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片仔癀提价背后的逻辑不简单,股民戏称“堪比第二个贵州茅台”!

 eln 2023-05-08 发布于陕西
文章图片1

最近,中证中药指数在不断创新高,尤其是一些业绩不错的中药股,有不少股价在连创新高。

相较而言,片仔癀作为“药中茅台”股价过去一年多以来萎靡不振,市值也从巅峰时期的2800亿腰斩至如今的1600多亿。

这不,在5日晚间,片仔癀的股价催化剂来了。

公司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价格涨幅达到28.8%,同时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170元/粒,海外市场供应价格相应上调约35美元/粒。这是片仔癀2016年以来第4次提价,也是片仔癀历年来提价幅度最大的一次。

片仔癀涨价的理由,是“原料和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也就是天然麝香和牛黄。

一、片仔癀肝病用药涨价能带来多少利润?

2022年片仔癀肝病用药收入35.9亿元,片仔癀销量大概卖了900万粒,出厂价大致400元/粒,单位成本大致76元/粒。

片仔癀此次出厂价上调170元,即400+170=570元/粒,涨幅42.5%。

也就是说,今年肝病用药收入为35.9亿*1.425=51亿元。

在片仔癀的肝病用药营业成本构成中,有7%是属于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其余93%均为原材料。其中,原材料中,天然麝香占原材料的比重为45%,牛黄占原材料的比重为50%。

也就是说,天然麝香和牛黄占据了接近营业成本90%比重了。

一般1粒片仔癀需要消耗0.09g天然麝香和0.15g牛黄,而目前天然麝香价格是450元/g(数据来源,药通网),牛黄价格是800元/克(数据来源,中药材天地网),即天然麝香原料成本为:450元/g×0.09g=40.5元,牛黄原料成本为:800元/g×0.15g=120元,成本合计为160.5元。

如果天然麝香和牛黄价格今年年底在当前基础上都分别上涨20-30%,即天然麝香价格大致550元/g,牛黄价格大致1000元/克,则成本合计为50+150=200元。

如果天然麝香和牛黄价格今年年底在当前基础上都分别上涨50%,即天然麝香价格大致700元/g,牛黄价格大致1200元/克,则成本合计为63+180=243元。

假设其他成本不变情况下,根据敏感性分析,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天然麝香和牛黄价格上涨20-30%,则单粒毛利润=570-222(200/0.9)=348元/粒,毛利率为85-90%。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即天然麝香和牛黄价格上涨50%,则单粒毛利润=570-270(243/0.9)=300元/,则毛利率为56-70%。

而片仔癀锭剂的净利润率是65%左右,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则净利率变化不大,今年净利润为51亿元*0.65=33亿元。

如果属于第一种情况,则净利率会下降至55%,今年净利润为51亿元*0.55=28亿元。

二、片仔癀涨价成为估值拔高催化剂

在知识星球中,经常给星球成员讲,在笔者的成长股选股策略中,提出过四种模式:量增价稳、量稳价增、量价齐升、外延并购。

很显然,片仔癀就属于第三类“量价齐升”。

这种成长模式的企业,是属于非常优秀类型的,业绩驱动依靠两条腿跑动,产量提升和售价提升,也是最受市场欢迎的,属于非常稀缺类型。

即行业处于景气上行周期,产品供不应求,享受量增长的同时,还可以提价。

同时,笔者还谈到过,医药企业的股价核心驱动逻辑主要有两个:核心大品种和涨价。

只要摊上了这两个要素,股价不涨都难!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片仔癀作为成长股,也离不开笔者一直所谈到的一个词:渗透率!

打个比方,当前片仔癀1粒锭剂的需求消费构成中,肝病用药需求占比60%,保健需求20%,送礼需求20%。

1、肝病用药需求:定位中产阶层

我们先来看肝病用药需求市场。

国内每年患肝病人数稳定在4.5亿人,肝病又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病。其中,病毒性肝炎主要包括甲、乙、丙、丁戊型和其他病毒性肝炎(病毒性肝炎患者,主要以乙肝为主,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逐步下降,患者也在逐年减少);非病毒性肝病主要包括酒精性脂肪肝病(饮酒过量导致)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肥胖、糖尿病)。

从《肝病学杂志》数据可以看出,乙肝患病人数为9000万人,但发病率7%不到;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肥胖、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2.6亿人,发病率为13-22%,酒精性脂肪肝病(饮酒过量导致)患者人数超过7000万人,发病率为4.5%。

而片仔癀的肝病用药,对不同类型肝炎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领域优势更为明显。

假设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发病率为10%,则潜在患者人数也有2600万人,而在这2600万患者中,中产消费需求占比大约15%,即潜在用户需求为390万人,而片仔癀当前的用户需求预计10-15万人,也就是渗透率为4-5%。

