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28日下午,一架飞机停在重庆九龙坡机场。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高大的身影出现在舱门口。他轻轻挥动着帽子,向欢迎的人群致意,徐徐走下舷梯。 ![]() 在《新华日报》工作的中共工作人员乔冠华介绍毛泽东与来宾见面。毛泽东走到一位蓄着长须,身材高大,身穿灰麻色长衫的老人跟前,笑容满面地伸出手。 ![]() 张茂延 张澜女儿 没有等乔冠华介绍,他就直接走过去拉着他的手,好像久别重逢一样很亲热地说,你是张表老,你好,这样的大热天你还到机场来,真是不敢当,不敢当! 毛泽东口中的表老,就是时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 01 张澜,字表方,早年投身教育事业,新中国开国元帅朱德、开国大将罗瑞卿等都曾是他的学生。张澜是四川保路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辛亥革命后,他是首届国会议员,并一度担任四川省省长。 ![]()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8月10日,日本向美、中、英、苏四国发出乞降照会。在抗战胜利到来时,蒋介石接连三次发电报邀请身在延安的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他的如意算盘是:如果谈判不成,即放手发动内战,并把战争责任强加给中共。 毛泽东为争取和平,毅然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 ![]() 作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主席,张澜对国共两党的态度一直备受关注。听说毛泽东应邀赴重庆进行谈判,张澜为他勇闯虎穴的弥天大勇表示赞叹和钦佩,同时也对毛泽东的安全表示担忧。于是,他决定到机场迎接毛泽东。 ![]() 毛泽东到达重庆的第二天上午8点,国共谈判正式拉开序幕。当毛泽东提出希望通过谈判结束内战时,蒋介石却说:“中国没有内战。”就这样,前一晚宴席上刚出现的一丝和平曙光又罩上了乌云。 02 1945年8月30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一道驱车前往特园,拜访住在那里的张澜。 ![]() 毛泽东与张澜的会谈在张澜的卧室中进行。张澜首先表示:理解毛泽东亲到重庆与蒋介石谈判的诚意,但对毛泽东的安全表示担心。他指出:蒋介石在演鸿门宴,并不相信其有和平的诚意,是假戏! ![]() 随后,毛泽东向张澜介绍了解放区的开辟、建设情况以及中共和平建国的政治主张,同时还解释了8月25日中共中央《对于目前时局的宣言》中的六项紧急要求。张澜认真听完后表示坚决拥护和支持,并连声称赞:“很公道,很公道,蒋介石要是良知未泯,就应当采纳施行。” 谈话持续到下午5时,毛泽东起身告辞。张澜将毛泽东送出大门后,便对在场的所有人说:“得天下者是毛泽东。” 03 1945年9月2日,毛泽东约国民党政府方面谈判代表王世杰到桂园商谈,周恩来、王若飞在座。毛泽东对谈判提出了八点原则性意见,包括各党派人士参加的政协会议、各党派合法地位、中共军队改编等内容。 ![]() 之后,国民党方面谈判代表之一张治中将中共代表团提出的实现民主和平的一整套十一点建议,提案呈送到蒋介石案头。蒋介石竟将提案往桌上重重一摔,气愤地吼道:“绝不能认同中共主张!” ![]() 与蒋介石的气急败坏不同,张澜与毛泽东的第二次会面气氛依旧融洽。当天中午,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的名义在特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人,还请来一些民主人士一起招待毛泽东。 在特园和张澜等人见面后,毛泽东说:“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在谈到国共和谈问题时,毛泽东反复强调了“和为贵”。 ![]() 04 当重庆谈判进行到第八轮时,国共双方都做出了一些让步,接近各自预设的底线,但僵局仍未被打破。 ![]() 9月15日下午,毛泽东第三次来到特园与张澜会面。这是两人在重庆谈判期间见面谈话时间最长的一次,达三小时之久。 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打了多年交道的张澜对他们的诚信还是心存疑虑,他建议把国共双方已经谈拢的内容公之于众,免得蒋介石事后不认账。毛泽东听后非常认同,称赞张澜是名不虚传的“川北圣人”,“老成谋国”。 当晚,张澜就写好了公开信。这份首次公开的珍贵资料就是1945年9月18日重庆报刊上发表的《致国共两党领袖的公开信》原件,现存于民盟中央档案室。信中写道: “政治必须彻底民主,此为国人一致之要求。纵国共两方存有若干特殊问题,不妨事先商讨,但所作成之解决方案,必须不与国人之公意相违。” ![]() 1945年10月10日,重庆的大街小巷充满了喜庆的气氛。经过长达43天的艰难谈判,国共双方在这一天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国民党当局口头上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同意结束国民党的“训政”;承认人民的某些民主权利等等。 然而,“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就秘密下达了进攻解放区的命令。当时,建立一个真正由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共和国,前途仍充满坎坷。张澜和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一起,还要经历更多的考验…… 敬请收看今天(5月8日)20:00 编审:王海涛 赵 斌 主编:钱希茜 导演:于 健 编辑:史佩仑 王亭雅 |
|
来自: 学思践悟必有成 > 《23~一代伟人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