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池上絮》《柳絮》——2023年成都三诊诗歌鉴赏

 和马老师共读诗 2023-05-08 发布于四川

仓促成文,思虑不完整的地方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关注“通俗国学”,和你一起读古诗。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14~15题。
池上絮
(唐) 韩愈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柳絮
(宋) 卢梅坡
晴栏看尽柳花飞,一段风情不自持。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
【注】①絮:柳絮,柳树的花。诗中的“杨花”即柳絮。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A.两首七绝均以“花”称柳絮,都写到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颇具审美意趣。
B.韩诗将柳絮置于池面晚霞映水的场景进行描写,卢诗并未描写此种场景。
C.韩诗中的“自飞飞”和卢诗中的“一段风情”,均着意于表现柳絮的风韵。
D.韩诗以“不得归”突出春逝,卢诗用“看尽”点明春暮,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这两首诗分别蕴含怎样的人生启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赏析】

今年(2023年)成都三诊语文考试诗歌鉴赏为诗歌对比阅读,与去年全国甲卷考察形式一致。体现了高考真题对地方阶段性检测考试的深刻影响。
每到春暮,柳絮飘飞。柳絮纤质,随风而动,给人以无所依凭之感。本是寻常之景,但在敏感的诗人看来,却蕴含着身世漂泊不定、无法把握人生命运的哲理。这两首咏物诗均以柳絮为歌咏对象,都写了柳絮在晴空飘舞飞扬的动感,颇具审美意趣。出题者从两首诗的人生启示出发,命制了主观题。题目形式很简洁,适合三诊考试“返璞归真”的考法。

池上絮解读:
池上无风有落晖——落日余晖,彩霞漫天,池上无风,岁月静好。第一句写诗人眼中的静景。
杨花晴后自飞飞——第二句承接着静景来写,写杨花飘落的动景。“自飞飞”着意于表现柳絮飘摇自在的风韵。此句表现柳絮无目的飘落的优美之景。
前两句写眼前之景,静中有动,动中含静。体现诗人心情的闲适自在。值得注意的是,这里飘飞的柳絮是自在无为的,为后两句抒发人生哲理做铺垫。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三四句寄寓诗人看见柳絮飘落而产生的人生体悟。第二句飘落的杨花是无为自在的,第三句的杨花转为主观的、有目的性的飘扬——“凌”有越过之意。杨花纤弱,加上此时无风。要想凌越清池,自是注定失败的结局。因此不尽的杨花在飘扬过程中,遇水化为无根之物,随池水而动,自然流露人生漂泊不定的落寞之感。所以后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命运的感慨——因此,“不得归”是诗人对前途命运无尽徒劳的悲伤。

《柳絮》解读:
晴栏看尽柳花飞——第一句平淡如话。直写诗人站在高台之上,栏杆之旁,看柳絮在艳阳下飞扬。“看尽”写出诗人关注柳絮飘落时间之久,传递出诗人对柳絮飞舞的深情。
一段风情不自持——“一段风情指柳絮随风飘摇的动感。柳絮随风而动,无法自主。“不自持”写柳絮在风中的无力感。为下文诗人言志做铺垫。
若使化为萍逐水,不如且作絮沾泥——假若柳絮飘落水中,变得与无根的浮萍相似,随波逐流。诗人不愿做一个无法把握人生的人,因此诗人用绝决的语调告诉读者——不如散落泥中,化为尘埃。体现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坚守自我情操的决绝。

【参考答案】

①韩诗写柳絮在无风时独自飘飞,想要飞跃宁静的池面,却因无风相助而被水沾湿不能飞回,启示人生要关注客观条件,不要执着于自我表现,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的初心。

②卢诗借柳絮随风飘扬而不自持,提出与其化为浮萍追逐流水,不如落入泥中,启示人生应坚持自我,有自我操守而不要随波逐流。

  每天一首诗,快乐又轻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