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问的五个层次,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HNYZL 2023-05-08 发布于江苏

前言

人的一生,但凡在做学问上,都是在追求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学识上,人人都想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贯中西。

在认知上,人人都想学富五车、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在思想上,人人都想上悟天道,中通人性,下识物性。

但人生如果没有走对方向,这些美好的愿望,都只是别人的故事。


正文

一、做学问,走对方向最重要。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意识就是说,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不明智啊!

人类文明有记载的部分,上下几千年,知识和学问浩如烟海。我们百年时光,除去睡觉和消费的时间,用在学问上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

加上当今社会信息大爆炸,我们接收资讯的速度完全赶不上资讯增长的速度。

如果我们没有做好正确的选择,最后发现,我们忙忙碌碌一生,都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人生为什么而活。

如果我们不能识透这一点,终其一生,我们也无法把天下的知识全部都学完。

在求学之路上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却都是被动的接收各种知识,按已经安排好的路径进行知识的学习。

在人生之路上,我们也是被动式的接收各种资讯,特别是大数据时代来临,我们会陷入一种数据精准推送的旋涡之中,形成一种资讯“上瘾症”,无法自拔。

《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其它,老子已经把做学问之路和人生成长路径都已经说明白了。

为学日益:在学问之路上,是通过不断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我认知系统的建立。

这种认知系统能够帮助我们获得最基本的生存技能和方法,但却不能真正让我们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体验。有时候自我认知系统甚至成为我们心灵幸福的障碍。

为道日损:在人生之路上,把已经形成的观念进行融会贯通,再把自己对自己、对世界、对他人的观念和执着拿掉,是做减法的过程。

为什么要拿掉这些观念和执着?

这些观念只是我们自我系统建立起的观念,也许并非真理。但我们时常用这些观念去丈量他人,要求他人,评判他人,容易形成对立,形成对立就会产生对抗,痛苦和烦恼由此而来。

这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我执和法执。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这种观念和执着拿掉得越多,才能更加接近老子所说的无为的境界。

这种无为的境界也就是道家所说的开悟的境界,开悟的人,无所不能,无所不能为。这个无所不能为并非飞檐走壁,也非点石成金,更非飞天彻底。

而是能够上悟天道,中通人性,下识物性。

无为而无不为:达到这种无为的境界以后,才能无所不能为。

悟天道者,了悟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能够顺应自然运行法则,顺势而为,这也就是道法自然的至高境界。

通人性者,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性,都很明了,在自我相处和为人处世中,能够进退得当,张弛有度。

识物性者,能够运用好物品的功能和特性,只要在一个领域下功夫,很容易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二、学问的五个层次,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第一层次:认识学

所谓认识学,也就是认识世间万事万物的存在形态和名称名相。通过学习,慢慢建立起对客观世界的知识库。这也是我们在学校教育中重点学习的内容,比如一些基本概念和名词。

这个层次的学问一般为记忆类,只要多重复记忆和练习就可以掌握。

通过博闻强记,就可以成这一个领域的学者。

推荐书目:《三字经》《千字文》《诗经》《尔雅》《弟子规》《孝经》《全唐诗》《宋词全集》等。

注:关于推荐书目,由于中国文化浩如烟海,我们只推荐中国历史上的传世经典书籍。

第二层次:变化学

所谓变化学,也就是学习和研究这个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问。以便掌握一个领域或者多个领域的变化规律,为生活和工作提供指导意义。

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就是研究变化规律的学问。

这个层次的学问最高的成就,就是可以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

书目:《黄帝内经》《本草纲目》《天工天物》《齐民要术》等。

第三层次:治平学

所谓治平学,也就是治理家庭,治理企业,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相关学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派的治世思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修内圣功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达外王实践。

内圣外王功夫的高低,小到家庭持家有道,中到企业管理有方,大到国家治理有法。

这也是很多人一生追求的经世致用的学问之道。

这类学问的成就者,小到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大到一个国家的贤明君主,无不在这治平学上下了功夫。

像这样成就的人,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

书目:《大学》《论语》《孟子》《史记》《资治通鉴》《素书》《礼记》等。

第四层次:理数学

所谓理数学,也就是研究客观世界中的变易之数和变化规律的学问。

此层次的学问需要对客观世界细微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和找出变化的规律之数,总结整理,最后找到可以应对变化中不变之数。然后为人类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这个层次的学问需要一代代人的积累,也相对深奥难懂,常很难领会。一般都是心智超群、天资聪慧者方能领悟。

这类学问的成就者,一般会在某个领域成为大成就的奇才或科学家。比如古有鬼谷子、孙武等,今有杨振宁、钱钟书等。

书目:《易经》《三命通会》《孙子兵法》《百战奇略》

第五个层次:心性学

所谓心性学,也就是能够让人解决哲学上三大灵魂拷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答案的学问。

这也是很多人,在获得面前几种学问成就以后,在思考的人的人生,生命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于是开始朝着内心幸福,灵性成长的层面对探索和体悟,最终达到心性究竟圆满的生命境界。

儒家学说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内圣修行,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外王成就,达成内圣外王的完美生命格局。

通过经世致用的积极思想入世,完成立德、立言、立功,建立三不朽功勋的圣人境界。

人的这一生,几乎没有人能够做到十全十美,能够完全达成至善至美的高度。

但生而为人,能够立于天地之间,贵为万物之灵,既有可能而为之,何不立定如此志向,向前迈进呢!

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也就是说,学问之道没有什么别的目的,唯一的目的就是追求心灵的旷达,高远,超越和自由的境界。

在这个领域有成就的人,如老子、孔子、孟子、王阳明等建立世学问和功勋的人。

书目:《中庸》《道德经》《六祖坛经》《尚书》《周礼》

这五个层次的学问,并非有明显的高低贵贱之分,也并非要划个明显的界线,而是为方便做学问之人,有个明确的人生奋斗方向,更容易理解和做出相应的选择。

前三种学问主要是一个人对于外在人事物的认识和应对之法。

后两种学问主要是修炼一个人对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的体悟和对内在心性灵觉的自我觉照,由数入理,由理入贤,由贤入圣。

我们如果不知道自己人生要走的方向在何方?我们又如何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呢?

人这一生,在学问方向,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也没有好坏,只有看我们自己愿意在哪个方向有所作为,结合自己当下最擅长领域,从自身角度,对做相应的选择罢了。


结语

人生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每一步都不会白走。

祝愿大家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