的,火不灭即会燎到自身。此战,是老天助我,杨定必输无疑。”

果然,杨定、苻崇都被乞伏益州、诘归击杀了,接近两万将士也因此而丧命。虽然作战过程也有些曲折,但最终还是先败后胜,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战绩。

要知道,打胜仗不稀奇,但同时灭掉两个政权的领导人,算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奇迹了。

从这时起,乞伏乾归不仅巩固了自己的政权,还“尽有陇西之地”,占据了秦州(除重镇上邽),一时之间风光无限。到了年底,他便去掉了之前的河南王号,改称为秦王。至此,后秦又与西秦,成为争抢“秦”号的劲敌。

乞伏乾归称秦王之后,授任了一系列官员:尚书令乞伏炽磐(长子)、尚书左仆射边芮、尚书右仆射秘宜,吏部尚书翟瑥(在灭苻、杨的战争中,功劳极大)、侍中(门下省的长官)麹景……

从这些官员的任职上,可以窥见乞伏乾归已在中央机构中设置了尚书省、门下省,这表明西秦的汉化程度比建义元年(385)时又进了一步。《晋书》中说乞伏乾归安置其他官员,亦是“一如魏武、晋文故事”,便是说他循着曹操、司马昭的旧例来。

不过,有一点值得细思的是,乞伏乾归虽称为秦王,但他仍然保持自己大单于、大将军的封号。笔者以为,这与他强调武力治国、加强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想法,密不可分。

西秦太初八年(395)四月,乞伏乾归不听边芮、王松寿的劝阻,执意让乞伏益州去从姜乳手中夺取上邽(今甘肃天水),圆他独霸秦州的梦。万未想到,乞伏益州骄矜误事,被姜乳打得找不着北。乞伏乾归感慨道:“孤违蹇叔,以至于此。将士何为,孤之罪也。”

文章图片14

这里说的“孤违蹇叔”,是出自《左传》的典故。

春秋时期,秦穆公不顾蹇叔的劝阻,强行进攻远方的郑国,军队在归途中遭到了晋国的袭击,双方爆发“殽之战”,秦军战败,三个将军被俘。秦穆公哭道:“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乞伏乾归主动揽责,自然不会为难兄弟,但姜乳依然占据上邽,成为西秦的一大隐患。

赢了死对头,结了好亲家

此战之后,乞伏乾归也深受打击,他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上邽有姜乳,关中有姚兴,河西又有吕光……他们都不是省油的灯,自己该怎么办呢?

当务之急,恐怕不是谋发展,而是求生存。出于这种考虑,尤其是想避开吕光的兵锋,乞伏乾归选择再次迁都,在苑川西城立足。

吕光当然明白,乞伏乾归是在躲他,故此组织了十万军队,摆出攻袭的架势。乞伏乾归本拟听从臣子的意见,以爱子乞伏敕勃为质,换得暂时的和平。但没几日,他又反悔了,谏言的臣子也被处死了。

在紧张的氛围中,乞伏乾归迎来了太初九年(396),这一年对于他来说,很是憋屈。首先是乞伏轲殚因与乞伏益州不和,投奔了后凉。结果,这事儿引发了一连串事件:吕光再次考虑攻打乞伏乾归,前面所提到的越质诘归再叛降姚兴,姚兴夺得了上邽。

总的来说,西秦同时被后秦、后凉盯上了,处境十分危险。但是,乞伏乾归还是很有办法的,次年(397)初,吕光再次进攻西秦,乞伏乾归的手下都劝他逃跑,而乞伏乾归认为后凉精锐部队全部由吕延统带,只要击败吕延就行。

后凉进兵神速,吕纂等人统率步、骑兵共三万人进攻西秦的旧都金城,乞伏乾归急忙带领两万人去救,还没有赶到,对方便已攻克了金城。吕光又遣梁恭等人带领全副甲胄的士卒万余人直逼阳武下峡,与没奕于一起从东面进攻乞伏乾归。吕延也率领枹罕的军队进攻临洮、武始、河关,全部攻克。

乞伏乾归进退维谷,都急得哭了一场。

不日后,后凉的先锋吕延得到了来自西秦的一个“叛臣”的消息:乞伏乾归军队溃散,将东投成纪(今甘肃天水、平凉一带)。

吕延心说,绝不能让这厮跑了,遂打算追斩乞伏乾归。

他的司马耿稚可一点都不幼稚,这位成熟的男士,也提醒吕延不要太幼稚了,他认为,乞伏乾归是“雄勇过人”之主,即便败了,哪有不做“困兽犹斗”之理?

