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海域 “圣杯屿” 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

 荣纳堂 2023-05-09 发布于天津

    去年,在福建漳州 “圣杯屿” 海域,一艘元代沉船水下考古遗址全面启动发掘,一大批元代龙泉窑瓷器,有望在700年后滤沙去泥,重现在世人面前。本次水下考古,将为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据介绍,这一考古工作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和福建考古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开展,该考古发掘项目是中国“十四五”期间重点水下考古项目之一。

“圣杯屿” 元代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工作:

Image

Image

   据了解,本次考古发掘的元代海船遗址位于漳州圣杯屿海域,自古以来就是船只南来北往的重要门户和通道。2014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博物院曾组织开展相关海域水下文化遗产调查,首次找到海船水下位置。2021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对该遗址进行了第三次调查,采集标本近700件套,器类丰富,包括碗、盏、盘、洗、高足杯和香炉,以及龙纹大盘和双鱼洗等。经过调查,发现水下堆积主要为瓷器和船体,尤其是船体两侧约300平方米的范围内,文物密集,甚至有成摞的瓷器堆积,且绝大部分可以复原。

Image

Image

Image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组织国内造船史、海外贸易史、陶瓷考古等方面的多位学者,就该遗址发掘展开专家咨询。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孙键介绍,圣杯屿海域的元代海船所载船货基本以龙泉窑瓷器为主,从龙泉瓷的风格、造型工艺来判断,其年代倾向于元代晚期。

Image

Image

Image

   近日,备受关注的福建漳州圣杯屿元代海船水下考古工作再次启动,国家考古队将在福建漳州古雷开发区原杏仔村东南段圣杯屿海域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计划完成船载所有文物的提取和现场保护,彻底解除盗捞隐患,并进一步了解船体结构和埋藏状况,为下阶段船体保护提供科学建议。水下考古队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等单位,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海洋物探设备,围绕遗址及周边海域开展海洋地质物探调查,并结合科技部重大专项——水下考古探测关键技术研发课题开展实验考古。目前,已获取最新的海洋海底地形地貌数据,明确了沉船的埋藏位置及周边海域海洋环境。为进一步开展水下考古作业提供真实可靠的海洋环境参考,并为分析沉船沉没、埋藏原因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此次水下考古发掘将持续至2023年10月30日,期间严禁渔船和人员进入该区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去年,国家文物局对该遗址正式进行考古发掘,目前共出水文物3000多件(含缴获)。但是,10月中旬后,受两次寒潮及秋台风影响,圣杯屿周边海域风高浪急,为确保水下考古发掘工作的进度、质量和人员安全,剩余部分工作时段延至2023年实施。福建漳州圣杯屿沉船遗址是目前我国发现的保存较好的元代海船遗址,出水瓷器不乏精品,研究价值高,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高峰期——元代中晚期海上贸易的典型代表。该遗址的发掘将为研究我国元代航海史、造船史、海洋贸易史、海上丝绸之路等提供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