而国内肝病用药患者年均消费保守看,至少为1万元(年用药量36粒,1粒出厂价400元),也就是说,仅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市场规模峰值可以达到390亿元。

而在笔者的星球九大篇中的“成长篇”谈到过,一般来讲,当渗透率在0-10%时,这个新兴行业基本处在初创萌芽期,也就是概念导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公司业绩是指数级增长,业绩复合增速达到60%以上,估值一般给100倍以上。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片仔癀在2021年6月份时,估值最高摸到了150倍。

过去7-8年估值最低时,也就到了45倍,就跌不下去了,长期保持在50倍以上。换言之,50-60倍,就是片仔癀的底部估值或者合理估值。

毕竟玩片仔癀这类成长股,挣的是估值提升的钱,而不是利润增长的钱,因此,要重点关注业绩增长,一旦业绩失速,就会被杀估值,股价也会下杀。

不过,一旦业绩起来了,估值开始大幅度拔高,甚至会冲到100倍、甚至更高,比如这次提价,大概率为成为估值拔高的催化剂了。

2、保健需求:定位高净值人群

当前片仔癀保健需求用户人数为20万左右,潜在客户数量为100万人,而国内高净值人群达到了300万人,当前渗透率为7%不到。

国内保健年均消费保守看,至少为2000元(年用药量6粒,1粒出厂价400元),即潜在市场规模可以达到20亿元以上。

3、送礼需求:当前定位,是福建等核心市场高净值人群

当前片仔癀送礼需求用户人数为20万左右,这一块想象空间就另外看了。而国内当前礼品市场至少都是万亿级别的,目前同仁堂的人参、东阿阿胶、太极集团的冬虫夏草等都属于礼品市场,后续就看各家中药企业怎么去做了。

三、片仔癀提价背后真实原因

1、成本上涨

片仔癀的肝病用药原材料主要成分是天然麝香和牛黄。

其中,天然麝香主要产自成年雄性林麝麝香腺的分泌物,也正为其稀缺性,天然麝香配额是受到国家严格管控的,使用资格需要国家审批,目前获得国家批准的可以使用天然麝香的企业一共只有13家。

过去因大量捕杀,2019年我国的麝仅为3万头左右,按每只雄麝每年可以产15-20克的麝香计算,每年麝香的产出少之又少,目前全国麝香年产量约180kg,而使用需求量却高达1500kg,即需求量是供给量的接近10倍,由此可见,这个供需缺口非常大。

如果按照3年20%的养殖增速计算,至少10年才能达到供需平衡。

因此,随着供给受限,近年来麝香价格也不断走高。

由于天然麝香属于国家严格管控且限量供应的中药品种,根据药通网的数据显示,当前天然麝香价格为450元/g,比2019年的350元/g上涨了28.6%。

文章图片2

所以呢,片仔癀为了解决供给问题,在四川和陕西两个养殖和发展人工麝香,比如在陕西拥有1.14万头,年产量达到了110-170公斤。

再来看牛黄价格。

最新的牛黄价格高达800元/g,较3月20日上涨15万元/kg,较年初上涨22万元/kg。如果跟2019年相比,牛黄上涨570元/g,涨幅达到248%。如果按照每粒需要0.15g来计算,这部分成本将高达到120元。

文章图片3
文章图片4

2、涨价周期

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后片仔癀有4轮提价周期:第一轮提价周期:2004年-2008年,提价驱动力是原材料麝香首次被国家林业局管控,所有含有天然麝香的药品瞬间都成了稀缺品,因此公司顺势提价,终端零售价(非出厂价)从280元/粒涨到了320元/粒。

第二轮提价周期:2009年-2014年,提价驱动力是麝香和牛黄的价格上涨,但对利润影响不大。

第三轮提价周期:2016-2017年,理由也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提价基本没影响销售,公司“量价齐升”,利润增长明显。

第四轮提价周期:2020年初至2022年,理由也一样是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同样地,提价后,又一次实现“量价齐升”,利润增长也明显。

那么这一轮提价,还会不会再次实现“量价齐升”呢?