耿稚又提出了稳妥之策:“稳重部阵行军,步兵与骑兵同时前进,不要脱节,慢慢等待我们的大军到来,便可一举灭之。”

这的确是个好办法,奈何吕延不听,一心想着争功。结果吕延中了埋伏,死得很憋屈。耿稚反应很快,即刻收拾残兵,还守于枹罕。

是的,耿稚没有猜错,所谓的乞伏乾归战败,的确只是一个假消息。

原来,当乞伏乾归冷静下来之后,他又对着将士们哭了一场,说:“死中求生,正在今日也。”接下来,他就施展了这样出人意表的反间计。

要问乞伏乾归为何能计谋得售,这就要说到后凉军的设置了。

咱们从耿稚所给的计策中,不难反推出乞伏乾归施展计谋的客观因素——每一路凉军都相距甚远,不能及时得知别处的情形。正如乞伏乾归自己的分析:“后凉军队虽然从不同的方向而来,但是相隔遥远,有山河的阻隔,难以互相呼应配合,打败一路军队,其他军队自然也会撤退。”

咱们可以借助另一个战例来说明“通联”的重要性。

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之后,两国一共展开了五次大规模的战争。在河桥之战中,原本双方陷入了相持阶段,难分胜负。由于西魏的军阵拉得太长,首尾之间无法通连,突然间天降大雾,便导致西魏大将独孤信、李远、赵贵、怡峰等人的撤离。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他们既辨不清方向,又与核心人物——皇帝元宝炬和宇文泰——失去了联系,不撤军又能如何?

冷兵器时代的局限性,何止是在兵器上。

得知吕延阵亡的消息,吕光心痛不已,亦无心作战,归国之后诿罪于随同作战的沮渠氏兄弟,岂知惹出更大的麻烦。

吕光虽然退兵了,但吕纂仍然驻守于金城,适好秃发乌孤反叛吕光,在廉川建立了政权(史称南凉),正需打一场仗来长志气。秃发乌孤便瞅上了金城,居然一战而得之。

由于秃发乌孤和乞伏乾归有同样的敌人——后凉,故而当前者提出结亲的请求时,后者也表现得十分积极。就这样,乞伏炽磐娶了一位秃发氏的姑娘,后来她成了西秦的皇后。

两国联姻的事,发生在西秦太初十一年(398)。

从这时开始,西秦跟打了鸡血似的,先攻占了支阳、鹯武、允吾三城,再“修理”了桀骜不驯的吐谷浑首领视罴,又在第二年(399)得到了鲜卑族叠掘部落的归附……

在巨大的胜利之中,乞伏乾归开始有点飘了,他大概忘了,此时的后凉虽然乱成了一锅粥(吕光死,后凉乱,南凉、西凉都跟后凉作对),但后秦的姚兴呢?一直在自谋发展又徐徐西进的姚兴呢?

危险的气息,正一点一点袭近。

公等自爱,吾将寄食以终余年

上天似乎对乞伏乾归也给出了一些预示。

西秦太初十三年(400),都城的南景门突然间崩塌了。乞伏乾归觉得很不吉利,便又把都城迁回到苑川。这做法,有点任性,也有点迷信。

迷信,往往都没啥用。该来的还是要来。

五月间,姚兴和姚硕德领五万将卒,向西秦攻来。

一个是才智出众的年轻人,一个是经验丰富的老将,这一次,他们选择从南安峡(今甘肃省张家川西)入攻西秦。西秦这边也积极应战,诸将驻军于陇西,姚硕德一时不能有所突破。

两个月后,姚兴秘密领军,从绝道逼近西秦。此事被乞伏乾归觉察到了。明眼人都能看出,此战将决定两国的生死存亡。

也许是因为后秦曾一次性反杀了苻崇和杨定,乞伏乾归也觉得很有希望能化被动为主动,毕其功于一役,便激励将领们,道:“吾自开建以来,屡摧勍敌,乘机籍算,举无遗策。今姚兴尽中国之师,军势甚盛。山川阻狭,无从骑之地,宜引师平川,伺其怠而击之。存亡之机,在斯一举,卿等戮力勉之。若枭翦姚兴,关中之地尽吾有也。”

