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版初中地理新课标培训学习有感

 贺兰山在线 2023-05-08 发布于宁夏

原创 余小灵 陕西省马兰花优秀能手工作站 2022-08-25 16:58 发表于陕西
作者简介
图片
余小灵:西安辅中学地理教师,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地理)专业2022届优秀毕业研究生。立足地理教学研究,已被地理教学、中学地理参考(上半月)等核心期刊录用论文5篇,其中4篇已发表;两次受邀参加中国地理学术年会进行论文分享;参加2021全国研学课程设计大赛,获特等奖等。
图片
初中地理课程的逻辑性增加

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2022版地理课程标准重构的课程内容结构”强调了以下三点:

图片

图1 根据2022版地理课程标准重构的课程内容结构绘制

(图中红字部分为笔者理解)

01  地理知识的系统性


  人类的地球家园作为鲜活的地理知识,是学生地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新课标将整个初中地理知识内容重组与结构化,让初中地理教学架构更为清晰,逻辑性更强。认识全球让学生学习立足全球、探讨人地关联,认识区域让学生学会聚焦区域、面向发展。从不同目标的课程-教材-单元-课时、不同尺度的全球-世界-中国-家乡,教师要把握好地理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统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进阶,为地理核心素养的落实服务。

02
 学习方式的实践性

  依托于各种地理实践活动,是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方式。新课标将实践强调出来穿插在各个专题的教学中,让地理实践力的落实有了更加可靠的方式,也是让学生体悟学科价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最行之有效的方式。

03
 学习工具的应用性

  强化地图应用,作为学生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新课标将地图单元单拎出来作为一个专题,它既是知识又是工具贯穿于整个初中地理学习中,不仅强调地球仪、地图在义务教育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还将其作为工具体现在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中。

 系统性、实践性、应用性,真正让地理不再作为单一学科知识,而是作为学生认识地球、世界、中国及家乡的有利工具。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加强

  如图2所示,本次培训为地理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使用老教材,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图片

图2 2022年新课标指导下初中地理教学框架

01
 重视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


01

学习目标制定重视素养性:
    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四大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将地理知识的学习目标和核心素养的形成目标融会贯通,学生地理学习的过程也是地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形成的过程。
02

内容选择和组织的强化系统性:
将以前的知识内容分为认识全球、认识区域两大部分并将地理工具、地理实践贯穿整个知识内容的学习过程,这样大概念学习、主题式学习、大单元学习便成为教师知识内容组织的方向。如地图曾作为地球与地图单元的一部分,现在就可将地图知识的学习、应用与迁移作为一个专题学习,不仅提高了它学习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个大单元也在无形中提高了其地位,为后续地图作为工具穿插于学生地理学习全过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03

重视学习情境创设的生活性:
生活中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地理学科的距离,从熟悉的情境出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习生活中的地理,能够让学生理解地理学科价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如电子地图在地图学习的应用,从抽象知识到真实情境,体现地图的实用性。

04

学习过程和方式变革注重实践性:
地理实验、社会调查、野外考察是地理实践的重要方式。关于实践,不是机械应对、为了实践而实践,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灵活应对。教师要将课堂与课下联系,学习工具的制作、生活场景的观察记录等等均是实践的重要阵地。
05

学业评价拟定强调等级性:
评价是对目标的回应,并让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闭环,准确把握学生知识学习和素养提升的水平等级,不仅是实施多样化评价的有效方式,更是地理核心素养得到落实的重要保障。
02  强调学生地理学习的横纵向衔接


01

从横向上看:

首先,地理知识本身就有衔接,从知识学习、知识应用到知识迁移,从知识本身、假想情境到生活情境,只有课堂内的知识变成课堂外的工具,知识学习才是有效的;其次,生活情境是复杂综合的,因此跨学科无法避免。所有的课程有其特殊的任务,但又相互合作与补充,构成了学生所认识的世界。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重视将地理学科的主要应用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作为地理任务布置的考虑,发挥学科的综合育人价值。

02

从纵向上看:

重视初高中地理学习的衔接,清楚本学段的特有任务,不超前不推责。初中地理更加重视规律的描述(分析),而高中更加强调解释,初中地理要把握好教学难度的设置以及地理知识的拓展。如对于初高中都涉及的内容(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等)应该做纵向的知识梳理和逻辑重组,清晰初中地理在本学段的任务与作用。

图片

   以上只是笔者对新课标的浅薄理解与反思,如观点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