笔者认为会,原因下面会谈到。

3、高端奢侈品:消费属性+收藏属性+金融属性

奢侈品具有稀缺性、持续提价、收藏价值、品牌心智、产品毛利率高等特性。

中国奢侈品消费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具备产生奢侈品的土壤。

麦肯锡发布的报告认为,中国奢侈品规模(包括中国消费在境内以及境外的消费),将在2025年达到全球奢侈品市场份额的40%,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

事实上,2008年后,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就开始进入明显增长期,随着大量中产崛起,中国开启消费升级模式。

机构预计,家庭可支配月收入超过24000元人民币的富裕人群规模到2021年将在2020年基础上增长41%,富裕人口将达到1亿人。

中国的中产阶级也将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产崛起,是奢侈品品牌不容忽视的力量。

实际上,除了消费属性,奢侈品还具有收藏和金融投资属性,因此,适当的提价可以部分刺激需求。

比如,涨价能够强化经典款保值增值,这也促使消费者对奢侈品收藏、保值、增值的动机在不断提高。

又如,在拍卖场上,部分奢侈品在艺术品投资市场崭露头角,近年来拍卖规模和成交总额都有明显增加,刺激了对奢侈品的投资收藏热情。

尤其是过去口罩问题以来,一些诸如LV和Dior等奢侈品品牌都经历了几轮官方提价。甚至连一些热门的二手奢侈品也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其保值增值功效尤为明显,常青款和限量款成为二手市场的抢手货。

比如,爱马仕每年在全球只会生产1个或2个镶钻喜马拉雅包,使得这种包款成为最稀有珍贵的手提包之一。

因此,比如像茅台酒这类,每年真正用来喝酒的一半都不到,其他基本都被用来囤积、投资、收藏了。

由于天然牛黄供给端供应不足,导致的稀缺性,让片仔癀稀缺性逻辑逻辑页也变得更硬朗。

我们都知道,我国对中药的保护形式有:国家保密保护、商标保护、中药品种保护、专利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及新药保护等行政保护。

而保密级别又划分为:绝密级(长期保密)、机密级(一般保密期限不少于20年)、秘密级(一般保密期限不少于5年)。

文章图片5

片仔癀的配方和工艺就是被列入了最高级别保护,即国家绝密保护,属于永久性保护,而且其传统制作技艺也被列入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因此,片仔癀的核心优势是具备独家垄断,这样就给了市场长期可以炒作的噱头,因此,金融投资属性就逐渐显示出来。

4、消费升级浪潮

消费升级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顶梁柱”、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

今后我们拉动GDP的三驾马车中,投资和出口会逐步降低,消费比重和地位会上升,这也是国家为何要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原因所在。

因此,通过消费结构升级扩大内需,再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集中体现着消费需求对生产的决定作用。

事实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三次消费升级浪潮:

第一次出现在1978年,具体表现就是食品消费比重下降与轻工业产品比重上升,背后的逻辑便是居民普遍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长期被压抑的消费意愿被释放出来,因此对穿着、日用消费品等新需求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例如当时的纺织业、轻工业产品等耐用消费品生产较快。

第二次出现1992年至1998年期间,居民对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居民消费热点对象除了彩电、冰洗等以外,诸如录像机、大尺寸彩电、冷暖空调、微波炉、影碟机、摄像机及台式电脑备等电子产品消费需求备受青睐,这同时也驱动了我国电子、钢铁、机械制造等中高端制造业发展。

第三次出现在1998年以后至今,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房子和车子,这两样东西成为了新一轮的消费升级对象,至今房子、车子仍然在影响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并且在经济结构中占据不小的分量。

而且消费升级是多层次的,螺旋式上升的。比如,从无品牌消费到有品牌消费;

从低端品牌消费到高端品牌消费;

从偶尔的品牌消费到天天习以为常品牌消费;

从从衣食住行,再从住行回到更高阶的衣食;

从吃喝玩乐,再从玩乐回到更高阶、更健康的吃喝,从物质追求到精神追求。

当前中国中产阶层成年人口数量达到2.04亿人,跃居世界榜首,中国高净值人士158万人,新兴富裕群体呈年轻化,生活品质需求也推动了高档免税品市场的发展。

事实上,在口罩问题这三年中,高端消费行业(或消费升级)的业绩和股价表现比较坚挺的有:

高端酱香白酒:茅台;高端运动服装:比音勒芬;珠宝首饰:老凤祥;化妆品:珀莱雅; 精酿啤酒:啤酒行业高端化;高端品茶:红茶和绿茶;高端摩托车:春风动力。

高端汽车:传统豪车、特斯拉。

总结一下:

片仔癀这次涨价力度,这么猛,后续将会推高整个中药提价浪潮,有传导效应。

倘若后面业绩落地应征此次提价预期,则估值不排除会被拔高到100倍以上;如果后续业绩跟不上,出现最坏的结果,即提价后利润被成本吞噬或者销量下滑,估值又继续徘徊在50-60倍附近,直至某天业绩转好,成长性逻辑才不会被证伪,故事和泡沫就不会毁灭,就会得到资金的认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