所谓“引师平川”,就是让卫将军慕兀(又作慕容允)领两万中军屯驻至柏阳(今甘肃清水西南),镇军将军罗敦领四万外军在侯辰谷(临近柏阳)扎营,至于乞伏乾归本人,则领数千精锐,以逸待劳。

计划还算周密。可在“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中,偏偏就少了“天时”。老天很不给面子,大风骤起,天地间混沌一片,中断了乞伏乾归和中军的联系。这下子麻烦大了,乞伏乾归虽然领的是精锐,但毕竟数量有限,混乱之中竟被姚兴的追兵逼到了外军中去了。

要问后秦军怎么就能辨明方向,这笔者也不知道。总之,按史书的记载,天亮之后正式交战,乞伏乾归就被姚兴打败了。败逃之后,乞伏乾归先到苑川,再至金城,内心凄凉无限。

他知道,这一次,他暂时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对方来的是举国之兵,怎么可能空手而还?

乞伏乾归思虑再三,对主帅们说:“吾才非命世,谬为诸君所推,心存拨乱,而德非时雄,叨窃名器,年逾一纪,负乘致寇,倾丧若斯!今人众已散,势不得安,吾欲西保允吾,以避其锋。若方轨西迈,理难俱济,卿等宜安土降秦,保全妻子。”

他的解决思路,是较为明智的。为了保全实力,他将向西据守允吾;让诸将投降后秦,以免祸及妻儿。

一听国主竟让他们投降,诸将都不同意,还拿过去的典故说事。这里特别提到了“昔古公杖策,豳人归怀”,古公即周王朝的“太王”亶父。他积德行义,深受国人爱戴。当西戎进侵豳国,得到财物之后,还想掠地掳民,亶父便阻止了百姓的反抗举动,说:“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

感佩于亶父的仁德,在他弃国迁往岐山之后,百姓以及附近的邻国之民,多有追随、归附。

想来,乞伏乾归也知这个典故,或许他正是在效法亶父吧。失一时之家国,得恒久之民心,才有可能东山再起,创造奇迹。

同时,乞伏乾归也是一个较为豁达的人,于是他劝解诸将时的话便带上了几分豪气。

“自古以来没有不灭亡的国家,兴废都是命运的安排。如果上天不想让我灭亡,会有重新复兴的那天,大家好自为之,我以后就寄食于他人篱下了。”这是他留给他们的最后一番话。两字以概括:珍重。

那么,接下来,他找谁去“寄食”了呢?自然是他的好亲家秃发乌孤。此间故事,后文自有所述。

文章图片15

秃发乌孤

让我们来对西秦第一次亡国的原因,做一个小结吧。

败给姚兴,虽说是一个偶然事件,但就像是苻坚输掉淝水之战一般,其必然因素更不可小觑。一则,乞伏乾归长于谋略,但在治国方面还不够成熟,汉化的程度也较为有限,因此他所慑服的势力时有反叛之举,这无疑是会影响国家政权稳定的;二则,乞伏乾归的敌人,是十六国后期颇为出色的明主,乞伏乾归本就不是他的对手;三则,乞伏乾归“智不及远而以力诈自矜”,《晋书》说到了点子上。

尽管乞伏乾归有诸多不足之处,但他的优点更为突出,他的仁厚(至少对将帅是这样的)、隐忍、豁达,将成为他的掌中宝、必杀器。

总有一天,他会告诉世人,我乞伏乾归又回来了!

敬请期待,数年后满血复活的西秦!

文章图片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